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61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理念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更要达到五大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最终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持续发展。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为: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立场以及方法,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从而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最终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课,涉及内容较多,涵盖了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上承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前后相继的作用。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既是新的生产力成长、壮大的产物,又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结果,也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推动的产物。

它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在中国知识界传播并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影响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随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多方活动、准备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革命斗争,推动国共合作,掀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国民大革命高潮。

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加上反革命力量强大等客观原因,大革命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把中国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段学生,他们求知欲望强烈,表现欲强,感性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

但学生的理性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辨别分析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中国近代史中比较经典、比较重要的一节课,学生初中时就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也很清楚,但更多局限于“知其然”,没有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层面。

本课涉及的知识主要有: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相对于传统的岳麓版教材,更加深入详细,增添了很多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为此,本课在设计和讲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以上特点,通过补充相关的新史料、运用视频以及音频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深入地思考,让经典的课也能上出新意,学出新意。

教学目标

学生自我探究,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五四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史实,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史料实证意识。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并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了解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知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从而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必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走过的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更加钦佩,从而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是:

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方法

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新的史料,如:

文字、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搜集史料,课上展示并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大力发展电力事业等……。

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

教师:

同学们觉得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设想能实现吗?

学生:

不能。

教师:

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这样看。

一百年前,为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还有各战胜国的驻华军队。

人们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世界大同”的喜悦和错觉中,似乎中国已经实现了同世界列强的平起平坐,中山先生伟大构想的实现也指日可待。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我们当头棒喝,不仅让所有人瞬间清醒过来,更让人怒火中烧,一场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一、风云际会,五四惊雷

教师: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提出了正当合理的要求,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

时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的林长民,立即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并大声疾呼: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北京学界更是发表全体宣言:

“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惨败就像一根导火线,点燃了五四运动。

教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127页最后两段内容,完成PPT上的表格,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PPT展示)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结果

第一阶段

5月4日起

第二阶段

6月3日起

学生:

第一阶段,中心:

北京;主力:

学生;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

第二阶段,中心:

上海;主力:

工人;斗争形式: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学生:

口号:

“还我青岛,誓死力争”、“取消二十一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签在合约上签字。

教师: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PPT展示)

作为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

(PPT展示)

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辛亥革命相比,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仍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列强的承认,并任用了一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誓死力争”的口号,充分体现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PPT展示)的五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说:

(PPT展示)

一百年前,正是这一批经历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在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师: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

“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

”他说:

“吃了吃了,甜极了。

”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

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

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

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共产党宣言》。

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PPT展示)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教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128页第二段内容,找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中心以及两位代表人物,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学生:

北京和上海,李大钊和陈独秀。

早在1918年,李大钊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成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3月,李大钊还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PPT展示)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70年后,这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这是一道划出新纪元的镰刀壮举。

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各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二、一大建党,开天辟地

教师:

98年前7月的一天,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十多位有志之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憧憬,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上海法租界的一处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

这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20年秋,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习近平同志称这里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PPT展示)

请大家思考一下,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

学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教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129页内容,找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代表、地点、会议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学生: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为什么现在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教师: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处于秘密状态,顾不上组织大规模的活动庆祝自己的生日。

1938年,为纪念党成立17周年,许多同志向参加过“一大”的毛泽东和董必武询问大会召开时间,可是毛泽东和董必武都记不清了。

两人商量后决定用7月的第一天作为纪念日。

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通过对代表行踪、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文字记载等多方面严格考证,最后得出“一大”确切开幕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的结论,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仍旧延续下来。

学生:

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与2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

为什么当时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出席“一大”呢?

教师:

据“一大”代表回忆:

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主席,时值学年终结期间,公务繁忙,无法亲自前往上海出席会议。

陈独秀当时在广东政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政务缠身,不便离开。

这仅仅是旁人的推断,我们始终未发现两位当事人本人对此事的解释。

“一大”结束后,13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分赴各地,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归宿。

毕生为党的事业奋斗者有之,为人民解放而献身者有之,中途脱党者有之,背叛革命者有之,沦为汉奸者有之。

时代骄子,风云际会,大浪淘沙,岁月无情,他们的曲折经历,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

学生:

地点是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

教师:

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8月3日,中共“一大”在此胜利闭幕。

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在时隔近百年后的大地上依然闪耀着指引未来的光芒。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谁能想到,正是这条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PPT展示)

教师:

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是“红船精神”?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PPT展示)

学生:

“一大”的会议内容主要是完成建党工作: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学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学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教师: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今天,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每日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嘉兴南湖更是游人如织。

在这些地方生起的火种,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0页左侧“历史纵横”栏目关于中共“二大”的内容,思考为什么中共“一大”悬在半空,而中共“二大”就脚踏实地了?

学生:

中共“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确立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明确了方向,从而“脚踏实地”了。

(PPT展示)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社会

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

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教师:

中共“二大”在党史上承前启后,创造了党的历史上至少八个“第一”,比如: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制定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党章;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红章”肇始铭初心。

(PPT展示)

98年前的中国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被称为是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

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第一代共产党人积极投身于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洪流中。

三、国共携手,革命狂飙

教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高潮,主要表现为: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

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余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承认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

1923年2月4号,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布实行全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全线2万名工人相继罢工。

罢工持续了三天,惨遭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镇压,35名工人牺牲,200多名工人受伤,共产党人林祥谦在斗争中被捕,壮烈牺牲,酿成著名的“二·七惨案”,树立在郑州的“二·七大罢工”纪念塔,就是对他们最深刻的铭记。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PPT展示)

此时,经历了“二次革命”以及两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孙中山,充分认识到依靠“军阀”去消灭“军阀”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南方各地军阀,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

而且当时国民党的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0页第一自然段,找出为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40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决定采取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教师:

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又有利于共产党走上更广阔的的政治舞台,得到锻炼和发展。

学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组图片反映的是哪场战争?

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学生:

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PPT展示)

教师:

为了配合北伐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运动不断高涨。

1925年5月上海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1925年6月广东省港大罢工,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也相继开展了农民运动。

为了配合北伐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上海。

就在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之际,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却潜伏着危机。

尤其是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不断加剧,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篡夺领导权,背叛革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而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和军权,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由此,我们得出的教训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

这里“孵出小鸡”指的是什么?

我们会在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风云际会,五四惊雷”、“‘一大’建党,开天辟地”、“国共携手,革命狂飙”三部分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等相关史实,深刻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到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一百年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中山先生的设想。

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

95年前,中国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么强烈,但前途又是多么渺茫。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教学评价设计

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

“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

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D)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C)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

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

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10分)

背景:

①中国内忧外患;②十月革命爆发;③五四运动;④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⑤中国共产党成立。

(任答四项得满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5分)

原因:

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2分);②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3分)。

板书设计

一、风云际会,五四惊雷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2. 五四运动的经过: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精神

4.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一大建党,开天辟地

1. 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

(2)代表;(3)地点;(4)内容;(5)影响

2.中共“二大”

三、国共携手,革命狂飙

1. 国共合作:

(1)原因;

(2)准备;(3)标志

2.国民革命:

(1)“打倒列强,除军阀”;

(2)失败

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