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33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卷

(一)

(测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单位:

‰)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的年份是(  )

A.2010年B.2012年

C.2014年D.2016年

2.目前江苏省人口增长特点为(  )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解析:

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数据可算出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第2题,由图可知,近几年江苏省的出生率较低,不足10‰,死亡率较低,约为7‰,由此可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约为3‰,因此可判断出江苏省的人口增长特点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1.C 2.C

(2019·浙江选考)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1980—2015年,我国(  )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4.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1995—2015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低于2.1,该时期为低生育水平时期,故相对于1990年之前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A错误;由于1990年之前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大于2.1,新生儿数量较多,因而1980—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B错误;新生儿数量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实际特点,C正确;我国总和生育率虽然低,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总人口仍呈缓慢增长态势,D错误。

第4题,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与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少有关,并不是因为女性人口比重低,①错误;我国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大幅降低了我国的总和生育率,②正确;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应该有利于提高总和生育率,③错误;妇女生育观念改变,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不再被育龄妇女认可,④正确。

故选C。

答案:

3.C 4.C

读图,完成5~6题。

某流域上游甲、乙两城区位示意图

5.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6.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

A.①处和⑤处B.①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D.③处和④处

解析:

造纸企业是污染水源的工业之一,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甲城位于乙城的河流上游,该造纸企业布局在甲城的任何位置都会严重污染乙城的河水,因此甲城不适合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住宅区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和城区河流的上游,且距主要交通线要有适当距离以减少噪音污染,故选①处;而CBD应布局在城市核心区,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选⑤。

答案:

5.D 6.A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8.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解析:

第7题,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变化。

大城市中心地区应以商业区为主,占地面积最大,且有增加趋势,受传统因素影响,其次面积最大的应是住宅区,且呈下降趋势,就可判定C项正确。

第8题,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是为了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正确的选项是B。

答案:

7.C 8.B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读图,完成9~10题。

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苏州市有3个城镇等级;上海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靠近长江,水运便利。

答案:

9.D 10.B

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过程属于城市化的是(  )

①城市居民向郊区卫星城迁移 ②在城市郊区大量布置工业区 ③原农业用地转变为仓储用地 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发展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积极作用有(  )

①减少农村人口迁移 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③发展科技创新中心 ④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1题,在城市郊区大量布置工业区,原农业用地转变为仓储用地都是城市规模扩大的现象;城市居民向郊区卫星城迁移属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会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第12题,发展新型城镇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至城镇,有利于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答案:

11.B 12.D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内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读图,完成13~14题。

13.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

14.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3题,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内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模拟农业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等都依赖科技的投入。

第14题,垂直农业主要在城市模拟农业环境生产农副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垂直农场形成自循环生产体系,有效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垂直农业是在城市建筑物内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有效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答案:

13.C 14.B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

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

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16.“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自然因素B.劳动力

C.地租D.科技

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正确。

第16题,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可知,“互联网+农业”时代,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正确。

答案:

15.B 16.D

读四个国家某年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大牧场畜牧业B.混合农业

C.稻作农业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18.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  )

A.印度尼西亚B.美国

C.南非D.巴西

解析:

第17题,丙国人均耕地少,人均收获量小,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大,每公顷收获量大,这些符合稻作农业的特征。

第18题,甲国每公顷收获量较大、人均耕地多、人均收获量大,因此商品率高,与此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美国。

答案:

17.C 18.B

汇源集团表示将投资5亿元在吉林省柳河县用于葡萄酒庄及葡萄深加工项目。

汇源集团从创立以来,就主营果蔬饮料,在全国的22个省区市创建了40个现代化工厂,链接了500多万亩名特优、标准化水果生产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果汁产业化经营体系。

据此,完成19~20题。

19.按主导因素划分,汇源集团在吉林省柳河县投资建设的生产项目工厂属于工业的区位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20.下列叙述不是汇源集团斥巨资投资生产项目的目的是(  )

A.由于果汁行业的竞争加剧,汇源市场优势受冲击,需继续寻找新的增长点

B.有利于其实施大农业项目

C.利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D.想独霸果汁市场,将重心由营销领域转向新产品开发

解析:

第19题,在吉林省柳河县内建葡萄酒项目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

第20题,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建立上游加工基地,寻求新的增长点;水果加工和果汁饮料属原料导向型工业,企业的生存要有原料生产基地;生产联系上形成了原料生产到产品生产上的联系,是利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但并不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欲独霸市场,需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加快新产品的研发。

答案:

19.C 20.C

李先生登录T公司的网购平台,订购了某品牌枸杞,两天后在家收到Y快递公司的送货,外包装显示的发货方是位于南京的H商贸公司,内包装袋上标明的生产加工商为宁夏的K公司,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21~22题。

21.H公司布局在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

B.科技发达,产品加工能力强

C.交通发达,接近消费市场

D.临近T公司,便于信息交流

22.空间布局最灵活的是(  )

A.T公司B.Y公司

C.H公司D.K公司

解析:

第21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H公司布局在南京,距宁夏较远,A错;枸杞加工科技含量不高,B错;H公司在南京主要是南京消费市场大,明确市场需求变化,同时交通便利,C对;从图上可以看出T公司是信息公司,可以远程服务,D错。

第22题,考查工业企业布局的要求。

从题中可知K公司为生产公司、H公司为商贸公司、Y公司为物流公司、T公司为信息交流公司。

枸杞生产与包装是原料导向型工业需靠近原料产地,K公司为原料导向型;商贸公司需接近消费市场,物流公司接近生产与消费人群,只有信息公司对所在地要求不高,A对。

答案:

21.C 22.A

广州是“老干妈”最先爆发的区域市场,而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老干妈”原料的“遵义辣椒”,也随之名扬天下。

“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

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的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元人民币)。

据此,完成23~24题。

23.“老干妈”工厂建在贵州省,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B.原料C.市场D.劳动力

24.如果“老干妈”在美国建厂,则美国吸引其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

A.科技B.市场C.交通D.工业基础

解析:

第23题,贵州交通条件较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干妈”的市场不仅仅是贵州,它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材料中遵义辣椒作为原料的信息可以判断原料对其建厂影响大;“老干妈”并不是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对其影响不是主要的。

第2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对于“老干妈”的生产来说,美国的科技、工业基础都没有太大意义;而工厂的建设不可能为了交通而选择在国外建厂;最可能的是避开贸易壁垒,扩大销售市场。

答案:

23.B 24.B

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读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完成25~26题。

25.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多断崖、深谷 ②多石灰岩溶洞 ③多高山、陡坡 ④多角峰、“U”形谷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6.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①减轻冰川的危害 ②减轻冻土的危害 ③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④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25题,据材料可判断,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深谷等。

第26题,由于高速公路沿线为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易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量桥隧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

答案:

25.C 26.B

读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的物流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该生态工业示范区可能位于(  )

A.江苏宜兴B.湖北武汉

C.广西贵港D.山东青岛

28.该生态工业示范区(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系统间只通过废弃物的交换而衔接

C.造纸厂的布局属市场导向型

D.各环节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解析:

第27题,由于该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自然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

第28题。

该生态工业示范区废弃物排放达到最小化,并非没有废弃物排放,各环节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答案:

27.C 28.D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完成29~30题。

2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商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3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解析:

第29题,绿色消费亦可理解为环保消费,并不是指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物品。

第30题,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违背共同性原则,开垦沼泽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单独包装会浪费资源,使用沼气既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又保护了环境。

答案:

29.A 30.C

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40分)

31.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深入与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

九江作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自然吸引了大批人在此定居,城区众多的湖泊、公园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近年来,九江市规划建设了八里湖新区。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1)九江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会对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8分)

(2)九江市城区公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

(6分)

(3)简述八里湖新区的建设对九江市发展的意义。

(6分)

解析:

(1)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会使城市地表植被减少,地面硬化,给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地表径流和城市气温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2)题,公园的湖泊面积增大,绿地面积增大,因此生态功能主要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进行分析。

湖泊面积的增大,可以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第(3)题,建设新区能够减少大量人口迁入市中心,从而缓解城市老城区住房和交通压力;从而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1)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城市气温升高、出现“热岛”效应。

(2)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答出三点即可)

(3)缓解城市老城区住房、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

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8分)

(2)目前北京人可吃到更多的蔬菜,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5分)

(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1)题,顺义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题,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造成的,如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

第(3)题,可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分析。

答案:

(1)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

降水变化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大。

(任答四点即可)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府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任答三点即可)

(3)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济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