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35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docx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小墙肢设计

八.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一十.梁截面宽度

一十一.梁分析模型

一十二.梁主筋构造

一十三.梁箍筋构造

一十四.梁腰筋构造

一十五.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一十六.楼板厚度

一十七.楼板配筋

一十八.板式楼梯

一十九.梁式楼梯

二十.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w/b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w/b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w/b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w/b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lb/hb≤2.5)相连时

(1);

c)当墙肢的hw/b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

(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

(1);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

(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3、0.3和0.5;

e)用SATWE进行抗震分析时,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和指定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以便程序按《高规》第7.1.2条第5款进行内力调整;(待证实)

f)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不宜小于0.8%;

g)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多层剪力墙结构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1);

h)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i)高层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如果存在少量的短肢剪力墙,不必遵守《高规》第7.1.2条的规定

(2)。

三.剪力墙截面厚度

1.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截面厚度可按每层8~10mm估算。

2.《高规》对剪力墙截面厚度的规定:

《高规》对剪力墙截面厚度的规定

项目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备注

剪力墙结构

一、二级抗震

非一字墙

bw≥Max(h’/16,200)

bw≥Max(h’/20,160)

1.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采用160mm;

2.当墙厚不满足要求时,应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一字墙

bw≥Max(h’/12,200)

bw≥Max(h’/15,180)

三、四级抗震

bw≥Max(h’/20,160)

bw≥Max(h’/25,160)

非抗震设计

bw≥Max(h/25,160)

框架-剪力墙结构(带边框)

一、二级抗震

bw≥Max(h’/16,200)

bw≥Max(h’/20,160)

三、四级抗震

bw≥Max(h’/20,160)

错层结构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

抗震设计

250

此为附加要求

非抗震设计

200

注:

h’为层高和剪力墙无支长度的较小值。

四.剪力墙墙身配筋

1.分布钢筋配置原则

a)直径最小可用8mm,不应大于bw/10;

b)配筋率ρ≥0.25%;需要注意:

(1)抗震设计部分框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ρ≥0.30%;

(2)错层结构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抗震ρ≥0.50%,非抗震ρ≥0.30%;(3)ρ≥0.25%不适用于地下室外墙)

2.剪力墙的构造分布钢筋配置

剪力墙构造分布钢筋

墙厚

配筋率ρ≥0.25%

配筋率ρ≥0.30%

配筋率ρ≥0.5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2×Φ8@200

503

0.314

2×Φ8@200

503

0.314

2×Φ10@175

898

0.561

180

2×Φ8@200

503

0.279

2×Φ8@175

574

0.319

2×Φ10@150

1047

0.582

200

2×Φ8@200

503

0.251

2×Φ8@150

670

0.335

2×Φ12@200

1131

0.565

240

2×Φ8@150

670

0.279

2×Φ10@200

785

0.327

2×Φ12@175

1293

0.539

250

2×Φ8@150

670

0.268

2×Φ10@200

785

0.314

2×Φ12@175

1293

0.517

300

2×Φ10@200

785

0.262

2×Φ10@150

1047

0.349

2×Φ14@200

1539

0.513

350

2×Φ10@175

898

0.256

2×Φ12@200

1131

0.323

2×Φ14@175

1759

0.503

400

2×Φ12@200

1131

0.283

2×Φ12@175

1293

0.323

2×Φ14@150

2053

0.513

3.剪力墙的拉接钢筋

拉筋呈梅花状布置,间距应为墙分布钢筋间距的倍数。

剪力墙拉接钢筋

部位

拉筋直径

拉筋间距

特一级抗震

一级抗震

二级抗震

三、四级抗震

非抗震设计

底部加强部位

6

300

400

500

600

600

其他部位

400

500

600

五.剪力墙边缘构件

1.钢筋配置原则

a)一个暗柱可采用两种直径的纵筋;

b)纵筋间距不大于300mm;

c)一个暗柱可采用两种直径的箍筋,但箍筋间距应相同;

d)当为端柱且承受集中荷载时,纵筋间距、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e)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每个方向拉筋的肢数不应多于该方向总肢数的1/3(3);构造边缘构件除外箍采用封闭箍外,其他箍筋肢采用拉筋;

2.结构分类

为便于表述,抗震设计时,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设计需要根据结构复杂程度和高度将结构分为A、B两类:

a)B类:

(1)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2)混合结构;(3)框架-剪力墙结构;(4)筒体结构;(5)B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

b)A类:

除B类外的其他情况。

3.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

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1G)

构造一级

A类

其他部位

0.008Ac

6Φ14

B类

0.010Ac

墙厚

bw

R暗柱

T翼柱

L翼柱

Ac=bw×400

Ac=bw×(bw+300)

Ac=bw×(bw+2×,3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4

924

1.44

6Φ14

924

1.25

8Φ14

1232

1.01

180

6Φ14

924

1.28

6Φ14

924

1.07

8Φ14

1232

0.88

4Φ16+4Φ14

1420

1.01

200

6Φ14

924

1.15

6Φ14

924

0.92

2Φ16+6Φ14

1326

0.83

2Φ16+4Φ14

1018

1.02

8Φ16

1608

1.01

240

6Φ14

924

0.96

7Φ14

1078

0.83

12Φ14

1847

0.92

2Φ16+4Φ14

1018

1.06

9Φ14

1385

1.07

6Φ16+6Φ14

2130

1.06

250

6Φ14

924

0.92

8Φ14

1232

0.90

12Φ14

1847

0.87

7Φ14

1078

1.08

9Φ14

1385

1.01

6Φ16+6Φ14

2130

1.00

300

7Φ14

1078

0.90

10Φ14

1539

0.86

14Φ14

2155

0.80

8Φ14

1232

1.03

6Φ16+4Φ14

1822

1.01

14Φ16

2815

1.04

350

8Φ14

1232

0.88

10Φ16

2011

0.88

18Φ14

2771

0.83

4Φ16+4Φ14

1420

1.01

6Φ18+4Φ16

2331

1.02

18Φ16

3619

1.09

400

2Φ16+6Φ14

1326

0.83

6Φ18+4Φ16

2331

0.83

10Φ16+8Φ14

3242

0.81

8Φ16

1608

1.01

6Φ20+4Φ18

2903

1.04

8Φ18+10Φ16

4046

1.01

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2G)

构造二级

A类

其他部位

0.006Ac

6Φ12

B类

0.008Ac

墙厚

bw

R暗柱

T翼柱

L翼柱

Ac=bw×400

Ac=bw×(bw+300)

Ac=bw×(bw+2×,3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2

679

1.06

6Φ12

679

0.92

8Φ12

905

0.74

12Φ12

1357

1.12

180

6Φ12

679

0.94

6Φ12

679

0.79

8Φ12

905

0.64

7Φ12

792

0.92

12Φ12

1357

0.97

200

6Φ12

679

0.85

6Φ12

679

0.68

12Φ12

1357

0.85

8Φ12

905

0.90

240

6Φ12

679

0.71

8Φ12

905

0.70

12Φ12

1357

0.67

7Φ12

792

0.82

4Φ14+4Φ12

1068

0.82

8Φ14+4Φ12

1684

0.84

250

6Φ12

679

0.68

8Φ12

905

0.66

12Φ12

1357

0.64

8Φ12

905

0.90

6Φ14+2Φ12

1150

0.84

12Φ14

1847

0.87

300

7Φ12

792

0.66

10Φ12

1131

0.63

16Φ12

1810

0.67

4Φ14+3Φ12

955

0.80

10Φ14

1539

0.86

10Φ14+6Φ12

2218

0.82

350

8Φ12

905

0.65

6Φ14+4Φ12

1376

0.60

18Φ12

2036

0.61

6Φ14+2Φ12

1150

0.82

6Φ16+4Φ14

1822

0.80

18Φ14

2771

0.83

400

2Φ14+6Φ12

986

0.62

4Φ16+6Φ14

1728

0.62

10Φ14+8Φ12

2444

0.61

2Φ16+6Φ14

1326

0.83

6Φ18+4Φ16

2331

0.83

10Φ16+4Φ14

3242

0.81

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3&4G)

构造三四级

A类其他部位

0.004Ac

4Φ12

A类底部和B类全部

0.005Ac

墙厚

bw

R暗柱

T翼柱

L翼柱

Ac=bw×400

Ac=bw×(bw+300)

Ac=bw×(bw+2×,3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2

679

1.06

6Φ12

679

0.92

8Φ12

905

0.74

180

6Φ12

679

0.94

6Φ12

679

0.79

8Φ12

905

0.64

200

6Φ12

679

0.85

6Φ12

679

0.68

8Φ12

905

0.57

240

6Φ12

679

0.71

6Φ12

679

0.52

8Φ12

905

0.45

4Φ14+4Φ12

1068

0.53

250

6Φ12

679

0.68

6Φ12

679

0.49

8Φ12

905

0.43

7Φ12

792

0.58

4Φ14+4Φ12

1068

0.50

300

6Φ12

679

0.57

7Φ12

792

0.44

10Φ12

1131

0.42

8Φ12

905

0.50

12Φ12

1357

0.50

350

8Φ12

905

0.65

10Φ12

1131

0.50

12Φ12

1357

0.41

8Φ14+4Φ12

1684

0.51

400

8Φ12

905

0.57

10Φ12

1131

0.40

14Φ12

1583

0.40

8Φ14+2Φ12

1458

0.52

14Φ14

2155

0.54

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1Y)

约束一级

0.012Ac

6Φ16

墙厚

bw

R暗柱(长400)

R暗柱(长450)

R暗柱(长500)

Ac=bw×400

Ac=bw×450

Ac=bw×5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6

1206

1.88

6Φ16

1206

1.68

6Φ16

1206

1.51

180

6Φ16

1206

1.68

6Φ16

1206

1.49

6Φ16

1206

1.34

200

6Φ16

1206

1.51

6Φ16

1206

1.34

6Φ16

1206

1.21

240

6Φ16

1206

1.26

2Φ18+4Φ16

1313

1.22

6Φ18

1527

1.27

250

6Φ16

1206

1.21

4Φ18+2Φ16

1420

1.26

6Φ18

1527

1.22

300

6Φ18

1527

1.27

1Φ18+7Φ16

1662

1.23

4Φ18+4Φ16

1822

1.21

350

2Φ18+6Φ16

1715

1.23

6Φ18+2Φ16

1929

1.22

2Φ20+6Φ18

2155

1.23

400

6Φ18+2Φ16

1929

1.21

4Φ18+6Φ16

2224

1.24

6Φ20+2Φ18

2394

1.20

墙厚

bw

R暗柱(长550)

T翼柱

L翼柱

Ac=bw×550

Ac=bw×(bw+3×Max(bw,300))

Ac=bw×(bw+2×Max(bw,3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6

1206

1.37

2Φ18+8Φ16

2117

1.42

8Φ16

1608

1.32

180

6Φ16

1206

1.22

6Φ18+4Φ16

2331

1.24

4Φ18+4Φ16

1822

1.30

200

8Φ16

1608

1.46

2Φ20+8Φ18

2664

1.28

8Φ18

2036

1.27

240

8Φ16

1608

1.22

4Φ18+12Φ16

3431

1.25

12Φ16

2413

1.20

250

2Φ18+6Φ16

1715

1.25

6Φ18+10Φ16

3537

1.23

4Φ18+8Φ16

2626

1.24

300

10Φ16

2011

1.22

23Φ16

4624

1.20

2Φ18+14Φ16

3324

1.23

350

6Φ18+4Φ16

2331

1.21

2Φ20+21Φ18

5972

1.29

18Φ18

4580

1.25

400

2Φ20+8Φ18

2664

1.21

8Φ22+15Φ20

7753

1.21

4Φ22+14Φ20

5919

1.23

标准边缘构件的构造纵筋(2Y)

约束二级

0.010Ac

6Φ14

墙厚

bw

R暗柱(长400)

R暗柱(长450)

R暗柱(长500)

Ac=bw×400

Ac=bw×450

Ac=bw×5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4

924

1.44

6Φ14

924

1.28

6Φ14

924

1.15

180

6Φ14

924

1.28

6Φ14

924

1.14

6Φ14

924

1.03

200

6Φ14

924

1.15

6Φ14

924

1.03

2Φ16+4Φ14

1018

1.02

240

2Φ16+4Φ14

1018

1.06

4Φ16+4Φ14

1112

1.03

6Φ16

1206

1.01

250

2Φ16+4Φ14

1018

1.02

6Φ16

1206

1.07

2Φ16+6Φ14

1326

1.06

300

8Φ14

1232

1.03

7Φ16

1407

1.04

8Φ16

1608

1.07

350

4Φ16+4Φ14

1420

1.01

8Φ16

1608

1.02

4Φ18+4Φ16

1822

1.04

400

8Φ16

1608

1.01

4Φ18+4Φ16

1822

1.01

8Φ18

2036

1.02

墙厚

bw

R暗柱(长550)

T翼柱

L翼柱

Ac=bw×550

Ac=bw×(bw+3×Max(bw,300))

Ac=bw×(bw+2×Max(bw,300))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配筋

As

ρ%

160

6Φ14

924

1.05

4Φ16+6Φ14

1728

1.02

8Φ14

1232

1.01

180

2Φ16+4Φ14

1018

1.03

10Φ16

2011

1.03

4Φ16+4Φ14

1420

1.01

200

4Φ16+2Φ14

1112

1.01

4Φ18+6Φ16

2224

1.01

8Φ16

1608

1.01

240

4Φ16+4Φ14

1420

1.08

6Φ16+10Φ14

2746

1.00

4Φ16+8Φ14

2036

1.01

250

4Φ16+4Φ14

1420

1.03

10Φ16+6Φ14

2934

1.02

8Φ16+4Φ14

2224

1.05

300

4Φ16+6Φ14

1728

1.05

4Φ16+19Φ14

3729

1.04

18Φ14

2771

1.03

350

10Φ16

2011

1.04

6Φ18+17Φ16

4945

1.01

4Φ18+14Φ16

3833

1.04

400

4Φ18+6Φ16

2224

1.01

10Φ20+13Φ18

6450

1.01

4Φ20+14Φ18

4819

1.00

4.边缘构件的箍筋

a)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

边缘构件的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

情况

箍筋

最小直径

最大间距

一级抗震

底部加强部位

8

100

其他部位

150

二级抗震

底部加强部位

8

150

其他部位

200

三级抗震

底部加强部位

6

150

其他部位

200

四级抗震

底部加强部位

6

200

其他部位

250

非抗震设计

6

250

b)配箍特征值限值

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可按轴压比大小内插取值。

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限值

情况

配箍特征值λv

约束边缘构件

一级(9度):

0.25≤轴压比<0.40

一级(7、8度):

0.35≤轴压比<0.50

二级:

0.45≤轴压比<0.60

0.20

一级(9度):

0.10≤轴压比<0.25

一级(7、8度):

0.20≤轴压比<0.35

二级:

0.30≤轴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