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884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伶官传序知识点及理解练习知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敌;

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

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注解:

  1、伶(lí

ng)官:

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

推究,考查。

庄宗:

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

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

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

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

箭。

梁:

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

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

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契丹:

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

赐给。

其:

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

你的。

  8、庙:

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

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少牢:

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

把箭放好。

  11、系:

捆绑。

组:

绳索。

  12、函:

木匣。

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先王:

指晋王李克用。

  14、仇雠(chó

u):

仇敌。

  15、一夫:

指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誓天断发:

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岂:

难道。

欤(yú

):

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抑:

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本:

考究。

迹:

事迹,道理。

  19、《书》:

《尚书》。

  20、逸(yì

)豫:

安逸舒适。

忘:

亡的通假。

  21、举:

全、所有。

  22、忽微:

形容细小之事。

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23、溺:

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24、也哉:

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伶官传序练习题及答案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

nɡ)盛以锦囊(ché

nɡ)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

)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

nɡ)

  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u?

)泣下沾襟(jīn)

  提示:

A项“矢”读“shǐ”;

C项“皇”读“huá

nɡ”,“应”读“yì

nɡ”;

D项“溺”读“nì

”。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C

  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A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

?

的”之意,表凭借。

D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

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

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

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

身体。

D项,身:

自身、自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8、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项为被动句。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10、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从句中“岂?

欤?

”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诘。

从“皆?

”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

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参考答案: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

“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

“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

”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

“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

伶官传》)

  1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庄宗皆许以为刺史许:

答应。

  B、周匝谒于马前谒:

拜见。

  C、然当为我屈意行之行:

走路。

  D、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愿:

希望。

C项,行:

实行。

  1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他在胡柳作战,宠幸的伶人周匝被梁国人俘虏。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庄宗不仅喜欢伶人,而且又有伶人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够自己谱曲。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能和陛下共同取得天下的都是些英雄豪杰忠诚勇敢的志士。

  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你说的话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应当迁就我去做这件事。

B项“知音”为通晓音乐之意,与今天的“知音”含义不同。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不听郭崇韬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

  B。

庄宗为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灭。

  C。

庄宗被伶人所灭。

  D。

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

D项,庄宗理解,但并未接受。

  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

  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

  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

  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

A项,这两篇文章的立脚点是一致的,庄宗失败的原因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体现也是一致的。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从他称王开始,直到他当上皇帝,都常常亲自和那些以歌舞谐戏为业的人在朝堂上上演各种杂戏,那些戏子因此得到重用,终于走向了灭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