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915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划分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教学建议: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

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

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

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

个面的面积总和。

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练习二第11题,要特别关注,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的各种截面的特点,

三种情况很有代表性,如沿圆柱的底面截,则会出现与底面相等的圆形,若沿底面直径截,可能会出现长方形或正方形,练习处理过程中,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演示,对于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追问:

“观察截后或剪完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何联系?

”为后面解答较复杂的关于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可在第三节练习课或在后面整理和复习中补充类似练习,如:

“一根圆柱形的火腿肠,底面直径3厘米,高15厘米。

把它沿着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切开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如果把它从正中横切成两个相同的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例5,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操作与直观演示,也可借助多媒体。

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讲授课

课时总数

15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

怎样求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3.教学例4

4.小结: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即:

S=Ch)

(5)练习:

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例4:

① 侧面积:

3.14×

20×

30=18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

(20÷

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

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作业布置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教学反思

长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用表

学科

数学

年段

高段(五-六年级)

集体备课时间

0316

集体备课地址

办公室

中心发言人

胡俊伟

集体备课课题

六下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

记录人

吴俊华

出席人

张毅胡克华吴俊华周忠兰胡俊伟

小组成员发言:

张毅:

胡克华:

 

周忠兰:

吴俊华: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