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004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路径依赖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径依赖理论.docx

《路径依赖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径依赖理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径依赖理论.docx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基本概念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学习效应(Learning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Effect)以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Effect)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North,D)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

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现象。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二、理论体系

1.理论形成

  诺斯把阿瑟关于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来,从而建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这一理论是诺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贡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制度变迁如同技术演进一样,也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

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强化。

所以,“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弄得不好,它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的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变迁不同于技术演进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决定外,还受市场中的交易因素影响。

诺斯指出,决定制度变迁的路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

而随着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我强化机制仍起作用,只是某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进,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

 

(2)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

 (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它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这项正式规则。

 (4)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

总之,制度矩阵的相互联系网络会产生大量的递增报酬,而递增的报酬又使特定制度的轨迹保持下去,从而决定经济长期运行的轨迹。

第三由于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所以行为者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观抉择在制度变迁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诺斯认为,“在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结果的不完全反馈下,行为者将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因而会作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因此,制度变迁过程中,边际调整就不会完全趋同。

”所以,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行为者的不同的主观抉择,既是各种制度模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不良制度或经济贫困国家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三、理论验证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

但后来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

四、路径依赖案例分析

1.铁轨间距

  一个广为流传、引人入胜的例证是: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

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

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

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

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2.戴尔

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它告诉我们,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

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

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在国际IT行业中,戴尔电脑是一个财富的神话。

戴尔计算机公司从1984年成立时的1000美元,发展到2001年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是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

戴尔公司有两大法宝:

“直接销售模式”和“市场细分”方式。

而据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透露,他早在少年时就已经奠定了这两大法宝的基础。

  戴尔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酷爱集邮的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卖邮票,而是通过说服自己一个同样喜欢集邮的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第一次尝到了抛弃中间人,“直接接触”的好处。

有了第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

后来,戴尔的创业一直和这种“直接销售”模式分不开。

  上初中时,戴尔就已经开始做电脑生意了。

他自己买来零部件,组装后再卖掉。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

而当时大部分经营电脑的人并不太懂电脑,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更不可能按顾客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电脑。

这就让戴尔产生了灵感:

抛弃中间商,自己改装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这样,后来风靡世界的“直接销售”和“市场细分”模式就诞生了。

其内核就是:

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制造产品,并把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直接送到顾客手上。

此后,戴尔便凭借着他发现的这种模式,一路做下去。

从1984年戴尔退学开设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排名《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的第131位,其间不到20年时间,戴尔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

正是初次做生意时的正确路径选择,奠定了后来戴尔事业成功的基础。

3.135相机规格

现在的135相机规格其实还是爱迪生时代制定的。

他嫌70毫米胶片电影机不好用,于是便把胶片取下,剪掉一半,再打上两排齿孔成了35毫米电影胶片,才有了专用电影胶片的小型相机,画幅24×36毫米。

以后多次有人试图改进,从“半幅”(24×18毫米)到APS(24×32毫米),都半途而废,因为全世界135相机保有量实在太大了,人们不可能为了节省4毫米胶片而报废自己上万元的相机。

直到不用胶卷的数码相机问世,APS规格才成为CCD的标准画幅,135相机开始被淘汰。

五、制度变迁的理论

 1.技术演进中的轨迹依赖

  “路径依赖”原本是被阿瑟用来描述技术变迁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

阿瑟认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

由于某种原因,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利用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和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调效应,致使它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人们也就相信它会更流行,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

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为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迟到一步,没有获得足够的跟随者,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锁定”在某种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

  2.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诺斯把阿瑟提出的技术变迁机制扩展到制度变迁中,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证明了制度变迁同样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想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强大的外力推动。

通俗地讲,“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因此,在既定的制度变迁目标下,要正确选择制度变迁的路径并不断调整路径方向,使之沿着不断增强和优化的轨迹演进,避免陷入制度锁定状态。

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连续的、累积的。

一国政治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自由度和个人行为特征,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第二,非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持久的、沉淀于历史过程中的。

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具有较强的非易性,其变迁也是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内生的。

在历史上虽然许多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差异不大,但经济发展路径却相差颇大,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非正式制度和传统文化在起作用。

第三,与制度相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具有保持制度变迁持续下去的推动力。

因为这种利益集团与现有制度是共存共荣的,而且在各种利益的博奔中处于主导地位,只会加强现有制度,从而促使制度变迁保持原有的惯性、按原有的方向持续下去。

六、现实意义

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显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吴敬琏教授指出,我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

改革,或者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变化过程。

整个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

  第一,初始的体制选择会提供强化现存体制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的体制变化路径和既定方向往前走,总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一些;

  第二,一种体制形成以后,会形成在现存体制中有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

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变革,哪怕新的体制较之现有更有效。

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进一步改革,他们也会力求使变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

于是,初始的改革倾向于为后续的改革划定范围。

改革能否成功就不仅取决于改革者的主观愿望和既定的目标模式,而且依赖于一开始所选择的路径。

因此,我们在作出任何一项改革决策时,要慎之又慎,不仅要考虑将要采取的决策的直接效果,还要研究他的长远影响;要随时研究改革是否采取了不正确的路径,如果发现了路径偏差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免积重难返的状况出现。

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对无效率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改革不规范,改革措施不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