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36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docx

食品安全展板宣传资料

一、怎样鉴别奶类食品

奶类及其制品是老弱妇孺和病人比较理想的食品,但是极易腐败变质。

鉴别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质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鲜奶:

正常感官性状呈白色或稍带黄色的均匀混悬液体,无凝块、无杂质,有微甜和鲜奶独特的芳香气味。

如果发现奶的颜色变灰、变黄或红色,有酸味,出现凝块或沉淀时,说明奶已经变坏了,不能饮用。

奶粉:

正常感官性状应为淡黄色、粉状,颗粒较小并均匀一致,无结快和异味。

选购奶粉时,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因为不严密时,奶粉容易潮解。

另外要注意保质期,过期奶粉,其卫生质量没有保证。

酸牛奶:

正常的酸牛奶,其颜色与鲜奶一样,凝块流密、结实、均匀,有清香纯正的乳酸气味,无气泡。

当奶的色、味发生改变,凝块溶化,有大量乳清析出时,说明奶已经变质,应废弃,不能饮用。

甜炼乳及淡炼乳:

正常的甜炼乳和淡炼乳为均匀的淡黄色,味香甜,倒出时,乳液呈线状或带状流下。

如果发现有凝块、霉斑、脂肪上浮和异味,说明其卫生质量不良,不能食用。

二、新鲜猪肉巧鉴别

鉴别肉的新鲜与否需要“望、闻、问、切”:

  外观鉴别——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粘性,肉汁混浊;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爆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混浊。

带皮的肉上有蓝色的检疫印花。

气味鉴别——新鲜猪肉气味正常,次鲜猪肉表面能嗅到轻微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没有这些气味,而变质猪肉无论是表面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新鲜猪肉用手指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肉面无粘液感,变质猪肉指压后凹陷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能把肉刺穿,手摸有明显粘液感。

三、怎样鉴别地沟油

一看: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

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

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四、食品安全黄金定律

食品安全黄金定律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为确保食品安全于1989年提出的十条黄金定律。

内容是:

1、食物煮好后应立即吃掉,因许多有害细菌在常温下可能大量繁殖扩散,故食用已放置4-5小时的熟食最危险。

2、食物必须煮熟烧透后再食用,家禽、肉类、牛奶尤应如此,熟透指食物的所有部位至少达到70℃。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如消毒的牛奶或用紫外线照射的家禽。

4、熟食应在接近或高于60℃的高温、接近或低于10℃(包括食物内部)的低温条件下保存。

5、存放过的食物必须重新加热70℃后再食用。

6、生食和熟食应当用不同的切板和刀加工,分别盛放。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餐具均应当用干净布揩拭干净,揩布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必须在沸水中煮过。

8、处理食品前应先洗手,便后、为婴儿换尿布后尤应洗手;手上如有伤口,应先用绷带包好伤口后再加工食品。

9、不要让昆虫、兔、鼠等动物接触食品,因为动物大都带有致病微生物。

10、饮用水和食品用水应纯洁,若怀疑谁不干净,应作煮沸或消毒处理。

五、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1)保持清洁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为什么?

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动物和人体身上常常可找到许多危险的微生物。

手上、抹布和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携带这些微生物,稍经接触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2)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为什么?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3)烧熟煮透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

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

最好使用温度计。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为什么?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

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4)注意存放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温度(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为什么?

如果以室温储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

当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

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5)材料安全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食。

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

为什么?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

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学物质。

谨慎地选择原材料并采取简单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减少危险。

六、夏季食品卫生安全小常识

1、选择食用安全的食品:

在选购、消费食品时,要注意选择持有有效证照的饭店和食品商店,查看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标签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在选购熟食卤菜、凉菜时要注意其防蝇防尘设施是否齐全,存放条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2、烹调食品要烧熟煮透:

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致病菌,只有彻底烹调才能杀灭各种病原体。

四季豆、豆浆因分别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甙,要彻底加热煮熟。

  3、立即食用煮好的食物:

食用煮后在常温下存放4-5小时的食物是极不安全的,因为烹调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繁殖到一定数量或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可致进食者中毒。

  4、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烹调操作时刀、砧板等食品用工具及盛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冰箱内存放食品时注意不要生熟混放。

  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

隔顿、隔夜的食物如存放于冰箱内,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这样可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但如发现熟食品变质时,则应弃去,因为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靠加热是消除不了的。

  6、厨房保持清洁:

用来制备食品的工具、用具必须清洁,洗碗池定期清洁消毒,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餐具清洗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7、避免苍蝇、蟑螂等昆虫接触食物:

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将食品储存于密闭容器中,以免上述害虫将致病微生物带到食物上。

  8、安全食用蔬菜:

食用蔬菜坚持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冲”的方法,以去除残留于蔬菜中的农药。

  9、外出旅游的消费者由于身体劳累,其机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都会有所下降,就餐时应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将胃肠道疾病混同于食物中毒。

七、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

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

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八、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

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九、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十、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

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十一、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十二、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

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主要用于叶类蔬菜。

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否则等于将果蔬浸泡在稀释的农药里。

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

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

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4)储存法:

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

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

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6)阳光晒:

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十三、怎样健康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内用完为宜,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

桶装水送上门后,即便是质量较好的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易滋生细菌。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

桶装矿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在阳光下曝晒。

同时还要警惕饮水机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饮水机。

要求厂家每隔一段时间上门负责清洗饮水机。

购买桶装水要注意先看包装桶是否晶莹透明,质感硬。

质量较好的桶(瓶)应由PC材质制成,桶体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废旧垃圾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俗称:

“黑桶”,颜色发黑、发暗、透明性差。

有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这种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装桶装水,消费者应仔细选择鉴别。

水桶盖应鲜亮光洁,硬度较高。

另外,消费者可尝试倒置水桶,应不漏水。

当把水桶从饮水机上拔出时,水桶的内应恰好将水桶再次堵上。

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和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

颜色发黄、浑浊、有絮状沉淀或杂质,有异味的水产品一定不能饮用。

十四、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十五、如何选购冷饮食品

天热,冷饮食品大受欢迎。

冷饮食品是冷冻饮品和饮料的总称。

冷冻饮品包括冰淇淋、冰棍、糕和食用冰;饮料则包括固态饮料和液态饮料,如麦乳精、果味粉、咖啡、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等。

冷饮食品主要是以水、糖、淀粉、乳、蛋、果、菜等为原料,经过不同的配方和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一类清凉消暑食品。

选购冷饮食品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看包装:

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2、看色泽:

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不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过量色素所致,请不要购买和食用。

3、闻香味:

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异臭味。

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4、品滋味:

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应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5、观液汁:

产品应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无沉淀。

如果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是已变质的显著标志,不能饮用。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