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260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docx

骨骼教案文档分析

《骨骼与肌肉》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

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筑工地是一个忙碌的地方,建筑工人筑好地基后,开始搭建钢筋骨架。

人们发现,由于钢筋框架的搭建,大楼有了一个坚固的框架,这样才能安全地建造。

大楼竣工了,但是建筑物的框架却看不见了。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骨骼有五个主要的功能:

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人体的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

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

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

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

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

人体99%以上的钙和85%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贮于骨组织中,因而骨又是人体的钙、磷贮存库。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熟悉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和数量,知道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的构成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自由地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隐藏于身体内部的骨骼在人体的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人体骨骼的存在可感却并不可见,属于一个暗盒结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更加需要借助于X光照片、人体骨骼教学挂图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片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摸一摸、记一记并比一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内有多少块骨头。

成年人的体内共有206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的骨骼系统组成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物的骨头和石头的异同点,研究动物骨头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人体骨骼的多种作用:

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

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

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

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

骨骼)

4.提问:

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意途】利用房子的钢筋框架与人体的骨骼作类比,不仅可以形象地揭示骨骼的结构特点,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骨骼在支持人体等方面的作用。

二、探究:

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

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

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

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

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

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

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

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

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意途】先用摸一摸的方法感知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再使用X光照片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骨骼分布呈现杂学生的面前,前后感知上的冲突就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

X光照片的利用起到了呈现人体骨骼结构、纠正错误感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等各方面的作用。

11.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

你拼对了吗?

14.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说明】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

骨骼图资料:

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

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7.提问:

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

(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

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意途】科学课前的预习与搜集资料也是学习,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将更好地挖掘科学学习的社区及环境资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

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

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

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

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

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意途】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三、观察:

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

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

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

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意途】学生对于骨头是有生命的这一认识缺乏相关的基础认识,对于骨头中间能够制造血细胞的软组织骨髓也比较陌生,因此必须借助于多种资料及实物让他们在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事实面前建构正确的意义。

四、巩固拓展

1.谈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

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

(4)讲述:

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

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意途】拓展内容与教学内容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骨骼的发展变化过程充满趣味,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附录:

X射线,看透你的身体

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与可见光一样,X射线也是一种含有能量的光波。

这种光波能够穿过一些活组织,但却穿不过骨头。

在拍X光片时,要用一块铅板挡住身体的其余部分,因为铅是一种高密度的金属,能够吸收X射线,这样能使你在拍片中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穿过皮肤和其他身体组织的X射线投射到胶片上。

当光照射到骨上,X射线被骨吸收,由于被骨吸收的X射线没有到达胶卷的底片上,当胶卷洗出来以后,上面清晰的白色部分就表示骨头。

X射线也有缺陷。

首先,X射线不能用来观察皮肤、肌肉、结缔组织和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其次,X射线中的能量会损伤人体细胞,而这就是让你尽量避免照射不必要的X射线的原因。

 

《骨骼与肌肉》教学设计

 

高墙小学

苏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