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54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docx

致橡树再别康桥nAMqwM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评析/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窗体顶端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年11月6日

【英文版本】

  SayingGood-byetoCambridgeAgain---byXuZhimo

  VeryquietlyIleaved

  AsquietlyasIcamehere;

  QuietlyIwavegood-bye

  Totherosycloudsinthewesternsky.

  Thegoldenwillowsbytheriverside

  Areyoungbridesinthesettingsun;

  Theirreflectionsontheshimmeringwaves

  Alwayslingerinthedepthofmyheart.

  Thefloatingheartgrowinginthesludge

  Swaysleisurelyunderthewater;

  InthegentlewavesofCambridge

  Iwouldbeawaterplant!

  Thatpoolundertheshadeofelmtrees

  Holdsnotwaterbuttherainbowfromthesky;

  Shatteredtopiecesamongtheduckweeds

  Isthesedimentofarainbow-likedream?

  Toseekadream?

Justtopoleaboatupstream

  Towherethegreengrassismoreverdant;

  Ortohavetheboatfullyloadedwithstarlight

  Andsingaloudinthesplendourofstarlight.

  ButIcan’tsingaloud

  Quietnessismyfarewellmusic;

  Evensummerinsectsheapsilenceforme

  SilentisCambridgetonight!

  VeryquietlyIleaved

  AsquietlyasIcamehere;

  GentlyIflickmysleeves

  NotevenawispofcloudwillIbringaway

  【法语】

  再别康桥——徐志摩AdieuxàCambridge--XuZhimo

  轻轻的我走了,Douceetlégèreestmadémarche

  正如我轻轻的来;Toutcommemonarrivée,légère

  我轻轻的招手,Mamainsaluegentiment

  作别西天的云彩。

Pourprendrecongédesbrumesdel’ouest.

  那河畔的金柳Cesauledorésurlarive,

  是夕阳中的新娘C’estcommeunemariéeausoleilcouchant.

  波光里的艳影,Lerefletsplendidedeseauxquichatoient,

  在我的心头荡漾。

Lesvaguelettesbercentmoncœur.

  软泥上的青荇,Cesmoussesvertessurlefondboueux,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Onlesvoitscintiller,ellessefontremarquer

  在康河的柔波里,Lesondespartentauloin,surlarivièreCam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Restericicommeuneherbed'eau,celam'irait!

  那榆荫下的一潭,Cepointd’eauàl’ombred’unOrme,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N'estpasunesourcelimpide;ilestplutôtcommeunarc-en-ciel

  揉碎在浮藻间,Tombéenmorceauxentrelesjoncs.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essédimentsd’arc-en-ciel,commeunrêve.

  寻梦?

撑一支长篙,Poursuivrelerêve?

S’appuyersurlaperched’unebarque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monterlecourantversdesherbesvertes,plusvertesencore

  满载一船星辉,Remplirsonbateaudebellespoussièresd’étoiles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Chanteràpleinevoixsousl'astreresplendissant

  但我不能放歌,Hélasjenesaispaschanter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Ensilencejem'éloignedemaflûte

  夏虫也为我沉默,Lesinsectesdel’étéaussiserenferment,taciturnes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Recueillementcesoir,aupontdeCambridge

  悄悄的我走了,Jereparsdanslapaix,

  正如我悄悄的来;Commejesuisarrivé,silencieux

  我挥一挥衣袖,Jemesecouelesmanches,

  不带走一片云彩Pourn'emporteravecmoiaucunmorceaudenuage

[编辑本段]【语文教案】

  课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

  (基础版)第一册

  教学目的:

了解诗人生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比较《乡愁》与《再别康桥》这两首诗内容和形式上异同,以加深理解,增进感悟。

  教学难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建议:

进行扩展诵读,如《沙扬那拉》、《凤凰涅磐》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朗读法。

  一、诗人生平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

 1918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为见卢梭赴伦敦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

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主动担任翻译,并随他访日。

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及《新月》书刊。

1931年任《诗刊》主编。

11月19日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徐志摩是难得的诗人,诗思绮旎,结构多变,富于创新,出语时喉节里涌动着一股非真诗人莫有的豪情。

他敢说“别捏我,疼”,他敢写“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他也敢用“火车擒住轨”。

……在中国现代诗人中,徐志摩是真正称得上“诸体皆备”的诗人,对话体,叙事体,唐璜体,俱擅胜场。

……惊叹之余,惟剩四字:

鬼斧神工匠――当然,真诗人未必即大诗人,正如真小人也不会是在恶棍。

  二、写作背景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简称。

该校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

1921年至次年在那学习,写了《康桥再会吧》。

1925年去欧洲漫游后,作《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再次出游日、美、英等国,11月写下《再别康桥》。

  三、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

  思考:

  1、诗中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2、作者为什么三次使用“轻轻”和“悄悄”两个形容词?

  3、《再别康桥》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4、扩展诵读

  明确:

  1、诗人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故乡”,《再别康桥》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来表达他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

  一是“金柳”,河畔的柳树,被夕阳染成金色,像盛妆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剑河的波光中,也荡漾在诗人的心头。

  二是绿油油的“青荇”,在康河清澈的柔波中,似在向诗人招手,诗人也甘做一条这样的水草。

  三是“清泉”,在榆荫下像是天上的彩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四是:

“长篙”,撑着满载星辉的小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梦,去放歌。

  2、意境美:

  “但我不能放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从夕阳西下,到满船星辉,诗人在康河已留连多时,但终有一别,还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悄悄的来,悄悄走吧,连夏是虫也为我沉默,免得离人更伤感。

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再别康桥。

  诗第1节,三次用“轻轻”,后两节,三次用“悄悄”,更加渲染了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气氛,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

  3、《再别康桥》结构美:

  全诗7节,每节4行,每行6至8个字,双行首字都低一格,诗句均齐中又有变化。

  4、音乐美:

  节奏每句多为三拍。

用韵细密精巧,产生了和谐回环之美。

  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

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

  单行则比较灵活,有的在节内押韵,如第6节单行的“放歌”同“沉默”,与双行的“笙”同“康桥”交错编排;有的节与节之间前后勾连,如第1节的“招手”,与第2节的“金柳”,第2节的“艳影”与第3节的“青荇”。

  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如第4节末行的“梦”与第5节的开头的“寻梦”,第5节末行与第6节首行的“放歌”,第6节两个“沉默”的顶真,第1节与第7节首尾的反复和照应,都构成了音乐的美感。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三题

  五、补充资料

  青年曲徐志摩

  泣与笑,恋与愿与恩怨,

  难得的青年,倏忽的青年,

  前面有座铁打的城垣,青年,

  你进了城垣,永别了春光。

  永别了青年,恋与愿与恩怨。

  妙乐与酒与玫瑰,不久住人间,

  青年,彩虹不常在天边,

  梦里的颜色,不能永保鲜妍,

  你须珍重,青年,你有限的脉搏,

  休教幻景似的消散了你的青年。

  赏析:

  虽为劝解,读来却能感受到他一贯的诗风:

清新自然,毫无说教做作之刻意。

语句亦有心长郑重之意,令人感慨,娓娓道来,却引人深思。

  诗歌告示的是人所皆知又非常沉重的道理:

要珍惜青春,莫教光阴虚度于灯红酒绿的幻梦里。

――在寓教言理诗中,本篇亦属佳作吧。

[编辑本段]【诗人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

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毁人亡,遇难。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冰心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

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赏析1:

 

  其一: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其二:

  《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

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

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

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

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他甚至说:

“……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赏析2: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

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一:

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徐志摩家中富裕。

其父徐深如办有酱厂,钱庄,绸庄,灯泡厂,在上海,杭州有投资,是沪杭铁路的股东之一,硖石镇商会会长,且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喜爱。

家庭对他有影响,他活泼好动,喜欢交友。

  再者,他的婚姻对他也有影响。

1915年,他在北大读预科(当时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时,认识了张幼仪,她端庄,善自理,会理财。

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当然,王熙凤的品质大大不如张幼仪。

不仅如此,张家更有钱,所以徐家很高兴找到这个媳妇。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为政治,二为经济。

而徐父是商人,自然很喜欢,更重要的是,张幼仪的大哥张家敖是中国银行总裁,徐志摩知道而且认识张家敖。

以前读书时,张家敖曾视察过徐志摩就读的中学,知道徐志摩的语文好,作文写得好,所以同意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事。

二哥张学励,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民社党主席。

  张学励介绍徐志摩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深爱徐志摩这个弟子劝他出国深造。

于是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学,同行有汪精卫。

他先到克拉克大学学历史,一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1919年9月份,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

1920年7月份,徐志摩不想读了,到英国剑桥大学找罗素(一位自然哲学家,被徐志摩称为英国的"梁启超"),但两人失之交臂了。

因为罗素因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遭"解聘",而来中国教书,徐志摩却赴英国找他,未果。

当然,后来两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徐志摩的爱情观深受罗素影响。

  进不了剑桥,只有在伦敦大学读政治经济博士,认识了陈西滢,张世昭,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北洋军阀司总长)。

经林长民介绍认识剑桥大学教授迪根生,由此进入剑桥大学,当时叫康桥大学,这样就与康桥发生了联系。

  一>确立志向:

彩虹似的梦。

因为徐志摩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他认为德国人太蠢,干事机械;法国人太阴,干事过分;南欧人太乱,头脑混乱;美国人浅薄,文化历史不长。

所以比较像样的是英国。

他曾说过"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机械;时保守的,但不顽固"。

所以他认为在英国实施民主政治的条件,远在大喊大叫的美国人之上。

所以在他心目中就要树立一个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因此在他的一篇散文《吸烟与文化之辩》中,他说过:

"我眼是康桥叫我睁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振动的。

"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之大。

客观上看,英国的民主是自由的,他非常羡慕,主管上看,他有个追求:

爱、美、自由。

同时他最好的朋友胡适也说过"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自由",英国正好符合主客观要求。

  二>步入诗坛。

徐志摩当时留学是想当类似美国国务卿的政治家,后来弃政从文是受到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影响,也包括当时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同时由于他喜欢结交上流人物,其中曼殊斐尔对他的影响最大。

  一天晚上11点钟,徐志摩去拜访曼殊斐尔,虽然只有20分钟,但连任谈得十分投机。

曼殊斐尔的美给他极大的吸引力,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徐志摩说过"这20分钟是不逝的20分钟",可见给他的印象很深。

他曾说过她的美是完全的美,是纯粹的美,是可感不可知的美,是不可分析的美,是自然界的杰作。

所以曼殊斐尔说:

"徐志摩,你将来最好去搞文学,最好不要搞政治。

"这对徐志摩触动很大,也是徐志摩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

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

"我是少女,你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