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89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docx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

 

作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所在学部:

文学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届):

2014届3班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确认:

年月日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年月日年月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部:

文学部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2010级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1、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通过对导学案的研究,揭示出当前语文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以及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足。

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导学案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主要任务是指出导学案教学法的不足之处,探索中学语文导学案设置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2、论文的主要内容

合理设置的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现在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二是导学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其中后者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3、论文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导学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首先对导学案教学法的原理涵义总结和概况。

其次再对导学案教学法在语文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导学案设置的改进方法进行论述。

4、主要参考文献

[1]陆钦锋,江苏,《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科爱好者》2009年第2期.

[2]贺楠,辽宁,《最近发展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3]官余善,浙江,《对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2年21期.

5、计划进度

阶段

起止日期

1

确定论文选题

2013.11.15-2014.01.15

2

收集相关资料

2014.02.01-2014.03.01

3

提交开题报告

2014.03.01-2014.03.10

4

撰写论文初稿

2014.03.11-2014.04.10

5

论文修改、定稿

2014.04.11-2014.05.10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文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届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指导

教师

###

专业

职称

副教授

所属教研室

教学教法

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写作

课题论证:

导学案是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在阅读相关作品与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导学案的研究可谓是广泛而深入,大多数的研究还只是单纯的对导学案现状的理论探讨,或是对导学案的内容、原理进行概况。

并没有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因此笔者试对语文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述,希望能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所突破。

本文主要想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导学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是导学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导学案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显示出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亟需完善的重要性。

二是具体分析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自己对导学案的研究,查阅资料,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和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方法。

希望能通过这些方法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些帮助,使导学案的作用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方案设计:

绪论

一、导学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中的问题的方法

结语

进度计划:

2013.11.15-2014.01.15  确定论文选题 

2014.02.01-2014.03.01  收集相关资料

2014.03.01-2014.03.10 提交开题报告

2014.03.11-2014.04.10 撰写论文初稿

2014.04.11-2014.05.10 论文修改、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由于自己对教育教学方面比较感兴趣,并在对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解和实践之后,比较欣赏它的这种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做法,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导学案的文章,下载了近五十篇的文献,自己仔细阅读的近二十篇。

这些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导学案含义、特征、编写流程和编写原则的研究。

有许多文献都是对导学案含义、特征、编写流程和编写原则进行总结概括。

在周彩丽《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和唐明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导学案编制》中,对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和编写原则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导学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探究——课内训练过关——当堂检测过关——课后拓展延伸。

导学案的编写还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这样的文献优点是对于导学案形成了很好的了解和比较系统的掌握。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方法手段只是简单介绍没有详细说明到底该如何实施,对于教学实践还是没法作为很好的指导。

二、对导学案意义的研究。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被提出后就被很多学校采纳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方面,给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并相应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能力。

在柴艳霞的《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探微》中提到了导学案的特点和意义:

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参与意识等。

再如李丽《试谈语文导学案的得失与改进》中指出了导学案的得失:

让课前预习任务更明确、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和空间等。

以上文献指出了导学案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必要,但是却没有看到导学案的不足之处,这样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没有进行有利的指导。

三、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许多文献对导学案介绍的很详细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比较和批判。

如王立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初探》中对导学案的特征、操作等方面,如什么是“学案导学”高校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高校教学模式的真谛等进行了说明阐释。

如舒海燕的《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对几种应用思路进行说明阐述:

知识点要用问题呈现、教师提问优先,逐步转为学生提问以及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等,却没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虽然这些文献也指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如重点强化、有机融合等,但大都太过笼统,不具体,有些让人难以下手。

四、语文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也有许多文章是对教学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但只是单纯地指出了问题,没有提出应该怎样解决。

如孟庆红《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现状分析》中,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基础理论建设的薄弱以及忽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等,仅指出了要加大研究力度,使教学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却没有指出应该怎样改善。

由以上以看出,对于导学案真正的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对导学案的编写、模式以及意义的理论研究的再透彻,不应用到实践中去也是徒而无功的。

当今的导学案在语文实际课堂应用中还是有所欠缺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它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得分而教学,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

正像(作者)在《关于编写语文课程导学案的几点思考》中指出的,老师机械性地运用导学案使课堂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所以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提出关于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论题的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

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  部:

文学部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10级3班

学  生:

##

指导教师:

###

论文编号:

##############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2

引言(绪论)…………………………………………………………………………3

一、导学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

(一)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3

1.过分侧重文本的学习……………………………………………………4

2.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上得像作业课……………………………4

(二)导学案的问题设置有失合理性,忽略了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4

1.问题设置不科学,难易失调…………………………………………5

2.在设置问题时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5

二、解决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和方法……………………………5

(一)导学案教学中的课堂设置应避免把教学内容单纯局限于文本知识学习5

(二)学习目标的表达要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7

(三)导学案的“导”要体现出问题设置的梯度性…………………………7

(四)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9

(五)导学案教学中应遵循先学后教原则……………………………………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英文摘要、关键字…………………………………………………………………13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

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导学案在语文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以及问题设置忽略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到位,进而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导学案内容设置、问题设置的改进方法:

导学案教学中的课堂设置应避免把教学内容单纯局限于文本知识学习;学习目标的表达要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导学案的“导”要体现出问题设置的梯度性;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学案教学中应遵循先学后教原则。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问题改进办法

绪论  

导学案,是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优秀的“导学案”应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导学案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能力过程化,发展性目标的培养潜移化。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打造高效课堂。

它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教案为导学案,在教学一线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革命性的意义,而现在的教师在运用导学案的时候依旧未能完全摆脱“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得分而教学”的目的,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从导学案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都是围绕文本进行的,这就使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自主探究能力不高,不会学习,不爱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因为导学案是由任课老师集体或自行编制的,所以它的问题设置难免会有失合理。

为了方便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单纯地依据文本进行问题设置,这就导致了设置的不合理,比如难易顺序失调或设置问题时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这往往使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或接受,所以对导学案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应用中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学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

语文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试压力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

1.过分侧重文本的学习

现在的导学案教学虽然是根据新课标进行的一项课堂教学创新,但它依旧未能完全摆脱“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得分而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教学中设置的课堂教学内容过分地侧重于对文本的学习,从导学案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都是围绕文本进行的,对一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如在《口技》中有人这样设计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它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就属于紧扣文本,但是一篇好的导学案应该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要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很显然它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就使的学生的思维刻板化,固定化,而无法形成创新思维,使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形成封闭圈。

所以应再加一条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2.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上得像作业课

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离不开大量阅读,只有读得多了,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

语文导学案是教师把文本通过题目的形式演绎出来,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但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就是做作业”这一错误认识,导致学生为完成导学案而完成导学案,只是在文本中单纯地搜寻答案而忽略对文本的阅读,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再反复阅读文本,更不用说阅读其它文章或书籍了。

如果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就真正走向了失败之路。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重难点进行探究。

但有了通过题目演绎文本的导学案,一些语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把导学案的问题进行分块肢解,分配给各小组进行解答、讲解,无意当中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作业课,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完全围绕导学案展开,问题回答完了,一堂课也就结束了,忘记了朗读、品味等属于语文教学的独特环节。

(二)导学案的问题设置有失合理性,忽略了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我们的语文导学案是由任课老师集体或自行编制的,因此为了方便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单纯地依据文本进行问题设置,这就导致了它的问题设置有失合理。

1.问题设置不科学,难易失调

因为导学案大多是教师们自行编写的,他们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样各种样资料的精华,不断追求完美,导致导学案越来越全面。

这固然是好事,有利于提高导学案的质量。

但是也形成一种倾向,即导学案的内容太多,“体量”太大。

同时,也会导致问题设置出现问题,有些导学案中涉及的问题大而空,不具体,没有梯度,使它的难易顺序不协调,学生不好操作,给学生预习产生困扰,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比如孙犁的《芦花荡》,想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思想,一定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对这群人即将要采取的行动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测。

而如果撇开时代背景不谈,则会让学生失去猜测的方向。

因此,具有梯度性地设计导学案,才能适合自己班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用,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保障。

2.在设置问题时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个体之间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而且,自古以来教师教学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是,为了方便开展教学活动,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不自觉地将学生想象成同一类型的群体进行备课,忽视了“因人而异”的事实,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了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导致了问题设置的不合理,比如难易顺序失调或设置问题时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这往往使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或接受。

导学案的设计应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导学案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样的导学案才能成为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解决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的方法

(一)导学案教学中的课堂设置应避免把教学内容单纯局限于文本知识学习

正如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层次,学生只会变得人云亦云。

唯有教师善于播种智慧的火种,才会让学生的收获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不应把教学内容单纯局限于文本知识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不同的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知识、态度和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堂原本应当是一种自由快乐的“思想旅游”——有主要的目标和方向,路线和娱乐活动可以自己选择,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结伴共游的伙伴。

所以导学案教学应该避免破坏这种“旅游”的自由性、民主性,打破文本阅读的专制性。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服从教学要求,为“丰富”而丰富的做法,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要不要丰富,怎样丰富,都须从增强教学效果出发。

一般说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等等。

例如在讲《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时,教师应从提升学习兴趣和提高预习积极性的角度去设计预习任务。

任务的布置不要太有局限性,要有选择性,同时兼顾动手动脑。

如这样设计预习任务:

把你认为易错的字写在透明纸上,自制幻灯片考一考你的同学;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制成配乐朗读带子让大家欣赏你的朗读才能;③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诗人,《天晴了的时候》也是诗人戴望舒的作品,了解一下他的诗作,上课讲给大家听。

这样的作业布置,具有时尚感和美学意义,于动手动脑中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特长,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作业布置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

带着兴趣去预习,能力自然会提高。

另外,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课文的特点,我在《荷塘月色》的导学案中,设计了两块内容:

基础知识积累和文本初读思考两个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部分有字音、多音多义字辨析、形近字辨析、根据语境解释词义、仿写五道题目组成,前四道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太过薄弱设计的,第五道的仿写题可以训练学生简单的文字表达,第二部分的问题探讨,主要从内容和写法上做个引导,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再如在《羚羊木雕》这课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学会插叙和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在拓展这一环节上,就要寻找一篇运用同样写法的课外文章《背影》赏析,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巩固的同时学会了应用。

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课文,还可以丰富、系统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的表达要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既是学习的出发点,又是学习的归宿;既是评价学习的依据,又是评价学习的目的。

因此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一篇好的导学案应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学会应用什么,从而给学生明确的思维导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首先应具有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

学习目标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关键词:

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的呈现,明确了“教”与“学”的方向,将教师、学生、教学连为一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目标主线的教学活动模式比较清晰。

利于自我检测,便于及时矫正。

例如,在编写《最后的长春藤叶》一课的导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为:

走进欧·亨利,了解、感知欧·亨利小说特色;

品读文章细节,体味小说情节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小说的多元主题和内涵;

引导学生树立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学会感恩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在这篇导学案的目标设置中,不仅明确了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还体会感悟了本篇文章所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样,学生的“品鉴”“思考”“讨论”“感悟”等学习行为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这样的导学案内容无疑是应该肯定的。

再如,在《故乡》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可以针对杨二嫂的转变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杨二嫂的转变的?

对于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和多元化,如果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作者是怎样对杨二嫂展开肖像描写的?

”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不需要经过思考,在课本上翻翻书就能很容易找到,丧失了导学案扩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导学案中设计的大量问题本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探索知识的,如果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就会极大地降低教学效果。

(三)导学案的“导”要体现出问题设置的梯度性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

况且,新课标明确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1]所以,作为当今的语文教师,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要因材施教,这是一件很困难的问题。

但是,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