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16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

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009.5.12

一、命题分析

本专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本专题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除加强主干知识与思维方法的整合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2.加强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复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可利用中国国土整治中有关生态破坏及整治的案例进行。

3.对本专题中能够体现地理科学研究时代性的课题,如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环境问题与外交、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等有关事例,要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事例材料,并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二、考点精讲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运用综合思维、立障设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代表什么?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⑵箭头①、②的含义是怎样的?

(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⑶箭头③、④代表什么?

(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⑷箭头⑤、⑥表示什么含义?

(指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速度,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⑸箭头⑦、⑧表示什么意思?

(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

⑴环境问题的表现

主要表现

具体内容

原    因

典型事例

 

环境

污染

大气、水、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土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生态

 

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鲁西北平原的盐碱地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

⑵城市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 境 问 题

形 成 原 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  成  原  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为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污染的状况大为好转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

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已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分布特征。

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协作,发展中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环保能力,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兑现其承诺。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概念

内涵

原则

5.环境问题的时空变化

受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时空变化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和不同空间地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⑴从空间尺度上看,环境问题表现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见前表格)

⑵从时间尺度上看

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环境问题的特征、分布、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均不相同。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不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

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谋求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数量

十分有限

开始迅速增长

人口膨胀,不断激增

人口激增膨胀

环境问题

不严重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⑶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原因主要是:

①自工业化以来,发达国家“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

②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和环境利益,以经济利益为诱饵,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企业。

6.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

7.环境问题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⑴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

⑵强化源头管理,消除引发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

⑶建立市场机制,整顿规范好农产品市场秩序。

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⑸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营销机制。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原因:

a庞大的人口压力:

每年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人口压力、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c深刻的环境危机:

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大

(2)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3)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生态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综合利用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三、经典例题剖析

1.根据下图的框架思路,阅读后填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中空框内填出适当的内容,完成知识网络体系。

(2)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除此以外还有和问题。

(3)我国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地区在和。

解析:

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城市化迅速发展。

而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是最突出的问题,因为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为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案:

(1)填图:

上方是“发展”“资源和环境”,左侧是“农村”和“贫困地区”,下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

(3)农村贫困地区

点评:

解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2.读“1992年中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并回答:

(1)中国农村的这种生活用能结构存在什么问题?

(2)想一想,如何解决这种不合理的生活用能结构?

命题意图:

通过此题让学生对我国目前广大农村的能源消费状况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解析:

解题时要首先把有关能源的种类及利用状况、特点作一个较全面的回顾,然后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我国广大农村生活用能首先是严重不足,其次是结构不合理。

如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也就是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作出了贡献。

答案:

(1)用秸秆作生活用能的比重仍然很高,这说明农村主要依靠燃烧秸秆的时代远未结束。

用电比重太低,燃煤、燃烧薪柴和秸秆时能源利用率也太低,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污染了环境。

(2)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

开源就是营造薪柴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研究利用新能源。

节流主要是推广省柴灶。

3.下图是吉林省西部改造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

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增加粮食产量B.喂养牛羊

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D.提高经济效益

E.粪肥

(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气团控制时的等灾害。

(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等加工业。

命题意图:

本题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吉林西部的一种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

①具体来讲,在沙荒地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能够防风固沙、增加土壤有机质,进而提高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可以种植青草喂养牛羊,牛羊粪肥可以改良沙荒地,这三方面都能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这一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春季的沙暴、冬季的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还可以发展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多种加工工业。

答案:

(1)中间行:

C→A→D最下一行:

B→E

(2)极地大陆风沙、暴风雪

(3)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

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据此完成任务4—5题。

4.图瓦卢所属岛屿的成因及其气候特征为

A.大陆岛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B.火山岛夏季干热、冬季暖湿

C.珊瑚岛终年高温多雨

D.冲积岛终年温和湿润

5.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

B.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

C.地壳下沉

D.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

4.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网看,图瓦卢为南太平洋中的珊瑚礁岛国,位于0°—10°S之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答案C

5.解析:

全球变暖导致两极部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将被淹没。

答案A

6.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

“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

(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解析:

(1)利用材料中提供的数值进行相关计算即可得出结果为31%。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

(4)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

不利影响是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

答案:

(1)31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4)有利:

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不利:

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

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图,河流①中下游河段规划建设十三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

该河流是我国仅剩的两条未开发的大河之一。

但专家呼吁,不要在该河流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河。

材料二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建坝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拆坝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拆除了500多座水坝。

下表是近年来部分被拆除的水坝的相关资料。

水坝名称

建造时间

拆除年份

作用影响

南巴塔维亚水坝

20世纪初

2003

将有利于鱼类迁徙

威恩彻斯特水坝

不详

2002

开辟了南美鲱鱼、河鲱鱼、美洲鳗及大西洋鲑的产卵地以及濒危物种矮楔贝的繁殖

瓦贝卡水坝

19世纪50年代

2001

恢复了迁徙鲑鱼和鳟鱼的产卵和小吻鲈的栖息地,水质提高,保存印第安人文化,增加公共休闲地

(1)读图,河流①是__________,河流②是__________,河流③是__________。

河流②最后注入__________洋。

(2)请你分析河流①水能丰富但至今尚未开发的原因。

 

解析:

从世界水坝问题入手,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具体考查西南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

知识背景新、立意角度独特,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答案:

(1)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太平

(2)山高谷深,开发难度大,工程量大;交通落后,不利于开发;当地经济落后,能源紧张状况不明显。

(3)建坝容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等。

五、强化训练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

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

2.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

A.控制工业发展B.工业水平落后

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

3.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

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

分贝)。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B.建筑和娱乐业C.网吧和歌厅D.采矿和伐木

5.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2005年我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鹅。

读图完成8-10题。

6.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7.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B.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8.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

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回答11-12题。

9.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

A.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安全的B.食物的加工过程是不安全的

C.食物的消费过程是不安全的D.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是不安全的

10.媒体曾对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严重关注,并相继采取设限措施。

这表明

A.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之路B.绿色食品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C.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劳动生产率

D.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

11.图是东北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

人口(万人)

水资源利用量(亿m3)

人均(m3/人)

辽河

4944

160.73

373

全国

116000

5566.04

2315

(1)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pH值为5.6曲线,请判断:

B曲线为_______。

(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4.5<PH<5.6,推测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构成可能以_____为主。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所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区是一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表分析,该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读图可知,工业排放比重略有减少,图中主要显示不同部门排放比重,并不能反映排放总量。

而随着经济发展,实际排放总量是增加的。

2.C可采用排除法,其余三个选项明显有错误。

3.B植树造林,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但不能减少排放量。

4-5AB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是工厂和交通;城市绿化带有减弱噪音的功效。

6-8DBA水分是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气候和地貌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又大,在一些低地上,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

这种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破坏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在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质的泥炭化过程作用下,形成了湿地。

9.A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0.D食品安全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

11.

(1)pH值为5.6

(2)煤

(3)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三江平原①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土壤肥沃;④水分条件较好。

(4)辽中南工业基础雄厚;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振兴东北工业的政策。

(5)①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加快轻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②限制耗能、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发展;③加强技术改造,减少三废排放,保护环境。

创新试题

1.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和图1(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1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

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

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

(1)干旱地区起主要作用的外力是风力的侵蚀作用;湿润地区起主要作用的外力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受锋面影响较大,多暴雨。

(2)由于人口的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对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沙化、次生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

(3)“退耕”显然有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有助于农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案】

(1)答案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3)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

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回答2—4题。

2.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