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548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7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松鼠》2课时

《松树金龟子》2课时

《国宝——大熊猫》2课时

《夏天的昆虫》2课时

《黔之驴》2课时

诵读欣赏《蝉》1课时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虚词学习与交流》2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

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

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

布置活动:

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

(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

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说明顺序。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在网上了解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搜集松鼠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布丰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

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听完后,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点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作好批注。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第二块:

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课文编写提纲

朗读课文,并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2

布置任务:

编写课文提纲

列写提纲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4

情境创设:

有人认为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

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

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对于上述观点,你持怎样的观点呢?

思考,交流

第三块:

语文活动:

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以协作组为单位,先在协作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互评

课后学习:

1、能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能反复阅读。

第3课时《松鼠》

(二)

学习目标:

1、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课前学习:

1、整理松鼠的相关知识与图片。

2、搜集动物邮票。

课堂学习:

第一块:

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而形象,

(1)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

为什么喜欢?

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分析其作用。

并模仿举例。

朗读、勾画(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第二块:

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松鼠的介绍:

(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思考、比较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

语文活动:

设计一组邮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活动:

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

你能给每枚邮票取个名吗?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你的创意吗?

设计、命名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班内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搜集此种小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仿照生物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第4课时《松树金龟子》

(一)

学习目标:

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

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

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

(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

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

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

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4、

组织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

第二块:

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研读课文,圈点勾画,作好批注。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

3、

学习评价:

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交流

课后学习:

1、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可查找相关资

料。

如:

搞清楚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有什么含义吗?

2、补充、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金龟子的材料

第5课时《松树金龟子》

(二)

学习目标:

1、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2、搜集昆虫的相关知识,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课前学习:

1、以协作组为单位,去郊外观察某一种昆虫,并作好记录。

同时,借助书籍、网

络资源对所观察昆虫作进一步的了解。

2、复印一篇你所喜爱的描写昆虫的小品文,并在文后写上推荐理由。

课堂内容:

第一块:

推荐、欣赏科学小品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向同学们推荐一篇自己喜爱的描写昆虫的科学小品文,并阐述推荐理由。

认真听

2

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在班内作交流。

班内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互评推荐理由。

第二块:

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任务:

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感受,就你所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动作、生活习性等任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并将设置一、二、三等奖。

写作

2

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互相交流作品,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并将评价内容及修改意见逐一附在文后。

根据协作组的评议结果,将佳作在班内作交流,互评。

3

设置一、二、三等奖,并请同学交流活动感受

交流

课后学习:

1、课后将文章进行进一步地修改,并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分别进行打印。

2、学生联系学校,将文章整合成册,人手一份,仔细阅读,提出建议与

意见。

第6课时《国宝——大熊猫》

(一)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特点及习性等相关知识。

2、小组协作学习,确立大熊猫的探究专题。

3、体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学习:

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

交流感受

2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

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朗读、根据相关任务在书上做好批注。

交流

第二块:

品味语言,确立专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述喜爱的理由。

朗读,交流

2

反复阅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以协作组为单位,确立探究专题

第7课时《国宝——大熊猫》

(二)

学习目标:

1、利用网络资源对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作更为全面的了解。

2、增强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号召社会一起关注野生动物。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1、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XX搜索引擎。

第一块:

网上学习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提供网址和搜索引擎让学生查找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现状、环境等知识。

明确任务要点。

2

巡视、指导

上网搜索、下载、

3

组织交流资料

汇报查找的内容随机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二块:

回归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

交流

第三块:

网上创作活动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写下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在word文档中完成。

2

组织学生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交流文章

3

学习评价:

谈谈对本堂课学习的感受。

谈谈感受

课后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倡议书。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第8课时《黔之驴》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一些常识。

2、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3、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

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

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讨论、评价

3

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重要语句

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

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

语文活动:

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

课后学习:

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9课时《黔之驴》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寓意的深广含意。

2、揣摩文中描写动作与语言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课前学习:

1、能流畅地讲述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能说出其中的寓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交流

第二块:

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

阅读、讨论

2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3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行动,心理的句子,进而认识老虎的特征。

阅读,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

语文活动:

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参与

讲述、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

1、反复诵读课文,直到能正确、流畅地背诵全文。

2、自己创作一个寓言故事。

第10课时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

1、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2、准备匹配的背景音乐磁带或CD。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

2

检查情况:

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

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

1、熟读背诵诗歌。

2、自由创作一首咏物诗,并为其配画。

第11、12、13课时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科学小品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

(1)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

(2)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观察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

写作指导

口头完成习题一

课后学习:

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某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写作要求:

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

发挥想象,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写作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

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

1、将自己本单元的观察日记、诗歌创作、寓言和童话故事、编写的生物课文等作品整理成册,并请老师或家长为其写卷首语、评价、建议等。

第14、15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号召全社会都能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活动过程:

1、制定调查计划,调查你所在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2、自由组成协作组,参观调查,采访记录。

3、根据自己的记录,查找资料,充实内容。

4、小组交流记录,并及时补充修改。

5、讨论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论题,展开研讨、探究,组长记录。

6、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学校所在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报告。

评选出好的调查报告送给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

7、每个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8、宣传活动后,每人写一篇活动小结,谈谈参加活动的感受,可装订成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