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65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docx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精

(11—15课时

2.4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2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重点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

(学生齐答“水!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

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

气态、液态、固态。

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哪些水体呢?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

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

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

“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注意我说的两个词:

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

“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

“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

大气

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

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

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多媒体展示:

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

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

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

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

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国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

(例:

洞庭湖、洪泽湖……“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

“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

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

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设计:

从生活中找材料,尝试设计一个小实验,模拟海陆大循环过程。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

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2.4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

(学生齐答“水!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

“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

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

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

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

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

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

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

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

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

但是一定要注意:

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

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但是应该注意:

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

(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

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

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

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归纳水循环地全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归纳的那样,海陆间水循环时A、B两地影响有所不同。

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减弱。

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

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

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

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

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

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

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

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

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

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

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

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

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第二节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第二、三课时:

《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认

识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德育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

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防止

海洋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点拔、启发、引导;教学生

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水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信?

为什么?

板书:

第二节海水运动

【新知讲授】

(板书: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潮汐、洋流

【教师简要讲解海浪与潮汐内容】

1、联系东南亚海啸讲解海浪知识: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于当地时间2004

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

一头猛兽迅速扑向周边地区,造成了死亡人数超过22

问题讨论:

俗语说:

无风不起浪。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学生讨论:

2、课件展示(Flash动画:

月相与潮汐现象。

潮汐是在日、月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当日、月、地呈直角关系时,引潮力减少,形成小潮。

【承转】

在三种形式的海水运动中,洋流规模巨大,对地理环境影响广泛是海水运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本课要讲的重点内容。

(板书:

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

【实验观察】

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读图过渡】

读教材上“地球上风带模式图与洋流模式图”(如下图

式图,联系刚才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据洋流模式图,给洋流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叫洋流。

2、仔细观察:

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定向风的作用是形成风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

教师简要归纳总结:

除了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海流外,形成洋流的原因还有因海水的补偿作用而形成的补偿流以及因海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密度流。

(板书:

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风带模式图洋流模式图

洋流还可以根据水温的相对高低来分类。

阅读教材52页,根据教材内容,判别下列图中A、B、C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

10°

C20°AB14℃30°

12℃40°

10℃

【教师归纳】

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高的海区流向水温相对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则相反。

(板书:

2、洋流按水温相对高低分类:

有寒流、暖流

【课件展示】

展示“洋流模式动画图”与“世界洋流动画分布图”,提出以下问

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世界洋流分布的实际情况与洋流模式图的分布情况有何差异?

(要点提示:

对比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分布情况。

2、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流向有何

规律?

(要点:

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海

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为什么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冬、夏流向会相反?

冬、夏洋流流

向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

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在

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在东北

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发现一些什么规律?

来看为补偿流南北两侧则为风海流……

(板书:

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问题回放】

再回到新课导入时的漂流瓶问题:

学生学习完洋流的分布规律后,

应该能解答漂流瓶问题。

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漂流瓶在漂流的过程

中,分别要经过哪些洋流,以巩固所学知识。

【设问过渡】

1、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提问:

2、课件展示“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

提问:

请说出世界上著名渔场的名称。

世界上著名渔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这样分布?

3、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

季返回,这是为什么?

(板书: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上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图、讨论、思考来一一解决。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

降温、减湿的作用。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暖流:

增温、增湿的作用。

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及上升流有关。

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快。

【视野拓展】

学生阅读教材56页“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教师补充“拉尼娜”现象,提高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

【板书设计】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

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2、洋流按水温相对高低分类:

有寒流、暖流

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北半球洋流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洋

流做逆时针方向流动。

2、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而南半球则为

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

降温、减湿的作用。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暖流:

增温、增湿的作用。

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及上升流有关。

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

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

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

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

念。

教学重点:

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

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教师提问:

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板书:

一、地质作用:

(板书:

1、地质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

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及时检测: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层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板书:

2、地质作用的分类:

教师讲解: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列表如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回答:

(1二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只有8848.13米,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这是渤海地区地壳不断下沉的结果。

教师总结: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

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板书:

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

1、岩浆活动: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一些有关火山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岩浆活动的特点。

然后提出下列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1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2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哪种岩石?

(岩浆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