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43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docx

主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中考历史精题精选

主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泰安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2019肥城模拟)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里所说的“它”是(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2019新泰模拟)据统计:

“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

”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3.(2019东平模拟)1984年,联想集团、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

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4.(2018泰安模拟)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98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

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包给农民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展开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

这得益于(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D.海南岛经济特区

8.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9.下表为《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1971—1991年)》。

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8.9%)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0.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78

1982

1987

1992

1997

(年)

A.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后外交发展的成就

C.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

D.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的重大历程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

阅读下面的年代尺,回答问题。

(1)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分)

 

(2)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4分)

 

(3)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两位伟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请表述这一梦想,并从经济和文化角度阐述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圆梦的重大意义。

(2分)

 

新题速递题组                  

一、选择题

1.(2019贵州贵阳中考)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9江苏南京中考)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

“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

”他的诉说,表达了(  )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3.(2019广东中考)邓小平说:

“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9福建中考)图1到图2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D.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5.(2019江西中考)中共十四大提出: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6.(2019湖南长沙中考)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

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7.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中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9.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0.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1.(2018山东聊城中考)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

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社会生活变迁B.家庭联产承包

C.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

12.(2018江苏连云港模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结果,苏联最终在改革中解体,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

B.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力不断提高

13.(2018山西模拟)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14.(2018江苏宿迁中考)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1028.9

5935.6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B.《民法通则》的颁布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二、非选择题

15.(2019吉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 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2分)

 

(3)材料三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写出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一例即可。

(3分)

 

(4)请为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2分)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2分)

 

答案精解精析

泰安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C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国积累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1978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带领中国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故选C。

2.B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崛起,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B。

3.B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促进了材料中各公司的成立。

故选B。

4.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一五”计划于1953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且其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

A、B、C均排除,故选D。

5.D 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D。

6.C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故C项符合题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深圳无关,排除A项;B项和D项分别是我国农村和城市对内改革的措施,所以排除。

7.C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其中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故选C。

8.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在城市中的改革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故正确答案为B。

9.B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值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故选B。

10.A 根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这几次会议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1.

答案 

(1)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后建立新中国。

邓小平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表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1)问,观察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问,考查毛泽东及邓小平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的杰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小问,注意从经济和文化角度阐述。

新题速递题组

一、选择题

1.D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党长期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所以D正确。

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A错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所以B错误。

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所以C错误。

2.C 根据所学,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表明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农民没有劳动积极性。

严金昌的诉说表达了对农村改革的肯定,故选C。

3.D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故D项符合题意。

4.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图片信息“人民公社”“乡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故选C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大改造,排除A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撤销人民公社,排除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建立经济特区,排除D项。

5.D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不符合材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描述,符合题意,故选D项。

6.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重要的时间信息“2012—2019年”并结合时事政治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故正确答案为D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故A项错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明确提出的;200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故B项错误。

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是2006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

7.D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由题干中的“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等信息可知,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D。

8.A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A。

9.A 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作为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变化。

故选A。

10.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A。

11.D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尹盛喜辞职,办起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大碗茶青年茶社属于个体经济,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故选D。

12.C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故选项C符合题意。

13.B 本题以某专家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点。

据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统一经营和个体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B项正确。

14.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相关史实。

据题干中“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1980年”“1990年”“2000年”“对外贸易(进出口)”“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可知,表中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等,对外开放逐步深化。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5.

答案 

(1)土地改革。

(1分)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分)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任意一位。

(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意一例。

(1分)

(4)加大对家乡建设的经济投入;吸引外资,引进人才;修路架桥,改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家乡旅游项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

(1分)

(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是土地改革。

第二小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小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第二小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3)第一小问,材料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第二小问,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三小问,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4)开放性设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6.

答案 

(1)事件:

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分)

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大发展;促进了农村大变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原因:

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外资;探索对外开放的路子。

(每点1分,共2分)

特殊之处: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2分)

解析 

(1)本问以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以邓小平对经济特区的评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