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1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于永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永正.docx

《于永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永正.docx

于永正

南阳市第七小学2009~2010学年度办学水平经验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述

南阳市第七小学创建于1960年,校园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拥有五幢教学楼、各类教学专用室共18间。

目前有44个教学班,学生3720多名,教职工171名,专任教师81名。

我校经过50年的探索、发展,已逐步形成“办学理念高、文化品位高、教学质量高、管理水平高”的优势。

自02年起,我们提出了“夯实基础发挥优势特色更优发展更快”工作方针。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推动着学校逐渐走上一条“关注人文、注重品牌、强化管理、创建特色”的办学之路。

近1年来共获得35项市级和16项全国级荣誉称号:

被评为“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围棋先进单位”、“金山区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还被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等。

学校的办学成果也多次在新华社、文汇报、新金山报、上海电视台、金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报道。

(一)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贯彻“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激励先进、人性关怀”工作原则,学校各级组织且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机制。

1、立章建制,规范办学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学校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注重用制度不断完善来促进学校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对原有规章制度中操作效果差、不尽合理、甚至不很规范的部分加以修订和完善,目前基本建成系统性强、内容科学全面、符合校情且易操作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如:

实施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名师培养、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考核奖励、教职工家属医药费补助等方面的良好运作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职工考勤、请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物品管理制度》、《教导处常规工作要求》、《德育工作条例》、《二实小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手册》、有关安全卫生等工作的各种规范都作了具体要求;根据实际对学校的各部门设立以及行政人员的配备作了合理的调整。

我校努力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学校的发展速度取信于人。

2、目标管理,有效落实

学校在办学中注重加强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

首先,学校带领广大教职工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各层面均根据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条例》,贯彻执行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及办学总目标,各部门围绕学校每学年度工作计划,制订自己的小目标,且充分征求有关教研组长、教师的意见,均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好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任务,并通过抓实施、检查、反馈、阶段小结,使计划落到实处。

形成了学校较为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

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校长室通过每周的行政工作例会对各项目标与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

每学年、每学期学校的工作小结及年度工作自评报告都对各项目标的达成度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从而使目标管理落在实处。

3、民主管理,校务公开

我们秉着事事民主,事事有章可循,实施“民主管理,以法治校”的基本策略,注重民主管理工作。

学校较为重要的信息、事务,均通过行政例会、各条系会议,周末职工大会,网络平台等途径,及时召开教职工会议,进行告知和通报,或通过“校务公开栏”的途径予以公示和公告,旨在使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校的主人,都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统一思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群策群力;另一方面,学校重要决策,通过教代会讨论、审议或者表决。

如奖金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的改进、办学规划、后备干部和先进分子的评选、教职工福利制度、岗位的设置等均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

在学校管理上凡是涉及到学校的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均开展广泛的民主协商;学校高度重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规范操作,行政领导积极支持并配合党支部和工会开好教代会,重视审阅代表们的提案,对合理化建议均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尽快予以落实、解决。

在上学期的特色工会检查验收中,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得到局领导的一致称赞。

4、全员激励,幸福校园

学校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励广大教职工奋发有为,除目标激励,精神激励,榜样激励外,同时也注重制度激励、制度保证。

在学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中,有关“激励机制”有:

干部和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制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期中期末、寒暑假阶段考评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班主任学期考评制度,学校名师管理工作条例,文明组室考核评比制度等。

配合这些“激励性”制度的实施,学校每年自筹资金用于各类考核奖金的发放。

每学年全面考核全员的德、识、能、绩。

考核尽力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向骨干与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做到三个结合:

1、教学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2、评价工作的过程与工作的效果相结合;3、结果运行时,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对优质、超量完成者发放奖励津贴;对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比武获奖者按级别等次给予奖励;对有特殊贡献的给予特殊奖励等。

应该强调的是,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我们特别重视对教师精神上的激励,对经过各类考核和评优产生的先进教职工,通过发奖状证书,校内事迹介绍,本人经验交流等方式给他们一种成就感,也起到了激励和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5、人性管理,营造和谐

成功的管理者总是融人情、真情于管理过程中,事事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使被管理者迸发出更高更持久的工作热情。

如:

我们新一轮班子上任第一年,就利用寒暑假、晚上时间进行家访,了解每个教职工的家庭情况,与教职工家属们攀谈、沟通,取得教职工家属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对新聘的外地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关心,为他们尽快成长提供支持;为了让每一个在二实小撒播过汗水奉献过青春的退休教师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学校把他们生活和奋斗的足迹刻录成光盘赠送给他们;为每位适逢0、5年出生的教职工送上生日蛋糕、鲜花和美好的祝愿;推出青年教师的新婚贺喜制度;出台单项奖励制度,如设立优勤奖;午餐补贴;每月分发牛奶;节假日行政慰问值班教职工制度;开展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群众性文娱体育赛事,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家和万事兴,家好气象新”,如今,学校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办学环境日渐完善,人气也越来越旺。

(二)德育管理

学校本着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以积极、开拓、创新、求真的工作作风,抓好少先队基础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化学生道德体验,倡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全方位辐射,层层推进,努力使我校德育工作走上新的发展平台。

1、发挥德育功能,夯实育人阵地

我校注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

每学期坚持每周一次德育处例会;每双周一次年级组长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家长会。

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

学校在原有班级量化考核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充实了《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系列化。

学校每学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2005学年的教育主题为:

“我文明 我快乐”),对学生每天的文明休息、清洁卫生、进离校、仪表仪容、两操、午餐表现等进行考核管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班会课为主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常规教育以落实“班级德育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为依托,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召开主题班会、办班报、出黑板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如每年一次的校运会,各班竞相展示风采,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开发隐性资源,形成育人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为此,我校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目标明确”的校园育人环境,探索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我们充分利用宣传栏、“七彩童心”广播等阵地,从天文地理、书画摄影、时事政治、法制方面等宣传和介绍各类有益的精神产品,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与此同时,每周二、四的“ENGLISH BROAD CAST”准时开播,作为双语学校的特色工作,这一档节目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作了不同层次的精心设计,并且由师生共同参与其中。

秉着“整合现有育人资源,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的原则,我们在学校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着眼于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处处体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

校园环境整体设计优美高雅:

宣传栏图文并茂;展示学生卡通、小报等作品的书画廊美观大方;廊道内名人名言意味隽永;教室里各班的黑板报醒目美观;体现各班特色的宣传板、墙报、和双语名言条幅新颖活泼……总之,我们把“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文化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个师生的心田。

我校还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

利用这一先进的设施,我们传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强音。

电子书包等沟通了家校联系。

网络,为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文化的新空间。

3、推进“两纲”实施,实践推进“建设”

我校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组织学习,认真解读。

组织老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在班主任例会上、教研组教研活动中认真解读《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并要求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有机渗透。

(2)弘扬精神,道德教化。

在05年9月的第2周升旗仪式上举行《开学典礼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幕式》,周梅校长作了《扬民族精神 树师表形象 做文明学生》宣传动员,在接下来的连续几周升旗仪式上,年级组长又分别作了《争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学身边的先进》、《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等讲话,队员们聆听着国旗下讲话一次次地受到感动;在升旗仪式上“夸夸我们班”使各个中队得到了展示中队风采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各个班级围绕《扬民族精神,做二实小主人》这一专题进行黑板报展示,从爱金山、爱上海做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开展活动,实践育人。

引导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关键在于实践,故我校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实践育人。

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学校英语文化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民体会、儿童节、体育俱乐部的各项活动(象棋擂台赛篮球赛)、金色沙滩、“人人学会游泳”等活动,用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吸引和凝聚学生,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长见识,在活动中受教育。

我们还抓住大型活动契机,如组织师生参加世界男女沙排赛、澳特来围棋甲级赛、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能力展示、纪念抗战60周年大型祭奠诗歌朗诵、校二十周年庆典活动等,让学生在排练演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4)三维一体,形成合力。

我校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目前我们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相配合的教育网络已始见雏形。

以密切家校联系为纽带,学校定期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部分学生家长会、座谈会,强化班主任老师的上门家访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校长信箱”和运行电子书包,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拓宽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我们还以校外教育资源为依托,设立德育教育基地。

如和少年军校合作,对五年级同学进行为期一周军训。

同学们通过军训在思想上、技能上和身体素质上都获得了全面的丰收,我校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我为社区献一份力”的活动,为文明社区的共建单位山龙社区提供每月一次的环境卫生整治,同学们不怕脏,不叫苦,为山龙新村的整洁美丽出一份力,得到社区领导和居民的赞扬;我们还组织参加了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活动;还组织高年级部分同学进行了“金山人看金山”的体验教育活动。

这些举措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合力,实现了整体育人效应。

通过社区、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学校独当的局面。

(5)心理教育,拓展途径。

心理健康是如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关注的问题。

学校利用集体晨会这个宣传阵地,结合每月不同的教育主题,用讲故事的形式打动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每周二、四都对全校小朋友开放,由专门辅导老师进行咨询和交流。

并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学生们如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心里话或疑问以书信形式投入信箱,并很快能得到咨询回复,引导学生、疏导学生,或接受个别咨询。

总之,我们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体验,加上多方努力,把抽象的目标变成了少年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要求,在强化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丰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内容,优化身心健康成长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教学管理

1、立足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这几年,我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受到了市、区领导以及市、甚至是全国级教育专家们的好评,这一切都依赖于我们有一支已基本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素质的提升也得益于这几年与课改同步的校本教研。

前几年,师资问题曾严重困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新课程的推进,面对师资现状,这几年,学校硬是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提升教师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之路。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着力营造学习与研究的学校文化氛围。

我们注重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进行几次全校教师参与的新课程理念与学科内容的学习,营造浓厚的、人人参与的团队学习氛围。

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等近距离的接受专项培训。

此外,我们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如新课程评价、探究性学习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有侧重点的专门学习。

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每个月一次定期组织学科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学科沙龙使我们的教师经常从研究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沙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互动交流、合作反思的平台,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趋于优化。

英语学科的沙龙活动还吸引了实验幼儿园的老师的参加。

  本校的所有形式的培训与学习,都是教师自主参与的。

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例研究,有效实践。

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教研组”这块阵地,通过以课例研究为主的教研组合作活动,有效地建立了以学科组为主体的“共同体”,教师们在“共同体”中交流、研究、合作,使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很好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通过四级教研网络:

(片级教研、校级教研、学科组教研、备课组教研),有效地加大了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力度。

课堂是教师立足之根本,我们以课例研究为主,既主张个人钻研,又强调团体互助。

随着研讨的深入,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在研讨中不断提高。

(3)课题引路,彰显特色校本教研,在教研方式方法、教研内容目标上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

校本教研如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教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从课题入手,带动校本教研的开展,是新时期校本教研的特点。

“做一个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研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校坚持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于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校的双语教学特色就是在校本教研中产生,老师们在课题的引领下,扎实有效地推进着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协同作战,课题研究给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们在研究中快乐地成长。

我校现有国家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4个。

我们也真正体会到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推动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4)开发课程,提高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程理论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对某些教师来说是一项崭新的科研课题。

它的实施既无教材课标可参考,又无现成模式可依照,只能依靠我们教师的聪明才智,根据特长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解决教师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我们分步引导教师,当第一份比较成熟的成果出来之时,也是教师自信产生之时。

目前,我校语文组教师着手编写了语文阅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数学组正着手做好数学活动课校本教材的的编写、整理,满足数学尖子生的需求。

探究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从整体出发,结合科学体验课题,形成系列主题;体育组为了对学生进行系列的体育技能训练(如一年级乒乓、二年级武术、三年级足球、四年级羽毛球、五年级篮球等),已自编一套系列校本教材;德育组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们有低中高不同年段的目标要求),目前我们已完成低、中年段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也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

校本教材的开发,丰富了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实施科学教育,落实减负增效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试行稿)》,学校把“减负增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重管理,抓落实。

(1)加强宣传,措施到位。

学校组织教师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学习有关减负工作文件,吃透精神,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要求各学科组定出减负工作措施。

学校明确提出“减负增效”的实施情况与考核进行挂钩,有效营造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的减负工作的氛围。

学校还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减负工作方针、政策和意义,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与配合。

我校严禁教师挤占音、体、美等课时补习语、数、外科目,即使在毕业考前夕,我校的学生依然专课专用,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

另外,学校还针对“减负增效”要求就“备课检查评分表”、“作业检查评分表”、“听课评价表”等进行了筛减、补充和修改,做到导向明,可操作、有实效。

(2)立足课堂,有效教学。

为全面、科学地贯彻“量的减负,质的增效”,学校各学科扎实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以“优化随堂课”为抓手,精选作业题为切入口科学、完善落实减负增效。

我们本着“向课堂35分钟要质量”的原则,加大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教研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有效落实教学的每个环节,如语文组各教师积极上研究课,采用“咬尾巴课”、“八仙课”等形式,增强执教者的自主性和听课者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在推广语文组的随堂听评课方式的基础上,数学组还推出了“走进你我他”开放课堂之举,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促使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英语组的老师带着研究的问题进入教室听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听课更是蔚然成风。

随着“推门课”、“巡课”制的出台,更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保证教学质量。

(3)精心设计作业,放飞学生潜能。

我们要求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班主任负责综合平衡每天各课的作业量。

各科作业设计做到有选择性和有层次性,并要求教师通过电子书包布置回家作业,请家长参与监督。

一开学,教导处就对三至五年级学生的回家作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关注作业的有效性和完成作业的时间。

在教导处正确的导向下,各教研组开展了有效作业设计的研讨。

选择性作业、小组合作、开放性的课外实践作业等新形式的作业形式应运而生,学校出现了学生们乐做作业的喜人现象。

(“乐购游”语文实践活动)

在落实“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为“减负”而“减负”,而是关注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并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情对话交流,激活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容易得到一种良好健康的学习心态。

应该说,这样的措施与做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空间,安排自己的学习与活动。

这样一来反而促使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深入课改试验,发挥辐射作用。

实施课程改革,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而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作为课改实验基地之一,我们更是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课改实验基地的辐射作用,在课改实验和教育科研领域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新的追求。

(1)在困境中,苦练内功五年前,我校参加了二期课改的首轮试点,起初是一门课程一个年级,如今是?

门课程,所有年级。

首轮试点,困难重重,有一位老师在她的教学体会中写道:

“跌跌撞撞地教了近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我觉得好累,每往前走一步,都非常艰辛,在“教”的同时我也在“学”——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教材教学的艰辛只有老师们自己知道,老师们在叫累的同时发奋工作。

新教材教参和配套材料缺少,各教研组就在集体备课上下功夫,发挥集体的智慧,实行了“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反思交流”的备课模式,实现备课资源适度共享。

前几年,学校处于新旧教材的交替之中,新旧教材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导处就注意发挥试点年级、试点学科的作用,组织了好几次新教材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意识地让更多的老师了解新教材,感受新课程。

如今,我校新课程推进顺利,特别是一些试点首轮学科年级,通过分工协作,创造性的利用教学资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们通过课改试验,经历了理论学习,研讨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的过程,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方式”、“课堂的结构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领域”、“师生关系”)。

(2)示范辐射,资源共享。

我校作为课改先行校,有了比兄弟学校早几年与课改亲密接触的机会。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并逐渐从教材的使用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作为课改试点基地学校,我校教师重视与兄弟学校一起分享几年来自己的实践体会、教学心得,同时与兄弟学校一起研讨我们遇到的困惑,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把几年试点下来的教案进行修改、整理,编写了四本精品教案集,供兄弟学校参考;我们开放我们的课堂,随时随地欢迎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听随堂课,我们先后接待了苏州、上海市、区内(枫泾小学、廊下小学、石化五小)等多所学校的上门求教;我校的骨干老师还帮着他们修改教案,为他们的研讨出谋划策,作为片长学校,我们更是把这作为我们片教研的重心。

如:

04学年第二个学期,我校就开展了这样的片级教研活动26次,我们学校就承担了47节研讨课。

课堂开放还吸引了其他片学校的老师,并得到较高的评价。

3年中,我校承担过无数次区级以上的教学研讨课,多次在区内作课改经验的交流,去年2次在市级活动中作发言,课改经验在市级刊物发表。

4、建设信息公路,保障发展速度。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努力创设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近3年,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网应用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实现了学校信息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我们全力建设学校网站,扩充学校网站的内容,使之成为学校的一个宣传窗口。

03年开始使用电子书包系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04年9月开通了校园WOA系统,为学校教师在网上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

05年10月开通了金山区教师信息平台,为教师与兄弟学校及有关上级部门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

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学校更是加大投入,添置、更新许多设备,大大改善信息化教育环境。

多功能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