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282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docx

鉴赏古诗词语言版

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熟悉《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语言鉴赏的考查要求。

2.紧扣高考热点,掌握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

3.归纳古诗词语言鉴赏的解题方法。

考纲说明:

(明确高考考什么)

考纲对古诗词的鉴赏有两个要求:

其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二,“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

古诗语言鉴赏的高考热点(明确考点重要性,知道高考怎么考)主要考查关键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炼字赏析,语言风格等。

一、炼字题

(一)炼哪些字?

(二)★讨论归纳动词语言的妙处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

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

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

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

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

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例32008年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腿蜷缩的样子。

【问】: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讨论归纳: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体会动词的准确传神。

如:

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问】: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再比如前一句中的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第四句中的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又如杜甫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月》)中“吐”字使画面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

 【随堂练习】

①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哪一个字生动传神?

请赏析

②(20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端居A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B。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A端居:

闲居。

B素秋:

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

(3分)

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以“横斜”“浮动”尤绝,你认为好在哪里?

2.重视推敲动词,因为一个好的动词能拔活整个诗句。

     如:

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引”字,景物被赋予生命,它带走了作者忧伤苦闷的心,这是拟人手法妙处。

 

(2007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案: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

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讨论归纳形容词、副词的妙处: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

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3: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4: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5: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作用?

“空”,空自,台阶空自伫立,无人来访,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讨论归纳特殊词的妙处:

A叠词:

 叠词用得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音乐美,使意境更加明朗。

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滚滚”,绘出落木雄伟气势,江水气势磅礴。

体现雄浑阔大意境。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随堂练习】2009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3分)

2007年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此外,更要注意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就是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他乡春景图,乐景衬托了下面两句的思乡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也运用了这个方法。

   D.词性活用的词

    词性活用,能够使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顿生,富有音韵美。

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形容词使动用法,描绘出春天美好春光。

又如:

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讨论归纳数量词的妙处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过去有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例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一夜”与后面的“千树万树”形成照应,写出了冬夜雪景的奇丽景色。

◆讨论归纳意象组合的名词的妙处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只因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的三四句的景物描写由名词组成,一词一景,这些名词意象抓住了早行的特点,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使这些情形宛在眼前,诗人的羁旅之愁,怀乡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又如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名词连用,语言凝炼,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说明:

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

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炼字题怎么考、怎么答?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义或点出修辞手法、活用)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译句)

(3)点出该字写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效果)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三)、课后练习

1、(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luò)确:

山多大石。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铿然”一词为拟声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地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步骤一)月下的东坡宁静清幽,手杖碰撞在石地上,铿锵有力,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步骤二)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步骤三)

2、(2010吉林实验模拟)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问】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跳”意为跳跃,(步骤一)一阵急促的雨打船篷之声,原来是池塘中的雨珠打在荷叶上发出的声音,这个词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步骤三)。

3、(200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意为遍布(步骤一),鹤巢松树到处都是,写出了松茂鹤多(步骤二),与下面一句的来访的人稀少形成对比,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诗人的淡淡的孤寂之感(步骤三)。

4、(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yīn)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雨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

素与李刚善,李刚罢相,向子諲也落职。

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问】“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红”“翠”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5、07【全国卷2】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

尘埃。

【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答】“明”和出”。

||分别是“明亮夺目”和“层秀迭出”的意思。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旷野之景的喜爱之情

二、关键词句鉴赏类(诗眼)

(一)注意对诗眼的理解:

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1:

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讲究“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

冷、咽。

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挡而发出低弱吟声,仿佛人的呜咽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月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手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咽”、“吟”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阴冷之境。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四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二)关键词句怎么考?

怎么答?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关键词句在诗词内容方面有什么作用(写了什么意思、表达技巧上的特别之处、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角度),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结合首尾句、中间句的结构作用)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后练习】

1、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

  

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问】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

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

【问】赏析最后两句

以景结情,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孤____,;其“诗骨”是____飞鸣声念群____。

三、语言风格类。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

2008年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新丽:

新奇绮丽,新鲜华丽)

讨论归纳: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明快。

特点: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关术语:

清新雅致、清新自然、明白晓畅。

2)平淡朴素。

特点: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关术语:

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绚丽。

特点: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相关术语:

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4)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相关术语:

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5)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

特点: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