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47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

微课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微课程学科教学应用研究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2732006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当前,一场“学习的革命”正在全球兴起。

在学校教育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1、颠倒课堂

2、从可汗学院,到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河畔联合学区……短短的五年时间,这股春风吹遍了美国20多个州,30多个城市,也吹进了中国这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大地。

3、近三年来,在数字化学习的领域出现了“微课程”学习方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区域开始初步尝试开展该项目的研究,标志人物有上海师范学院的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等。

目前,在上海、深圳、重庆、山西等城市陆续有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大家都在致力于探索以微课程方式植入课堂教学,寻求促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其中做的较为突出的有重庆聚奎中学和山西新绛中学。

4、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急需得到改善或说变革,新型的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也应运而生。

“e学习”的思想指引着我们,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习的主体性更为凸显,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深入地走向自主化、合作化,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品质和内涵。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题研究拟尝试在小学阶段以微课程方式植入教学,改变教的方式与学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博爱小学特色的微课程的开发、制作、使用和改进的工作机制。

(2)初步构建博爱微课程体系,建成微课程资源库。

(3)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构建具有博爱小学特色的微课程开发、制作、使用和改进的工作机制的研究。

研究是紧密结合博爱小学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面向博爱小学的学生群体。

开发、制作符合博爱小学教学实际的微课程资源,在使用后有反馈评价,有改进和调整。

研究过程在开放的、互动的、自适应的状态下循环递进。

(2)小学各学科微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开发侧重于工具性,用于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音、体、美等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开发侧重于基于技能的解决。

德育学科侧重于关注正确行为引导。

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考虑综合性。

①语文微课程资源开发侧重工具性。

②数学微课程资源开发侧重知识的重难点。

③英语学科微课程资源侧重关注发音、书写。

④术科微课程资源侧重技能的解决。

⑤德育微课程资源侧重关注正确行为引导。

(3)微课程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开展构建基于微课程资源应用的数字化互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为开展具有博爱小学特色的数字化学习提供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平台功能模块架构的初步设想有用于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的视频区、学习单、测试区等;有用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堂;有互动交流区,便于老师、学生、家长在此共同探讨,以便不断改进、更新、丰富课程资源。

其次,开展微课程应用于教学的课型、课例、策略的研究。

微课程应用于教学目的在于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各个年级开发、制作所有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并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在课内和课外组织开展自主学习。

当微课程应用于教学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将有所改变,包括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方式等。

因学科不同、学习年段不同等因素,对微课程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微课程的应用研究拟以学科组为单位,针对是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习方式从课型、课例、策略三个方面在各个学科开展实践研究,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脉络和层次会逐渐清晰。

以数学为例

①选定某年级某教学单元,找出重难点,哪里是学生较难迈过去的坎。

而后拟定微视频脚本并制作微视频(一般一个微视频以解决一个知识点为好,时间大约控制在2分以内),同时,配以引导其思考的学习单,其中包括前期测试内容等。

然后,告知学生有这么一个学习平台——博爱微课程学院可供提前自学。

当有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学生主动带着问题或目标,先期利用视频、学习单开始探究。

这些学习过程、学习目标、学习单、微视频等资源等的总和就是一个微课程,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微课程。

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当这种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②当学生进入课堂时,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发生了变化,不同以往,教学切入口也不同于以往。

预习后的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以往的差异。

教师更多地是充分利用差异资源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还适当地可以个别指点。

③课堂上合作交流、巩固提升的时间多了,拓展更充分,下课前再告知后续学习内容。

④课后,仍有疑惑的学生可以继续利用平台资源学习,家长也有了抓手,可利用平台资源配合指导。

教师也相对轻松些。

学生在校时间也相对有所改善。

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平台资源更深入地探究,甚至学习高一年级的内容。

(4)初步构建基于微课程应用的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

微课程的应用,催生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我们将针对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制作方面开展评价、针对课前和课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评价、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评价等。

通过开展相应的学科教学评价研究,以推动微课程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最终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其学习方式。

1、理念创新:

变革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1)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此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备课:

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是否是基于学生的立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必须找准确,教学的方式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3)上课:

学生对新知识已有掌握,课堂环节必须重构,重心转移到问题的解决和学习习得的交流。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的变化。

原来是先听,再交流,而后实践。

现在是先实践,再交流,最后梳理。

以上这些都有待于深入探究。

2、平台创新:

构建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程实施平台。

虚拟的微课程互动学习平台将始终对外开放,向广度和纵深发展,最终成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学习社区。

3、方式创新:

探索建立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统计法。

1、行进路线:

(1)调研论证,规划方案。

(2)组织培训,刷新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改善数字化学习的硬件环境。

(4)开展基于微课程资源应用的数字化互动学习平台的研究

(5)开展微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微视频和学习单等)

(6)开展基于微课程资源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7)开展基于微课程应用的教学评价研究。

2、整体规划整体推进

试图用三年的时间建构比较完善的双目标体系,并积极探索如何将微课程方式有效应用于学校的教学。

3、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

(2014.02——2014.05)准备阶段。

制定方案,完善硬件设施,加快软件资源建设,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2014.06——2014.12)构建微课程应用的互动学习平台,开展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

第三阶段(2014.08——2017.06)开展实践研究,收集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等。

第四阶段(2017.07——2017.09)论证总结阶段。

论证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汇集研究成果并展示、完成后期各项结题工作。

,创新了教与学的方式。

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路径。

课题可行性分析

 1、学校具有优良的研究基础我校的“博爱微课程学院”项目于2012年10月被批准为市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并于2012年7月就开始了博爱微课程项目研究,已经在市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同年通过市、区专家审核评议,获得了好评,并得到区优秀教育教学项目资助金10万元。

博爱小学系常州市首批省级实验小学、首批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综合实力比较强,是一所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先后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各类课题研究多项,教师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课例、论文在国家级、省市各级评比中收获颇丰。

2012年在市区电教馆的指导下成立新视窗技术研发组,在全市多次承办市级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研究的研讨活动,在区域内产生较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

我们在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2010年—2012年有2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录像课、整合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

博爱小学于2008年成立教育集团,目前有博爱、怡康、龙锦三个校区。

集团有省特级教师两名,市区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近50%,学校平均年龄32岁,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可塑性较强。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集体。

学校十分重视班级网站、校园网站、学习办公平台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我校校园网被评为市首批一级校园网、市首批十佳校园网、省首批优秀校园网。

已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涉及管理、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建设等,相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不断得到更新,教师应用的熟练度和能力也比较强。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造信息化硬件环境,目前学校百兆光纤接入,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有4个微机房,每个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配备30个移动多媒体教学系统,今年暑期再投入25万元用于采购硬件设备,如更新服务器、购置平板电脑、改进学习办公平台、改善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以用于“e学习”的实验项目。

我集团现有学生3000逾名,教师179人。

近92%的学生家中有电脑并接通互联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素养普遍较高。

近79%的家庭有能力指导学生科学上网、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博爱”在社会上有着较好的知名度,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群体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揣着执着的教育理想,脚踏实地地不断实践探索,善于学习教学生活中的新生事物,更新理念,认真推进教与学的改革,尽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为培养出会学习、善学习、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学生不断努力。

在经历了多次集团组织的有关“微课程”的专家培训、研讨交流、论证及小步尝试后,近85%的教师踊跃报名要求参加集团开展的“微课程”项目研究。

综上所述,对我集团推进数字化学习,开展微课程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利。

2、保障措施

(1)团队保障:

校长室牵头,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参与实施,理论组、实践组、技术组、专家顾问组四组合一,先期打造核心圈,并逐步向周边放射直至全员参与。

研究团队:

组长:

巫惠群(集团总校长)副组长:

金伟平(副校长)、戴霞(校长助理)下设三个核心组

组别姓名职务任务理论组戴霞集团教师发展部 校长助理负责理论、培训、实践研究实践组沈琛集团教师发展部 教导主任负责理论、培训、实践研究技术组张国伟集团教师发展部 信息中心主任技术研发、支持叶娜、潘雪琪等原常州市新媒体技术应用研发组全体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共计36人

      

(2)技术保障外部:

上海万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江苏移动常州分公司、常州市北环路小学(合作伙伴)内部:

本集团信息技术中心(3)专家引领:

聘请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团队、省市教研室专家等成立专家顾问组,对“e学习”实验项目进行指导,帮助研究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4)同伴互助:

与常州省立高级中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结对,共同开展微课程研究,构成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式的研究共同体。

(5)规范实施:

拟申报省级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规范地、系统地、有层次地推进实践研究。

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设学科、年段并逐步扩散延伸。

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安排进度表有步骤地实施。

(6)保障经费:

设立120万专项研究经费,保障设备投入,保障研究团队培训、外出交流学习。

(7)奖励机制: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给予补贴,取得显著成效的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干部提拔等方面优先,对取得的优秀实验成果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我校将充分利用上述条件,实施本课题研究,并有信心最终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