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90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正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髙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有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自身素质及负担不同和农民收入来源差异等方面。

其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群体内部之间四个方面,这其中最为重要、亟待解决的就是群体内部之间收入差距问题,这里既有分配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弊端,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缓和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因为一个群体之内的收入差距,每个个体都会清晰的认识到、感受到,产生巨大的情绪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阶层收入差距问题的妥善解决更是重中之重。

但目前社会各界更多的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上,对于农村收入差距问题并未过多的关注。

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原因;对策

 

前言: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极大提高。

然而在这高增长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不同地区以及同地区内部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的事实。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物质条件,资源级别,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态度等差异,因此收入情况呈现出:

收入东部地区增幅最大,收入比中西部的收入水平要高得多。

近几年政府不断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外出打工的赚取工资,收入增加,而另一部分待在农村不愿外出,坚持务农,同一个村的乡亲们收入产生了差距。

由此造成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突显。

一般说来,适度的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必要的,它能激发经济主体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差距过大甚至发展到两极分化的程度则会带来一系列弊端。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城乡收入差距,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3、农村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4、行业之间收入差距。

但当前的研究大量集中于对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而对区域农村之间、农村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所以本文着重对于农村之间、农村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进行研究。

一、相关概念

(一)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农村居民,学术界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从职业的角度来界定农民的概念,“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这一概念的核心。

现阶段我们给“农村居民”一词下的定义就是‘'户口登记在农村并为农业户口的农村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民劳动个体这一全年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总收入减去生活、生产所有的支出后的收入总和,农民纯收入主要作用是这一年的生活生产支出和来年的再生产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代表的是单个劳动个体的收入水平,但他也是考量一个区域或一个群体的平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学者们为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较为系统的了解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生产、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

在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监测农民脱离贫困的程度和全面建设新农村进程的时候,在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规划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

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数据,可以考察社会各各阶层的数据需求,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是指农民家庭这一全年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总收入减去生活、生产所有的支出并且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总和,这剩余的这部分可以用于储存、提高消费水平、再生产性投资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作为综合反映农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他对于国民经济核算、政府宏观政策制定同样重要。

(二)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差距是指以高低收入水平差别或占有收入比重的不同而表示的差距,它是与收入均等相对应的概念。

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

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或收入相对额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将总人口按人均收人高低分为若干几组,高低组的收入额在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相对差距。

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指标表示的居民高低收人水平差距。

二、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

数据表明,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1990年为686.3元,2000年为2253.4元,2011年是6977.3元,到2012年达到7917元。

也就是说,改革35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783.4元,增长58.26倍。

从增长速度方面来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12.97%较快增长,其中在1994达到了32.5%的历史最高增速。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4元增加到2012年7917元,年均增加435.66元,年平均增速10.41%从2009年开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2012更是接近于8000元大关且取得了13.5%高增长率,收入增加了939.7元。

显而易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成果。

我国地区间和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在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描述收入差距,其值在0-1之间。

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且一般认为值在0.2以下表示分配均等,0.3-0.4为相对合理,0.4以上则为偏大不平等。

我国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897。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十分逼近警戒线,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必然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特点

(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非常迅速

利用基尼系数来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

1987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民收入基尼系数保持在0.14左右,数据始终在低水平状态徘徊,社会分配相对公平,1987-1994年,随着市场化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进步,农民收入基尼系数位于0.15?

0.17这一区间,2000年之后基尼系数的变化更是迅猛,2003年为0.23,2008年为0.33,不到30年的时间,基尼系数持续飙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飞速拉大。

(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显现出长期扩大的势头

90年代至今,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面扩大的长期趋势,无论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或是群体内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都在急剧,基尼系数持续上升。

尤其是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快速的拉大,并且有持续扩大下去的趋势。

由于农民村居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赡养人口、就业机会等几大因素决定的,所以要想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远规划,坚持不懈,从农民思想上着手,一点点的扣除封建落后残余,从调整社会经济制度、从社会产业结构、从社会就业机制入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所以,縮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四、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从我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就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侧重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经济战略,加之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共同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外界联系方便,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与中、西部相比,有较大的市场优势、科技优势、信息优势及吸引外资的资金优势等。

这些都使得它与其它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呈现出严重不均衡性,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农民自然会比其它地区的农民获得的收入高。

虽然自然条件是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它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异。

(二)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会导致农民收入的差异。

如某些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单一,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不起来,这会造成同是农业地区,但农民收入却存在很大差距的可能。

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家对其十分重视,故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其价格就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灵活的随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变动,所以经营粮食产品的利润是十分有限的。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收入差距是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水平总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过来影响再生产?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造成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性原因。

地区经济飞速进步,各工厂、企业才能随之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非农产业才会依托良好的整体经济环境和趋势也实现飞速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他们增加工资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了,才会有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去健全农业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了,才会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投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繁荣的地方经济,繁荣的农村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在农业经济结构比较多样且合理化较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不仅限于粮食种植业,那些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第二或第三产业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收入。

因此,这些地区村民的收入要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的农民收入要高。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社会文明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就随着产生。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成员生活和进步的助推器和底线,他的稳固与否关系到社会成员成长、进步的程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了,社会成员可以后顾无忧,不用为医疗、生活问题所困扰,可以全力在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个人的进步推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会为个人进步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保障制度的完善对收入差距可以起到减缓的作用,是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比如东欧、美国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我国公民,尤其事广大农村居民,缺少这么一个基础性的社会保护。

农村的社保制度不完善、社保标准较低、结构基础严重落后,已经对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构成了严重阻碍。

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社保标准、优化结构己成为当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目前,由于缺少社会保障这一基础性社会保护而致贫返贫的情况主耍有:

(1)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5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我国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在社会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广西年鉴资料显示,2010年广西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省区行列,2010年广西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56万,占广西总人口的9%;—些地区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甚至高于人口的递增速度。

(2)农村人口疾病问题。

看病难问题仍然是阻碍农民生活提高的重要障碍。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尚不完善,无法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农村医疗的种种益处。

很多农民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障,无钱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农村失地农民的问题。

在广西省大刀阔斧的进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许许多多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许许多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但是失地农民在城市又没有一分工作,失地是我同时也失去了收入来源,造成这些农民多数是“务农无地,务工无岗,社保无份”,仅仅依摧低价的征地补偿维持,无法保障他们的长远之计。

(四)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因素

两个受教育程度不同人都在寻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机会同样摆在两个人面前是,两个人对于这种机会的利用和把握却是不完全竞争。

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者眼界开阔、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意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能力,而受教育水平低的劳动者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把握这个机会显得漫不经心或有心无力,他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所以,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更能有效把握这种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进而使收入水平产生差异。

舒尔茨认为,“在解释农业生产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耍的,物质资本的质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耍的。

作者认为,这一理论也非常适用于解释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表为2010年某市不同家庭特征贫困指数

家庭特征

人均纯收入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文盲半文盲

2367.27

14.6

7.39

小学

2403.8

19.65

4.2

初中

2644.3

11.78

6.25

高中

2726.23

9.94

4.53

大专及以上

3313.73

0

0

数据来源:

2010年某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34-136

可以看出,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教育对于贫困有着显而易见的消除作用。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着收入的高低,在农村劳动力放弃土地外出务的时候,如果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任何的教育,文化程度低,则只能单纯的出卖劳动力,从事既辛苦收入乂低的工作,而如果曾受过系统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则相对来说可以从事既轻松收入乂高的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同样是外出打丁,由于劳动力在智力、才能、经验、能力、观念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必然会使收入拉开档次,文化程度较高,在工作中可以跟好的看清市场需求,明白那些行业热门、稀缺、赚钱,通过研究市场规律、发展市场稀缺产品,可以踏上发家致富之路。

(五)非农业收入因素

根据收入来源不同,可以将农民收入分为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小农经济时代,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全部,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全部来自家田地的收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非农产业飞速发展,二三产业规模超越第一产业,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家庭收入方式,非农业收入成为了拉开农村收人差距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包括广西,农民不再被制度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就业的制度限制逐步被取消,农村居民择业目标开始向社会生产经济的各个行业渗透。

从前是单一的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的农业户,现在衍生出了多种类型,包括农业户、兼业户和非农户,这些新衍生出来的兼业户和非农户充满了新鲜活力,成为农村居民增收新的活力点,但同时也拉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农业户与非农业户的收入差距日益悬殊,出现富者更富的、穷者更穷的局面。

表为2010年固原市不同家庭特征贫困指数

家庭特征

人均纯收入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未外出务工

2415.53

18.95

12.6

外出1人务工

2564.47

12.27

2.67

外出2人及以上

2858.52

9.29

2.42

数据来源:

2010年某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34-37

由表可以看出,一个家庭是否有外出务工成员及外出务工成员人数的多寡对于家庭收入的的影响是很大的。

随着家庭外出务工承运人数的增加,人均纯收入也相应提高。

外出务工2人及以上的比未外出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多444元,贫困发生率低9%,贫苦深度更是低10%。

随着我国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民增加收入中,非农业收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占比重也进一步增加,农民家庭要想脱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必须走出农村,走进城市。

五、缩小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一)协调地区间发展,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各地区不同的区位条件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使得三大区域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态势。

虽然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互动。

比如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贸易联系便利,科技先进,但可能劳动力资源略显不足。

中部和西部则拥有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原材料丰富且价格低廉,但科技水平不够发达。

那么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调控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自由地流动,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获得效益最大化。

以加强不同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的经济往来,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加强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与城镇的收入差距大,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偏僻,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白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广大农村,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与基础设施落后成为了一大矛盾循环,自然环境恶劣导致本地经济落后,经济落后又导致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弱,反过来又促使自然环境更加恶劣,这一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一直都难以改善,甚至返贫现象严重。

因此要破解这一恶性循环,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应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基本的交通设施,农村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闭关锁国”只会导致更加落后。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力量唱土角,还应充分动用社会、群众各方积极力量,实现村村通公路,以此来加强城乡交流,使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发挥最大,加人贫困农村地区居民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劳动力、农作物、十特产的流动,以此来改善这些地区农村居民的生产水平,增加收入,缩小差距。

(三)护劳动要素收入,加强公共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就业能力

我国要继续加大力度来保护劳动要素收入来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呈现出财产性收入等非劳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的现象,这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但这一比例和一些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我国目前大多数人口还是依赖劳动收入,这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经济更快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国要继续加大力度保护各种劳动要素的收入,来拓宽我国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

首先就是要承认并保护我国各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让他们学会更好的积累并合理的运用这些剩佘资产,鼓励他们将其变为自己的固定资产,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合法收入,增多收入来源的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才投资、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让运用出售等方面,政府都应该制定出合理的政策,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实用,政府还应该多组织公共培训,有针对性的将社会一些缺少社会劳动技能的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培训让他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工作,政府要继续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和增加我国的再就业培训,这无疑对贫困和失业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力量,可以让他们重新恢复到市场的竞争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为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稳定完善农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有地区特色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地完善农业政策,为本地农民增收做好政策指导。

此外,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发展困难地区和农民的财政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对低收入农村居民的种粮补贴、家畜的饲养补贴等生产性补贴给予适当的财政政策倾斜,防止市场的强烈波动或突发灾害的发生使这些农户惨遭损失乃至破产。

其次,政府还可以利用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等政策进行财富的再分配,从而调控农村居民的收入,尽量避免其差距不断扩大。

再者,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老弱病残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部分转向较低收入群体,继续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数额,同时健全农村社保监督体系,以权力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确保专款专用,使钱真正用到需要补助的农民身上,以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小农村居民间贫富差距。

(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民提高白身科学技术素质的有效机制,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上保障。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人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对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起到极大作用,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向农村提供大量农业技术人才,更是提高农民整体科学技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的关键。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制定相关准入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到农民职业教育办学上来,同时,按照农民实际需求,发展各种各样、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扩大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满足农民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

发展职业教育更需要自治区各大中专院校的力量,各个大中专院校应结合当地产业,继续增强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注意增强农民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能力,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人才,保证每一个农村学员都能够熟悉各种先进技术,并熟练掌握各种先进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市场适应力,提高他们赚钱致富的能力,将其逐步培养成为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新型农民。

总结:

农村收入差距的增大直接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减小农村收入差距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重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登峰,朱金鹤.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N].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06):

06-07

[2]马斌,张富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6(02):

12-13

[3]夏斌,刘玲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N].西

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03):

25-27

[4]韩留富.《我囯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调控措施研究》[J].《经济体创改革》.2009

(2).

[5杨宜勇.《当前我囯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J].《中囯经济时报》.2012

(2).

[6]白书祥.《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7]伞锋,刘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协调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11(51).

[8]李强.《中国的社会分层》[J].《新闻周刊》2009(34).

[9]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

[10]黄泰岩,王检贵.如何看待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M].中囯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11]许凯.《个税改革:

新时代版“均贫富”》[J].《国际金融报》.2005(8).

[12]苏海南,狄煌,孙玉梅.《如何调节垄断经营性企业过高收入》[J].《中国经济时报》.20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