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81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doc

幼儿园教育纲要(大班)

科学领域

一、幼儿特点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岁-5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5岁-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单个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且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对数的感知是从对量的感知开始的。

3岁左右的幼儿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等量方面的特征,然后学会按量排序,5岁-6岁的幼儿开始理解量的相对性。

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至4,并说出总数。

5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点数至10,并说出总数。

部分5岁半至6岁的幼儿能理解10以内的数守恒。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领域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的环境及事物,激发其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感官认识事物,培养其初步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主动获取周围生活中有关自然和量、形、数、时、空的粗浅经验。

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周围世界,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热爱幼儿,深入了解幼儿学科学的特点,热爱科学,欣赏与热爱大自然,有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同时有比较广博、正确的科学知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师应努力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承认幼儿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各个年龄班的不同教育重点。

3.幼儿的操作与摆弄是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主要表现,教师要以语言、目光、微笑、动作,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究活动。

4.幼儿的科学活动有多种形式,教师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郊游、谈话、讨论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教师应重视活动的过程,重视多种活动对幼儿不同的发展价值。

5.老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在活动中使幼儿不仅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而且要让幼儿有相互交往、表达想法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认知冲突”中,使自己已有的水平的得到提高。

四、对环境的要求

1.幼儿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由探索,当幼儿感知、探索时,能经常得到教师及其他人的鼓励和肯定。

2.幼儿园周围环境、园地、动物饲养角、室内自然角等应能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及认识兴趣。

可操作的材料应以自然物和废旧物为主,便于幼儿摆弄、探索、发现,并有利于他们获得关于自然、科学、量、形、数、时、空的粗浅经验。

3.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园内、室内的环境创设,从选择主题、收集材料、布置环境,到使用材料,都应尊重幼儿的意愿。

4.物质环境应随着幼儿的发展、季节、时令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的变更而变化。

五、教育内容

  

(一)态度与兴趣

1.引导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与奇妙,热爱大自然。

2.引导幼儿养成喜欢探索周围事物、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等习惯,在观察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导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动手操作,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对实验结果感兴趣。

(二)认知能力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细心、专心地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物体进行连续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学习简单的推理。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适宜的环境对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水、空气、土壤的清洁,感知它们对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理解环境保护意义,有相应的环保行为。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感知四季对动植物生长变化及人们衣着、生活的影响,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风、雨、雪等),发现它们与四季的关系,主动想方法适应天气变化。

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风、电、水、太阳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感知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磁、颜色的变化、沉浮等游戏,体会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6.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

7.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现代化手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并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

8.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体会相等与不等、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

9.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比较三个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

10.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体会量守恒、图形守恒、图形转换、图形运动等。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成组地数数及10以内倒数,并会按生活情景说出三句话的口头加减应用题。

12.引导幼儿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学会辨认加号、减号、等号等。

1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

1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别自身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六、评价要点

(一)教师

1.以自身对幼儿的爱和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情感感染幼儿,以自身良好的科学素养影响幼儿。

利用生活环节、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对周围自然事物的关注和兴趣,肯定、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发现。

2.注重操作过程中幼儿自身经验的获得,并对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给予充分关注。

(二)环境

1.有一个肯定、支持、鼓励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良好氛围。

2.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并能充分利用室内、室外环境进行探索活动。

3.环境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体现教育目标与内容。

(三)幼儿

1.喜欢探索与了解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现象,并从中得到愉快的体验,热爱大自然。

2.爱护常见花草树木及动物,积极参加种植、饲养活动,愿意在活动中观察它们。

3.在探索过程中,有初步的比较、概括、分类、排序、判断等能力。

4.在对自然事物、现象有疑问时,愿意独立思考。

5.会使用日常生活中便于操作的简单工具和用具。

七、注意事项

1.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科学教育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使幼儿逐渐形成对大自然、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

2.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动手、动脑、充分活动是其情感和认知能力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精心地为他们创设适宜的科学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和使用材料、工具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寻求答案。

3.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生动的科学教育素材,教师应十分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科学教育。

4.由于幼儿对科学的体验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因此,有时幼儿科学经验的积累和语言的发展可能不同步,显得略晚一些,教师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对科学现象进行语言概括,而不要替他们说出他们能够说出的初步结论。

5.有些操作材料可能有一定的危险性(如阳光、水、放大镜、弹簧、玻璃、剪子等),教师应十分注意幼儿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