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82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docx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

精品文档

2岁幼儿感统课教案

标签:

感统课程,感统课程教案,教案

导读:

一、大笼球目标:

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身体肌肉的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促进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发展。

过程:

一、走线、问好、指令操、律动二、游戏:

踩脚踏车妈妈和宝宝脚对脚,踩脚踏车,你说快,我就快,快```你说慢,我就慢,...

一、大笼球

目标:

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身体肌肉的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促进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发展。

过程:

一、走线、问好、指令操、律动

二、游戏:

踩脚踏车

妈妈和宝宝脚对脚,踩脚踏车,你说快,我就快,快```

你说慢,我就慢,慢```

三、1.主题:

大笼球

趴在球上,A俯卧大笼球

B俯趴大笼球

C仰卧大笼球

D依靠大笼球

1/20

精品文档

E坐上大笼球

2.游戏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放置于孩子前面,孩子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

3.体操游戏----划船

二、阳光隧道

目标:

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过程:

一、走线、问好、指令操、律动

二、复习上周课程:

A推大笼球

B肢体翻滚

三、主题:

1.介绍阳光隧道

2.搬运游戏:

穿呼啦圈,穿越阳光隧道

3.体操游戏:

划船

4.摸黑向前

5.肢体液筒

四、总结、结束语

三、蹦蹦床

目标:

让孩子站在蹦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膝盖弯曲,脚后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正划不足。

过程:

一、走线、问好、律动、操节

2/20

精品文档

二、复习:

向前和后爬—搬动书本

三、游戏:

《投物进筐》:

提高手脚动作的准备性,发展视觉运动能力。

跳高:

高框1.5米以上。

四、操作:

1.找图形:

辨认几何图形,培养观察能力。

操作:

在左边有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几何图形拼成的图片,在右边的图纸上画出几何形状,数一数共有几个。

2.缺了什么:

发展宝宝的观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操作:

出示一幅画片,询问缺了什么,

五、听觉游戏:

培养灵敏的听觉能力,乐器由辅助奏,主动带动作。

六、揪尾巴: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玩法:

家长与宝宝每人系一条尾巴,进行捉尾巴的游戏。

七:

高人,矮人:

目的训练听觉的灵敏度,区别高低,听到高度的时候就踮起脚尖走,听到低音就是抱膝蹲着走,

八:

再见。

四、滑板爬

目标: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瓜,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背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动作功能积极发展。

过程:

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

二、复习上周内容:

《小青蛙》

3/20

精品文档

三、新课:

1.听觉游戏:

小青蛙跳跃小白兔蹦蹦跳跳、

小小鸟

主课老师带动作,辅课老师奏乐

2.滑板爬:

3.《从头忙到脚》

4.再见。

五、袋鼠跳

目标:

学习使用袋鼠眺,培养耐力

过程:

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

二、复习上周内容:

《滑板运球》

三、新课:

1.我会„„学狗儿跑,学鸭子屁股摆,学毛毛虫爬呀爬,学兔子跳.

2.袋鼠跳:

A立定跳:

设计一条小河,宝宝做小鱼双脚立定跳过小河

B跨障碍:

放一些障碍物,让宝宝跳过障碍物C高人、矮人:

3.再见

六、网缆

目标:

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过程:

4/20

精品文档

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

二、复习游戏:

袋鼠运豆:

宝宝同时比赛跳,运豆子,看谁运的最多。

三、本周主题:

网缆

1.出示插座圆柱体认识高,,矮,粗,,细。

2.网缆秋千游戏:

妈妈与老师抓住被单的两端摇

3.网缆插棍游戏:

让宝宝俯卧在网缆牛,插老师在一旁前后晃动网缆,在网缆下方放置,插座圆柱体一套,要求宝宝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

按从上到上,从左至右的顺序插入孔中。

四、游戏《许多小鱼游来了》:

以网缆作鱼网,宝宝做小鱼。

五、总结、再见。

七、太极盘

目标:

在平衡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腰部的力量

过程:

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

二、复习上周内容:

网缆游戏:

让宝宝在网缆中摇动或旋转时,可以与他玩投接球游戏或踢球游戏

三、主题:

太极盘

1.让宝宝站在太极盘上,左右摇摆,用自己脚部和

5/20

精品文档

身体的力量带动。

2.宝宝站在平衡板上,双眼平视身体直立,妈妈扶住宝宝双肩,协助他左右摇晃,旋转。

3.将玻璃珠放在盘上的轨道中,宝宝站立于太极盘上,利用脚部的控制使球在轨道中运行。

4.妈妈和宝宝共同站在太极盘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以同一速度,配合彼此的节律摇晃。

5.两个宝宝一起用手端着套盘,通过双方手的协调,使球平衡稳运转于轨道中。

四、音乐放松

五、总结、再见

八、平衡木

目标:

平衡身体,增强胆量

过程:

一、走线、问好、律动、模仿操

二、游戏:

太极盘

三、主题:

平衡木

1.S形平衡木

A.双手平衡,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进

B.双手平衡,倒着走

C.在平衡木上行走时,自己做上下抛接球的动作

D.在平衡木上放一些障碍物,让宝宝走过去

6/20

精品文档

2.游戏:

单脚跳

一只脚悬空抬起,用另一脚支撑着地面并带动着身体向前做跳跃的动作。

四、总结、再见

九、平衡台

目标:

训练宝宝的身体平衡感和控制力

感统训练培训教材

一、基本内容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LashleyK.S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

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们,及保持身体的平衡。

运动觉

7/20

精品文档

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2、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

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

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

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3、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3-13岁的孩子

8/20

精品文档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4、儿童感觉统合项目越多越好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

心理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

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

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9/20

精品文档

5、为什么说“儿童感觉统合是游戏治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的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失调

1、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B、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

10/20

精品文档

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C、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D、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E、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F、触觉过分敏感: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2、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

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

11/20

精品文档

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

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

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

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

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

12/20

精品文档

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

痛觉过分敏能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

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

本体感失调: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13/20

精品文档

?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言语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声、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

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

从初生的那一刹那,人类触觉的敏感度,便和大脑有密切的关系。

接着而来的各种触觉信息,更使大脑接受感觉信号的辨识能力更为细致,各种层次的信息都能在大脑有不同感觉。

人类独特的感觉层次辨识,也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统合,让人类能够运用说话来模仿发出听到的声音。

不过词汇学习的过程比发声更困难。

这几乎要靠视、听、嗅、味、触综合的感觉信息,逐渐统合成知觉的作用。

人类的词汇大多从名词和动词开始,所以视觉空间所产生的辨识东西的能力及身体运动对动词的认知,也发挥了其学习上的统合功用。

在认字及阅读方

14/20

精品文档

面,双眼的统合能力非常重要。

前庭及固有感觉不佳,也会影响语句组合及语言逻

辑。

注意力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指出:

“在人对外物的关系中,以重力最基本,比母子关系更原始。

前庭系统的感觉统合,带给我们?

重力安全保障?

,把我们和地球紧紧连接起来„„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

”前庭感觉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

从而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前庭系统不健全,肌肉张力会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坐姿不正,注意力涣散。

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常常像惊弓之鸟,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结果

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

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

15/20

精品文档

心。

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1、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A、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B、.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C、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D、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2、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包括的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

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

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

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

16/20

精品文档

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

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

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3、如何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认为,7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印象。

孩子在这段期间内,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期。

孩子在此期间内,如能通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在八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最高,家长如能把握时机,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及薄弱所在,可及早诱导其发挥长处,改进短处。

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

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

17/20

精品文档

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

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处理时要谨慎。

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

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

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

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18/20

精品文档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塑泥巴、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事的机会

五)视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

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

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

19/20

精品文档

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上。

中班感统教案集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