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496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体温计可以拿出人体读数;

也决定了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三、活动及感悟

活动一

(一)温度计

A、观察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把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3)把温度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能找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4)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它表示温度。

温度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现在读数是℃,读作。

B、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读出教材P5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图3.1—8中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甲℃,乙℃,丙℃,丁℃。

(二)师生交流归纳: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2.在使用温度计前,先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活动二

(一)正确使用温度计

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哪些是错误的,分别错在哪里?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

(2)使用时,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要继续液体中(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归纳为:

全浸不碰,稳定读数,视线相平。

活动三

(一)观察体温计

找出它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区别。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使用前先甩几下,可离开人体读数

结构不同: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而实验室温度计则

体温计的量程是:

而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使用方法不同:

体温计拿出人体读数,而实验室温度计则拿出被测液体读数。

(填可以或不可以)

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而实验室温度计不允许甩。

体温计有缩口,可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室温度计没有缩口,不可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的量程是37--42℃,而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实验室温度计不允许甩。

课堂小结:

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

1.温度的定义:

2.温度的单位:

常用单位是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达标检测:

1.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在0℃与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

观察选用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2.某温度计的读数是“—2℃”,正确是读数是()

A、摄氏零下2度B、零下2度

C、负2摄氏度D、负摄氏2度

3.以下是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选填字母序号)。

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取出温度计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然后像图2中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

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的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放入沸水中煮B.放人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 

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0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9℃B、38℃和38℃C、37℃和38℃D、38℃和39℃

8.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比较.

课外作业

1、下面对温度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体积大小B、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D、温度是表示物体的振动快慢

2、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B、冰的温度是0º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4、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一般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玻璃泡上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而普通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比温度计测量范围大

5、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失误较多,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

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且过一段时间读数

6、量程都是0~100℃的A、B、C三支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A容积大些,B、C相同,玻璃管A、B内径相同,C粗些。

由此可以判定0~100℃刻线之间的距离是()

A、A最长B、B最长C、C最长D、一样长

7、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8、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温度计的内径细的多

B、体温计的水银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比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多

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断开

9、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的示数为26℃,则室温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25℃B、28℃C、24℃D、以上结论都不对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掌握熔化的条件和特征;

知道什么是熔点。

3.了解熔化曲线图,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实验探究熔化的规律。

正确得出熔化的规律。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举例介绍:

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

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

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53---P57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

1.物质的状态有哪些?

2.熔化的定义是什么?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3.凝固的定义是什么?

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哪些器材?

各有何作用?

4.什么叫熔点?

什么叫晶体?

什么叫非晶体?

(二)自学检测

1.熔化:

2.凝固:

3.熔点:

4.晶体: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

1.介绍P54实验装置,安装仪器。

2.强调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

进行试验: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上表数据达式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熔化图像

1.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______

(填“升高”“降低”“不变”)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

2.海波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_______热量,并且温度__________

石蜡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___。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

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

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5.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3.熔化吸热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舞缥缈D.冬天,瑞雪纷飞

4、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5.奈的熔点是℃,奈在60℃时是状态;

奈在90℃时是状态。

6、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 

7、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和气态时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

(1)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名称是。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分钟。

1.海波的溶点是48℃。

则:

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 

态,-39℃时呈 

态或 

态,也可能呈 

态,-38℃时呈 

2.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量。

3.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可知,此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的;

图像中段表示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选填“AB’、’BC’、”CD”),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

第二课时

1.知道凝固的含义,知道常见的凝固现象。

2.知道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知道凝固放热.

实验探究凝固的规律。

理解凝固放热。

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熔化的定义和有关现象,了解了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椐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将固体分为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本节我们将继续学习熔化的相反过程—-凝固的有关知识。

(一)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55---P57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

1.什么叫凝固点?

2.在小资料中找出水的凝固点;

钨的凝固点;

酒精的凝固点。

3.如何根据凝固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4.凝固要吸热还是放热?

哪些实例可以说明?

1.凝固

2.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____,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

3.冬天,北方人们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结冰时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一)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不同物质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利用上表数据达式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1.海波和石蜡在凝固前、凝固中、凝固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填“升高”“降低”“不变”)

海波在凝固前温度,凝固中温度,凝固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凝固前温度,凝固中温度,凝固后温度

2.海波凝固过程中需要不断地_______热量,并且温度__________

石蜡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凝固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5.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1.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3.凝固放热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

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

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

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的图像应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39

357

铅[来源:

Z&

xx&

k.

328

1740

5.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6、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冰的温度达到0°

C一定熔化

D.冰的温度比水的低,放入水中不一定熔化

8、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2.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

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120℃B.100℃C.90℃D.80℃

3.图一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A.40℃B.44℃C.48℃D.52℃

第6题

4.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

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5.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上图所示,

则(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

7.根据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热,温度却保持在℃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8.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9.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一课时

1.知道汽化的含义.

2.了解沸腾现象及沸点的含义.

3.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以及利用蒸发可以制冷.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沸腾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变干了,衣服中的水到哪里去了?

变成了什么?

(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58--P61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

1.什么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3.什么叫沸点?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

4.汽化要吸热还是放热?

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做汽化。

汽化需要热。

2、汽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

蒸发具有的作用。

(1)蒸发在下都能进行,且只在发生的、________缓慢的汽化现象。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在液体的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活动一:

(一)水的沸腾

1.介绍P59实验装置,安装仪器。

3.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5.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并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1

温度/℃

90

6.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87页。

1.沸腾的定义: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需要吸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对照实验可知,图乙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液体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4.沸腾时的特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