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515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doc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至诚镇中心小学幼儿园路华龙

【论文摘要】: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但是,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问题。

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我国不少地区进行了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调查。

据陶同泰所编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重庆医科大学儿童保健教材),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曾调查3岁儿童485人和5岁儿童571人,结果发现是3-4岁。

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正确的心理意识;为幼儿设立专门心理档案;促进幼儿形成健康人格;改进环境,创设良好心理氛围;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同伴关系等措施.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

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成才.健全的身心,是促使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3"4岁幼儿心理特点:

情绪性强,行为受情绪控制。

思维是直观、具体的。

孩子特别是小班幼儿只有具体的感性思维,把事物当做具体的人来看待,会说话,有人的习惯,甚至完全象人一样顽皮,幼儿的这种思维把具体的人和物等同起来。

心理学家称之为“泛灵”心理。

“凡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

幼儿能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

在小班幼儿教育过程中,能不能利用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呢?

在执教小班的过程中,为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各方面发展,我在大量的研读了关于3"4岁幼儿的方方面面的书籍,虚心请教了有执教过小班的同事后,在与孩子们一年的朝夕相处中及心灵碰撞中,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我认为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

拟人化教育,幼儿心理健康

【正文】:

 

拟人化教育: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拟人化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正如麦灵所认为的: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所以我认为

  一、对小班幼儿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 养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接受和喜欢。

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拟人化的教育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孩子接受和认可,外在的规范,规则久而久之便内化成了幼儿的自觉行为。

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道德感和美感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采用拟人化教育利用属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使小朋友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对小班幼儿运用拟人化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

  四、拟人化教育开启了小班幼儿的语言智能,为孩子学习母语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使孩子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为每位小朋友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近年来,重视幼儿心理的研究越来越成为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因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

据此,便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以往自己执教中、大班幼儿时,采取的榜样示范法、引导法、激励法等教育方法在对小班幼儿心理的各方面发展上却收效甚微。

是什么原因呢?

这使我不得不思考:

什么才是适合小班孩子的,怎样的教育环境会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摸索和寻找适宜小班幼儿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4岁的幼儿年龄小,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由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他们的眼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活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赋予事物以生命。

树宝宝、熊宝宝,**宝宝常常挂在嘴边,成为一些物体的代名词。

整个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是那么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开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小班幼儿采用拟人化的教育方法。

于是乎在我们的教室,幼儿园里,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都变的鲜活和生动起来。

经过一年的实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觉得

  一、对小班幼儿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接受和喜欢。

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

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痛苦,悲伤等称之为消极情绪。

  对于大多数乡镇的孩子而言,从3岁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

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

若不及时消除,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幼儿厌学,对幼儿园产生恐惧,而且小班的幼儿情绪波动大,反复不稳定。

记得刚开学的头几个星期,教室里是一片哭闹的声音。

一些不哭的孩子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也跟着哭闹。

几十个孩子的哭声简直震耳欲聋。

如何使幼儿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

前提是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

意识到这一点,再结合小班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我们开展了“我和**宝宝一起上幼儿园”的活动,请家长帮助幼儿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每天和孩子一起送入幼儿园。

“我们小宝宝上幼儿园了,**宝宝看见了,在家没人陪他玩,而幼儿园里却有那么多小朋友,还有积木宝宝,橡皮泥宝宝……真开心,所以也要来幼儿园!

”通过一系列“我和**宝宝一起游戏”、“我和**宝宝一起睡觉”、“我和宝宝一起学练本领”等活动,幼儿的积极情绪逐渐被调动了起来,幼儿园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让他们觉得宽松,自由和充满安全感的地方。

  阳阳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非常腼腆的孩子,从不主动地找老师和同伴说话,家长也说孩子胆子太小,“冲”不出(不善言语,沟通能力差),不知如何是好。

我与他沟通时,也大多以点头或摇头表示,引导小朋友和他交流,效果也不明显。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找到了教育的契机。

一天早上,孩子来园的还不太多,我发现阳阳站在动植物角的一旁,在自言自语,我轻轻走进一听,原来他在和那里的乌龟“对话”呢,“乌龟宝宝你有妈妈吗?

你有好朋友吗?

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看到这,我连忙一边把耳朵凑近乌龟,一边告诉阳阳,乌龟宝宝在和老师说悄悄话,我的动作和表情一下子吸引了他,接着我转换了角色,以他喜欢的乌龟的口吻告诉他,“‘我’喜欢阳阳,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

”“真的吗?

太好了!

”这个时候阳阳脸上兴奋的表情,愉悦地动作是我从未见过的,我继续以乌龟的身份与之交流,于是我们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

在以后我也经常转换角色,以其它他所喜欢的事物并将之拟人化,与阳阳谈心。

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我说话,也愿意与其他幼儿交谈,我看到阳阳的心灵之门在慢慢敞开,性格也在慢慢变得活泼。

  二、拟人化的教育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和认可,外在的规范久而久之便内化成了孩子的自觉行为。

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和美感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玩橡皮泥,纵是最顽皮的孩子要是一接触到橡皮泥,也会顷刻变得非常安静,橡皮泥在幼儿的揉,搓,捏,压中如同变魔术般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但每玩一次橡皮泥,盒中就会缺好多,许多孩子把橡皮泥偷偷地带回家。

虽然,每次都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幼儿园的橡皮泥是给大家一起玩的,是幼儿园的,不能拿走。

但效果不好,仍然有许多小朋友把它拿回家。

于是,我改变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不再象往常一样进行批评教育。

一天,在小朋友离园前,针对孩子们急着想回家的心理,我先用拟人化的口气,着急的口吻对他们说:

“美工区的橡皮泥妈妈,这几天特别着急,她的宝宝不见了。

”说到这,孩子们纷纷被我所吸引,一脸的困惑,见此,我觉得教育的契机来了,便接着往下说,“橡皮泥妈妈的孩子是在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侯不见的,到现在还没回家,妈妈都要急哭了,哪个小朋友看见橡皮泥宝宝的,赶快送它回家,它要找不到妈妈,也要哭了。

煽情的话语引来短暂的一片寂静,“老师,橡皮泥宝宝在伟伟那儿。

”一些孩子更是自觉地把橡皮泥交到了我手里,然后纷纷跑到我身边表示:

再也不让橡皮泥妈妈和橡皮泥宝宝分开了,以后不拿橡皮泥回家了。

果然,孩子们真的再也没有去拿橡皮泥回家,当个别幼儿忍不住想拿时,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他们:

别拿橡皮泥回家,橡皮泥宝宝会想妈妈的。

这一教育,不仅使幼儿自觉约束了自己不乱拿橡皮泥的行为,而且激发了小朋友爱护公物的道德感。

  将物体拟人化,激发了孩子“泛灵”心理,对小班幼儿的心理影响尤为明显,使孩子把外物同化为自己的心理活动,然后顺应这种心理活动所要求的行为规范。

“灵化”了的外物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效果是明显的。

  三、拟人化教育利用属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使小朋友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幼儿美术作品的讲评一直是我感到最难把握的。

孩子作画时处于安静状态,讲评使幼儿活跃起来。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老师则应该既满足孩子情绪情感的需要,又达到引导幼儿发展的目的。

  我上了一次美术课“画画我灵巧的小手”。

在作画的时候,幼儿都很感兴趣,也很专注,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但在讲评时,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对别人的画漠不关心,只对自己的画感兴趣。

尽管一再提醒,就是不起作用,我想吸引孩子,便要投其所好,满足他们的需要。

见婷婷画的是一张五指分开的画,用小手指的口吻说“婷婷小朋友,她把我画成了一个小树杈,真漂亮,谢谢婷婷。

”这句话刚说完,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等着我继续说下去。

我借题发挥:

要是在我身上再帮我画几个苹果就更好了,我就变成苹果树了。

“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活动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评价了另 外几位幼儿的画,“雯雯小朋友把我变成了一座山。

(五指并拢)”,“真真小朋友把我的兄弟姐妹都分开了(只画了一个或几个手指)”。

孩子们哈哈大笑,争先恐后地要来讲评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昕瑶拿起洁洁的作品,用手拟人化的口吻说:

“洁洁给我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颜色涂的鲜艳),我可帅了。

我要谢谢她。

”她的话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短短的一堂课,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讲评的快乐,也让我受益颇多。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勤思考,勤总结,小班幼儿运用拟人化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

  四、拟人化教育开启了小班幼儿的语言智能,为幼儿学习母语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使幼儿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为每位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研究证明:

3"6、7岁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而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在对小班幼儿实施拟人化教育时,我发现拟人化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他们的发音大都不准确,语言是常用的一些动词和名词,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和副词,也不知道什么表述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如果将拟人化教育也渗透进去,融入到幼儿的语言学习中去,会变得怎样呢?

故事,儿歌是提高孩子语音正确率,发展语言,丰富幼儿词汇的一条捷径。

讲述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动物故事和儿歌并全部拟人化,孩子的兴致极高。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的语言发展了。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的语言发展了。

山羊公公拄着拐杖慢吞吞地走过来,小兔姐姐高高兴兴地上 幼儿园等,幼儿们畅游在没有界限的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中,拟人化的故事和儿歌延伸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具有童趣的拟人化语言刺激了孩子的想象力。

日积月累中他们的词汇量在增加,语言在丰富,句式在多样,想象力在提高。

小朋友们越来越爱讲,也变得越来越会说话了,俨然便是一个小小演讲家,无拘无束地表现着他们的个性。

孩子们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所积累的丰富词汇和句式讲述着他们所认知的环境,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这个充满童真的世界中,甚至连一些平时不愿讲话的幼儿,也深受熏陶,抵挡不住语言的“魅力”,纷纷接纳,频频使用。

  经过对小班的幼儿实施一年的拟人化教育,我发现自己走对了路,选对了方法。

因为孩子们的心理在积极发展,正如他们的身体在发育一样。

该教育方法让幼儿体验积极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这对小班幼儿而言尤其重要;在针对小班的小朋友的品德教育、道德感、美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对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心理,唤起小班孩子的学习欲望卓有成效;为3"4岁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音正确率,积累词汇量,初步掌握语法规则,丰富想象力,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总而言之,对小班幼儿教育教学进行拟人化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是适宜的,效果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幼儿心理素质教育》高志方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1月

  4、《幼儿心理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幼儿教育》2002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