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55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docx

黄龙渠初步设计报告

1水文

1.1流域概况

黄龙渠位于临颍县中部,上游西起老颍河,流经杜曲、城关、瓦店、三家店四乡镇后注入清异河。

河道全长27.4km,流域面积203.7km2。

属平原地貌,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自然坡度为1/3000-1/4000,地面高程在58.5-60.5m,平均地面比降为1/3500。

黄龙渠水系示意图见图2-1。

表2-1黄龙渠主要支流

名称

汇入点

河长(km)

流域面积(km2)

青阳渠支流

28+650

24.9

48.1

1.2水文气象

黄龙渠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多年平均气温14.5℃,年积温5259.2℃,年极端最高气温43.4℃,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多年平均日照2365.3小时,日照率为54%,无霜期225天,年平均降水量741mm,年最大降水量1118.2mm,年最小降水量375.9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8%,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610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131.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17mm,干旱指数1:

51。

流域内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汛期(6-9月份)因受夏季季风的影响,水气充沛,降雨集中,经常发生大暴雨,多年平均汛期雨量为499.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2%,3-5月份多年平均雨量为169.5mm,占全年降水量的21.1%,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2mm,占全年降水量的16.7%,夏季降雨集中,雨量大,历时长,一遇暴雨,极易造成洪灾。

1.3设计洪水分析

由于研究区域无实测径流资料,本次设计按照《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对黄龙渠水文进行分析计算。

1.3.1设计暴雨

查《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确定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均值及离差系数,按Cs=3.5Cv,查PⅢ型曲线得各时段不同频率设计点雨量如表2-2。

表2-2不同重现期最大24h设计点雨量表

时段

参数

不同重现期设计雨量(mm)

H

Cv

Cs/Cv

50年

20年

10年

5年

24小时

该研究区域流域面积较小,故无需进行点面折算,直接采用设计点雨量作为设计面雨量。

1.3.2设计洪水

设计暴雨由暴雨图集中查取,排涝洪峰流量利用平原区排涝模数公式计算。

根据河流的产汇流条件,对黄龙渠各设计断面排涝流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采用平原区排水模数公式:

式中:

Q—设计洪峰(m3/s);

K—峰量系数,取0.035;

F—汇水面积(km2);

R—设计净雨(mm),由暴雨图集查降雨径流相关图获取;

a—综合折减系数。

各设计断面汇流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对汇排水有不同的滞蓄作用,洪水标准越高,洪峰消减越明显,经分析,选用综合折减系数见表2-3。

表2-3综合折减系数表

重现期(年)

5

10

20

50

a

1.00

0.90

0.80

0.70

(1)研究区域流域面积较小,汇流时间短,经分析,选用最大24小时暴雨进行分析计算较为合理。

经水文计算,得5年一遇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量P=134mm;20年一遇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量P=198mm;

(2)查《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5年一遇设计频率采用Pa=Im/2=50mm;10年及20年一遇采用Pa=2Im/3=75mm;50年一遇采用Pa=Im=100mm。

(3)径流深R:

根据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量、前期影响雨量,查《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中“降雨径流关系曲线第Ⅳ线型”,查得径流深(查平原区)如表2-4。

由于本次规划的河流较长,且各规划段的下垫面特性差别较大,沿程有支流汇入处流量变化较大,故将规划河流按支流汇入情况分为多段进行排涝分析。

各控制断面以上的汇流面积由航测图量取,设计排涝流量成果见表2-5。

 

表2-4设计最大24h净雨成果表

重现期

50年

20年

10年

5年

P(mm)

239

198

167

134

Pa(mm)

100

75

75

50

P+Pa(mm)

339

273

242

184

R(mm)

175

140

122

78

表2-5黄龙渠最大24h设计排涝流量计算成果表

桩号

流域面积

(km2)

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量(m3/s)

50年

20年

10年

5年

21+610

22

28+650

145.8

31+800

203.7

1.3.3施工期设计洪水

黄龙渠流域内径流资料缺乏,施工期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水文比拟法,修正移置附近水文相似区域的水文特征值。

其中:

——分别为设计流域和参证站集水区域的径流量,m3/s;

——分别为设计流域的流域面积和参证站的集水区域,km2;

K——为修正系数。

周庄水文站位于颖河支流汾河下游周庄境内,集水面积1320km2,径流资料齐全,与研究区域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文气象条件及汇流条件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选取周庄水文站作为参证站,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的计算。

黄龙渠河道治理工程工期为8个月,从09年9月份至次年4月份,河道主槽疏浚工程工期为3个月,根据工程特性,选定工程施工期中流量较枯的11~2月份为计算期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利用周庄水文站计算期内最大径流量作为选取样本(详见表2-6),进行频率分析计算,设计流量成果表详见表2-7。

表2-6周庄水文站计算期内最大径流量表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1979-1980

11.7

1987-1988

3.5

2000-2001

13.9

1980-1981

23.6

1988-1989

26.4

2001-2002

12.9

1981-1982

3.8

1989-1990

30.6

2002-2003

40.8

1982-1983

5.38

1990-1991

55

2003-2004

76

1983-1984

12.6

1991-1992

8.9

2004-2005

74.5

1984-1985

13.5

1992-1993

0

2005-2006

29.3

1985-1986

58

1993-1994

0

2006-2007

15.6

1986-1987

99.7

1994-1995

14.6

表2-7周庄水文站计算期设计流量成果表

参数

不同重现期洪峰流量(m3/s)

Q

Cv

Cs/Cv

20年

10年

5年

3年

经水文比拟法计算,黄龙渠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8。

表2-8黄龙渠施工期五年一遇设计洪水

桩号

流域面积

(km2)

不同重现期设计施工期洪水(m3/s)

20年

10年

5年

3年

21+610

22

28+650

145.8

31+800

203.7

黄龙渠河道治理工程为小型工程,施工期设计洪水采用五年一遇.

2工程任务与规模任务

2.1工程任务

本次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1、根据《防洪标准》及现行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本次规划黄龙渠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对河槽加宽加深,二是对境内黄龙渠段堤防进行全线培堤,加高加固现有堤防,三是维修现有工程设施。

2、为促进本县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河流健康,加强对黄龙渠临颍段的管理,既要强化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又要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河道的养护。

2.2工程规模

通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使黄龙渠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流域所涉及的主要乡镇,基本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

本次河道治理范围为:

上游自龙堂闸(桩号4+400)起,下游至清异河入口(桩号31+800),全长27.4km。

本次黄龙渠治理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1)27.4km(桩号4+400~31+800)长河道疏浚、扩挖工程和40.8km,堤防加固(桩号4+400~24+800)工程;

(2)6座涵闸维修加固(瓦店闸、南江东闸、南江西闸、罗庄闸、卜庄闸及崔庄闸等),新建7座涵闸(大墓罗闸、刑庄闸、北关闸、十里头闸、后徐闸、尚庄闸及崔庄闸等)等;(3)桥梁维修25座,拆除重建桥梁7座(小郑庄桥、罗庄桥、环乡路桥、叶庄桥、东关桥、北街桥及樱桃郭桥)。

根据黄龙渠流域防洪保护区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预测,依据<防洪标准>等规范要求,并参考其上一级河道的防洪标准,确定黄龙渠的规化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有关规范的规定,黄龙渠河道治理工程属三等工程,堤防级别为Ⅳ级,主要建筑物按Ⅲ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Ⅳ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Ⅴ级建筑物设计。

 

3工程设计

3.1工程等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有关规范的规定,黄龙渠河道治理工程属三等工程,堤防级别为Ⅳ级,主要建筑物按Ⅲ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Ⅳ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Ⅴ级建筑物设计。

3.2设计依据

3.2.1主要规程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9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9)《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0)其它相关的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

3.2.2有关文件和资料

1)《临颍县黄龙渠近期治理建设规划报告》(临颍县水利局);

2)临颍县水利局提供的河道平面图及纵、横断面测量图。

3)其它有关河道管理、规划、设计的资料。

3.3设计原则

根据黄龙渠的特点,本次黄龙渠治理工程应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防洪除涝为主,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关系。

本次设计对严重影响汛期行洪的全段河段进行疏浚治理,对面上积水严重,无法汇入黄龙渠的排水沟新建穿堤排水涵闸。

3.4工程设计

3.4.1堤防工程设计

由于本次黄龙渠治理范围内上游现状没有堤防,但为了汛期安全,本次设计堤防。

(1)堤身土料填筑标准

黄龙渠堤身填筑时,按照经济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并满足防汛和管理的要求,选用河道开挖土筑堤。

在土质的选用上应优先选用亚粘土,粘粒含量为15~30%,塑性指数为10~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如果所用土料含水率高且粘粒含量过多,则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土料填筑标准为压实度不小于0.92。

(2)堤顶高程确定

河道两岸高程防洪要求,为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加超高。

超高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6.3.1式:

式中Y——堤顶超高(m);

R——设计波浪爬高(m),按莆田实验站公式计算平均爬高;

k△——斜坡的糙率渗透系数,根据护面类型查草皮护坡为0.85~0.90,取0.9;

kw——经验系数,由风速W、坡前水深H、重力加速度组成的无维量,取1.23;

K——综合摩阻系数,取3.6×10-6;

V——设计风速,取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2m/s,则V=22.8m/s;

F——吹程,最长弯道之间长度500m;

D——平均水深;

β——风向与垂直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β=0;

A——安全超高,按不允许越浪情况取为0.6m。

经计算,黄龙渠堤顶超高为xxxm,设计时取为xxxm。

(3)堤防结构设计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为4级堤防,设计堤顶高程为20年一遇洪水位加1.0m超高,堤顶宽3.0m,并向外侧倾斜,坡度为2%,堤防内侧边坡为1:

2.0,外侧边坡为1:

2.0。

另外,本次设计对40.8km堤顶路面(4+400~24+800)进行整治,堤顶路面采用泥结石路面(厚15cm),路面宽2.5m。

3.4.2河道工程设计

3.4.2.1河底比降设计

根据临颍县水利局2008年提供的河道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情况下,以河道挖方量最小的原则确定河道比降。

经最终分析研究确定黄龙渠的比降如下:

桩号4+400~6+000之间河底比降为0.0018,桩号6+000~21+600之间河底比降为0.00053,桩号21+600~31+800之间河底比降为0.00044。

3.4.2.2河道横断面设计

河道横断面设计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河道横断面设计时主要考虑满足河道的防洪除涝要求。

为了确定最佳的河道断面,本次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必选:

方案一、梯形断面。

梯形断面占地较小,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

在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设置保护带,防止岸边边坡耕作,便于河道管理,确保堤防安全。

方案二、复式断面。

复式断面适用于河滩较开阔的河道。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中槽主河道。

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不需要修建高大的防洪堤。

方案三、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占地少,挖方量小,是河道使用较多的形式,但由于矩形断面需筑挡土墙,因而投资大,施工相对困难,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

通过方案对比,结合黄龙渠的特点推荐采用方案一。

本次设计黄龙渠采用梯形断面,桩号4+400~6+000之间河底宽4.0m,桩号6+000~6+200之间河底宽度由4.0m渐变至6.0m;桩号6+200~21+600之间河底宽6.0m,桩号21+600~21+800之间河底宽度由6.0m渐变至8.0m;桩号21+800~28+600之间河底宽8.0m,桩号28+600~28+800之间河底宽度由8.0m渐变至10.0m;桩号28+800~31+800之间河底宽10.0m。

河道两岸边坡均为1:

2.0。

3.4.2.3河道设计过流能力计算

河道过流能力按明渠均匀流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ν=Q/A

式中Q——设计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C——谢才系数(m2/s);

i——水力坡度;

R——水力半径(m);

b——设计渠底宽度(m);

h——设计水深(m);

χ——湿周(m);

n——渠道糙率,参照《水工设计手册》第一册选取为0.03;

m——边坡系数;

ν——流速(m/s)。

黄龙渠过流能力计算结果见表5-1。

表5-1黄龙渠设计过流能力计算成果表

河名

桩号

5年一遇

20年一遇

流量(m3/s)

流速

(m/s)

流量(m3/s)

流速

(m/s)

黄龙渠

21+600

27.73

1.05

39.82

1.14

28+650

114.55

1.39

164.48

1.54

31+800

147.2

1.48

211.36

1.63

3.4.2.4河道水面线推求

河道水面线采用水力学中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线计算法计算,公式如下:

f(Zu)=Zu+(α+ξ)Q2/(2gAu2)-ΔSQ2/(2Ku2)

Ψ(Zd)=Zd+(α+ξ)Q2/(2gAd2)+ΔSQ2/(2Kd2)

式中f(Zu)——上游断面水位函数;

Ψ(Zd)——下游断面水位函数;

Zu——上游断面水位;

Zd——下游断面水位;

α——动能修正系数;

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Q——流量(m3/s);

g——重力加速度;

Au——上游断面面积(m2);

Ad——下游断面面积(m2);

ΔS——断面间距(m);

Ku——上游断面流量系数;

Kd——下游断面流量系数;

Ku、Kd取值:

式中参数含义同明渠均匀流公式。

起始端水位采用黄龙渠入清异河处的规划水位,5年一遇水位为53.20m,20年一遇水位为55.31m。

黄龙渠水力要素见5-2。

 

表5-2黄龙渠治理工程水力要素表

河名

控制地点

桩号

除涝断面设计

防洪断面设计

河线距(m)

5年除涝水位(m)

底宽(m)

边坡

河底

比降

设计河底(m)

20年防洪水位(m)

边坡

堤顶高程(m)

堤顶宽(m)

黄龙渠

老颍河

4+400

 

 

 

 

64.06

 

67.51

 

 

 

1600

4

1:

2

0.00018

 

1:

2

 

3

6+000

 

 

 

 

61.14

 

64.61

 

 

15600

6

1:

2

0.00053

 

1:

2

 

3

21+600

 

 

 

 

52.89

 

56.81

 

 

 

7000

8

1:

2

0.00044

 

1:

2

 

3

28+600

 

 

 

 

49.83

 

55.49

 

 

 

3200

10

1:

2

0.00044

 

1:

2

 

3

清异河口

31+800

 

 

 

 

48.43

 

 

56.31

 

不同控制点水位计算结果详见表5-3。

表5-3黄龙渠水力要素设计成果

桩号

设计河底

5年除涝水位

20年除涝水位

设计堤顶高程

4

+

400

64.06

4

+

600

63.70

4

+

800

63.33

5

+

0

62.97

5

+

200

62.60

5

+

400

62.24

5

+

600

61.87

5

+

800

61.51

6

+

0

61.14

6

+

200

61.03

6

+

400

60.93

6

+

600

60.82

6

+

800

60.72

7

+

0

60.61

7

+

200

60.51

7

+

400

60.40

7

+

600

60.29

7

+

800

60.19

8

+

0

60.08

8

+

200

59.98

8

+

400

59.87

8

+

600

59.77

8

+

800

59.66

9

+

0

59.55

9

+

200

59.45

9

+

400

59.34

9

+

600

59.24

9

+

800

59.13

10

+

0

59.02

10

+

200

58.92

10

+

400

58.81

10

+

600

58.71

10

+

800

58.60

11

+

0

58.50

11

+

200

58.39

11

+

400

58.28

11

+

600

58.18

11

+

800

58.07

12

+

0

57.97

12

+

200

57.86

12

+

400

57.76

12

+

600

57.65

12

+

800

57.54

13

+

0

57.44

13

+

200

57.33

13

+

400

57.23

13

+

600

57.12

13

+

800

57.01

14

+

0

56.91

14

+

200

56.80

14

+

400

56.70

14

+

600

56.59

14

+

800

56.49

15

+

0

56.38

15

+

200

56.27

15

+

400

56.17

15

+

600

56.06

15

+

800

55.96

16

+

0

55.85

16

+

200

55.75

16

+

400

55.64

16

+

600

55.53

16

+

800

55.43

17

+

0

55.32

17

+

200

55.22

17

+

400

55.11

17

+

600

55.01

17

+

800

54.90

18

+

0

54.79

18

+

200

54.69

18

+

400

54.58

18

+

600

54.48

18

+

800

54.37

19

+

0

54.26

19

+

200

54.16

19

+

400

54.05

19

+

600

53.95

19

+

800

53.84

20

+

0

53.74

20

+

200

5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