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46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时钟Word格式.docx

显示电路用的是七段数码管,数码管段选通过锁存器74HC573接单片机的P2口,数码管由74LS138译码器控制位选,并且每位均接有一个或门,以增强驱动能力;

本设计还有模式指示LED灯,由P1口控制,以此来识别不同的设置模式;

系统的输入控制按键有P3口来实现,可以设置各个时间参数及闹钟使能。

2.2.硬件各部分设计

2.2.1单片机

单片机最小系统选用STC89C51,包含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和手动复位电路,可对单片机进行复位操作。

89C51单片机介绍

图2.189C51单片机

VCC:

电源;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

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

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

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2.2.2显示部分

本设计显示用的是四位七段显示共阴数码管,用来显示时间及跑表参数,LED数码管显示器成本低,配置灵活,与单片机接口简单,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广泛应用。

6段LED由6个发光二极管按“日”字型排列,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称共阳极接法,阳极连在一起称为共阴极接法。

本文选用共阴极LED,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与或门74LS34相连,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加入高电平时,对应的二极管点亮。

因此要显示某字形就应使此字形的相应段的二极管点亮,实际上就是送一个用不同电平组合代表的数据字显示码来控制LED的显示,此数据称为字符的段码或称为字型码。

LED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一般有静态显示与动态显示接口两种方式,本设计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在这种显示电路中,一个字位一个字位地轮流点亮各个LED,每一字位停留1ms左右,由于人的视觉暂留,好像6只LED是同时点亮的,并不察觉有闪烁现象。

这种动态LED显示接口由于所有数码管共用一个段码出口,分时轮流通电,从而大大简化课硬件线路,降低了成本。

2.2.3晶振电路部分

为是数码管有足够的亮度,本设计中增加了数码管驱动电路,用74HC573和或门89S51来驱动,其中锁存器利用其驱动能力,并未用其锁存数据的功能。

2.2.4按键部分

按键设定部分比较简单,因为本系统按键少,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独立按键方式,程序的编制上采用了简单按空格键修改时间的方式。

2.2.5锁存器电路

此电路用来锁定各个引脚:

三、软件设计

3.1子程序模块

程序总体流程图

主要控制子程序说明如下:

delay:

延时子程序;

Timer0Interrupt:

定时器T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2ms中断一次;

disp1:

跑表显示子程序;

disp:

时间显示子程序;

其中显示分六路,第一个和第二个数码管显示的是时,第三个和第四个数码管显示分,第五个和第六个数码管显示的是秒。

中断处理流程图如下:

中断处理流程图

四、Proteus软件仿真

本设计已在Proteus中仿真,程序运行正常,图4-1是仿真截图:

五、结束语

经过我们同组人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电子时钟设计,通过这次的设计使我认识到本人对单片机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太少了,对于书本上的很多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对程序设计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够充分理解每个语句的具体含义,导致编程的程序过于复杂,使得需要的存储空间增大。

损耗了过多的内存资源。

本次的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怎样将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中去。

在大学的课堂的学习只是在给我们灌输专业知识,而我们应把所学的用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去,此次的电子时钟设计给我奠定了一个实践基础,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磨练自己,使自己适应于以后的竞争,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在和同学协作过程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我对团队精神的积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

六、源程序

ORG0000H;

程序执行开始地址

LJMPSTART;

跳到标号START执行

ORG0003H;

外中断0中断程序入口

RETI;

外中断0中断返回

ORG000BH;

定时器T0中断程序入口

LJMPINTT0;

跳至INTTO执行

ORG0013H;

外中断1中断程序入口

外中断1中断返回

ORG001BH;

定时器T1中断程序入口

LJMPINTT1;

跳至INTT1执行

ORG0023H;

串行中断程序入口地址

串行中断程序返回

START:

MOVR0,#70H;

清70H-7AH共11个内存单元

MOVR7,#0BH

CLEARDISP:

MOV@R0,#00H

INCR0

DJNZR7,CLEARDISP

MOV20H,#00H;

清20H(标志用)

MOV7AH,#0AH;

放入"

熄灭符"

数据

MOVTMOD,#11H;

设T0、T1为16位定时器

MOVTL0,#0B0H;

50MS定时初值(T0计时用)

MOVTH0,#3CH;

50MS定时初值

MOVTL1,#0B0H;

50MS定时初值(T1闪烁定时用)

MOVTH1,#3CH;

SETBEA;

总中断开放

SETBET0;

允许T0中断

SETBTR0;

开启T0定时器

MOVR4,#14H;

1秒定时用初值(50MS×

20)

START1:

LCALLDISPLAY;

调用显示子程序

JNBP3.7,SETMM1;

P3.7口为0时转时间调整程序

SJMPSTART1;

P3.7口为1时跳回START1

SETMM1:

LJMPSETMM;

1秒计时程序转到时间调整程序SETMM

INTT0:

PUSHACC;

累加器入栈保护

PUSHPSW;

状态字入栈保护

CLRET0;

关T0中断允许

CLRTR0;

关闭定时器T0

MOVA,#0B7H;

中断响应时间同步修正

ADDA,TL0;

低8位初值修正

MOVTL0,A;

重装初值(低8位修正值)

MOVA,#3CH;

高8位初值修正

ADDCA,TH0

MOVTH0,A;

重装初值(高8位修正值)

开启定时器T0

DJNZR4,OUTT0;

20次中断未到中断退出

ADDSS:

20次中断到(1秒)重赋初值

MOVR0,#71H;

指向秒计时单元(71H-72H)

ACALLADD1;

调用加1程序(加1秒操作)

MOVA,R3;

秒数据放入A(R3为2位十进制数组合)

CLRC;

清进位标志

CJNEA,#60H,ADDMM

ADDMM:

JCOUTT0;

小于60秒时中断退出

ACALLCLR0;

大于或等于60秒时对秒计时单元清0

MOVR0,#77H;

指向分计时单元(76H-77H)

分计时单元加1分钟

分数据放入A

清进位标志

CJNEA,#60H,ADDHH

ADDHH:

小于60分时中断退出

大于或等于60分时分计时单元清0

MOVR0,#79H;

指向小时计时单元(78H-79H)

小时计时单元加1小时

时数据放入A

CJNEA,#24H,HOUR

HOUR:

小于24小时中断退出

大于或等于24小时小时计时单元清0

OUTT0:

MOV72H,76H;

中断退出时将分、时计时单元数据移

MOV73H,77H;

入对应显示单元

MOV74H,78H

MOV75H,79H

POPPSW;

恢复状态字(出栈)

POPACC;

恢复累加器

开放T0中断

中断返回

INTT1:

中断现场保护

PUSHPSW

MOVTL1,#0B0H;

装定时器T1定时初值

MOVTH1,#3CH

DJNZR2,INTT1OUT;

0.3秒未到退出中断(50MS中断6次)

MOVR2,#06H;

重装0.3秒定时用初值

CPL02H;

0.3秒定时到对闪烁标志取反

JB02H,FLASH1;

02H位为1时显示单元"

熄灭"

02H位为0时正常显示

MOV73H,77H

INTT1OUT:

POPPSW;

恢复现场

POPACC

中断退出

FLASH1:

JB01H,FLASH2;

01H位为1时,转小时熄灭控制

MOV72H,7AH;

01H位为0时,"

数据放入分

MOV73H,7AH;

显示单元(72H-73H),将不显示分数据

AJMPINTT1OUT;

转中断退出

FLASH2:

01H位为1时,"

数据放入小时

显示单元(74H-75H),小时数据将不显示

MOV74H,7AH

MOV75H,7AH

ADD1:

MOVA,@R0;

取当前计时单元数据到A

DECR0;

指向前一地址

SWAPA;

A中数据高四位与低四位交换

ORLA,@R0;

前一地址中数据放入A中低四位

ADDA,#01H;

A加1操作

DAA;

十进制调整

MOVR3,A;

移入R3寄存器

ANLA,#0FH;

高四位变0

MOV@R0,A;

放回前一地址单元

取回R3中暂存数据

INCR0;

指向当前地址单元

数据放入当削地址单元中

RET;

子程序返回

CLR0:

CLRA;

清累加器

清当前地址单元

前一地址单元清0

SETMM:

关定时器T0中断

LCALLDL1S;

调用1秒延时程序

JBP3.7,CLOSEDIS;

键按下时间小于1秒,关闭显示(省电)

进入调时状态,赋闪烁定时初值

SETBET1;

允许T1中断

SETBTR1;

开启定时器T1

SET2:

JNBP3.7,SET1;

P3.7口为0(键未释放),等待

SETB00H;

键释放,分调整闪烁标志置1

SET4:

JBP3.7,SET3;

等待键按下

LCALLDL05S;

有键按下,延时0.5秒

JNBP3.7,SETHH;

按下时间大于0.5秒转调小时状态

按下时间小于0.5秒加1分钟操作

LCALLADD1;

调用加1子程序

取调整单元数据

CJNEA,#60H,HHH;

调整单元数据与60比较

HHH:

JCSET4;

调整单元数据小于60转SET4循环

LCALLCLR0;

调整单元数据大于或等于60时清0

AJMPSET4;

跳转到SET4循环

CLOSEDIS:

SETBET0;

省电(LED不显示)状态,开T0中断

开启T0定时器(开时钟)

CLOSE:

JBP3.7,CLOSE;

无按键按下,等待。

有键按下,调显示子程序延时削抖

是干扰返回CLOSE等待

WAITH:

JNBP3.7,WAITH;

等待键释放

LJMPSTART1;

返回主程序(LED数据显示亮)

SETHH:

CLR00H;

分闪烁标志清除(进入调小时状态)

SETHH1:

JNBP3.7,SET5;

SETB01H;

小时调整标志置1

SET6:

JBP3.7,SET7;

等待按键按下

有键按下延时0.5秒

JNBP3.7,SETOUT;

按下时间大于0.5秒退出时间调整

按下时间小于0.5秒加1小时操作

调加1子程序

MOVA,R3

CLRC

CJNEA,#24H,HOUU;

计时单元数据与24比较

HOUU:

JCSET6;

小于24转SET6循环

大于或等于24时清0操作

AJMPSET6;

跳转到SET6循环

SETOUT:

JNBP3.7,SETOUT1;

调时退出程序。

延时削抖

是抖动,返回SETOUT再等待

CLR01H;

清调小时标志

清调分标志

CLR02H;

清闪烁标志

CLRTR1;

关闭定时器T1

CLRET1;

关定时器T1中断

开定时器T0中断(计时开始)

跳回主程序

SET1:

键释放等待时调用显示程序(调分)

AJMPSET2;

防止键按下时无时钟显示

SET3:

等待调分按键时时钟显示用

AJMPSET4

SET5:

键释放等待时调用显示程序(调小时)

AJMPSETHH1;

SET7:

等待调小时按键时时钟显示用

AJMPSET6

SETOUT1:

LCALLDISPLAY;

退出时钟调整时键释放等待

AJMPSETOUT;

DISPLAY:

MOVR1,#70H;

指向显示数据首址

MOVR5,#03FH;

扫描控制字初值

PLAY:

MOVA,R5;

扫描字放入A

MOVP2,A;

从P2口输出

MOVA,@R1;

取显示数据到A

MOVDPTR,#TAB;

取段码表地址

MOVCA,@A+DPTR;

查显示数据对应段码

MOVP1,A;

段码放入P1口

LCALLDL1MS;

显示1MS

INCR1;

指向下一地址

扫描控制字放入A

JNBACC.5,ENDOUT;

ACC.5=0时一次显示结束

RLA;

A中数据循环左移

MOVR5,A;

放回R5内

AJMPPLAY;

跳回PLAY循环

ENDOUT:

SETBP2.5;

一次显示结束,P2口复位

MOVP1,#0FFH;

P1口复位

TAB:

DB0C0H,0F9H,0A4H,0B0H,99H

DB92H,82H,0F8H,80H,90H,0FFH

DL1MS:

MOVR6,#14H

DL1:

MOVR7,#19H

DL2:

DJNZR7,DL2

DJNZR6,DL1

20MS延时程序,调用显示子程序以改善LED的显示闪烁

DS20MS:

ACALLDISPLAY

ACALLDISPLAY

RET

DL1S:

LCALLDL05S

DL05S:

MOVR3,#20H;

8毫秒*32=0.196秒

DL05S1:

LCALLDISPLAY

DJNZR3,DL05S1

END

七、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

测试[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2]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3]楼然笛.单片机开发[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