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55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docx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回眸(móu) 竹坞(wù) 蒹葭(xiá) 城阙(què)

B.玉簪(zān)马嵬(wéi)凝睇(tì)迤逦(lǐ)

C.迢递(tiáo)跻攀(jī)衰鬓(bìn)征铎(yì)

D.烂柯(kē)穴窅(yǎo)枳花(zhǐ)凫雁(fú)

D [A项,“葭”应读jiā;B项,“睇”应读dì;C项,“铎”应读duó。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导学号:

61612046】

A.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

与“思”谐音,指情思

B.晓镜但愁云鬓改但:

只,只是

C.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

纵横的样子

D.含情凝睇谢君王凝睇:

凝视出神

B [B项,但:

徒然。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生活在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的时期,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B.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音调谐美,语言质朴,浅显易懂,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D.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他自己所说:

“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C [C项,“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应为“深情绵邈,含蓄隐涩”。

]

4.下面几句是刘方平《月夜》一诗,已打乱了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导学号:

61612047】

①虫声新透绿窗纱②北斗阑干南斗斜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④更深月色半人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C [根据句意,③①是因果关系,应排在一起,并且顺序是先③后①,因而排除A、B两项。

根据先写时间再写“事”的顺序,确定选项应为C。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导学号:

61612048】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春天早来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3)《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阅读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9分)

【导学号:

61612049】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C [C项,“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错误,本诗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这些戏辞,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

7.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

【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9分)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⑤走传车⑥。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⑦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 ①筹笔驿:

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

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

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

②简书:

指军令。

③储胥:

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

指诸葛亮。

⑤降王:

指后主刘禅。

⑥传车:

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⑦锦里:

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8.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的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A [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

]

9.诗歌末句“恨有馀”中的“恨”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先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再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来分析。

(1)诸葛亮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此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二恨。

所以尾联说犹觉遗恨无穷。

此“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也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2)综观全诗,除了“恨”之情,诗中还寄寓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统治者的告诫。

【答案】 

(1)①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

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

(2)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

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9分)

【导学号:

61612050】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 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②,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 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

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

眼看将要完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

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D.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A [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戏言后事”,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

11.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用典抒情等。

本诗颔联和颈联主要是回忆往事,属于寓情于事。

【答案】 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

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9分)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 [“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

1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9分)

【导学号:

61612051】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

‘谁不如锷?

’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

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 [“帝变色”为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乃敢尔”为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A [“未冠”不是“弱冠”。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

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

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D [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

]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关键词:

“假”,授予;“谓”,说;“与”,给、授予)

(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

(关键词:

“首”,首先;“亟”,赶快、立即、马上;“期”,要求,期望)

【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

未成年时拜见顾况。

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

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

”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

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宪宗有所采纳。

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

白居易上奏说:

“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

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

”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

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

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各节度使私下想:

‘谁还不如王锷?

’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着,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

“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

“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

”李绛说:

“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

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

”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

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

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

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

不久就传言:

“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

”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

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

他自己说:

“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

其他的为杂律诗。

”又自讽说:

“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

但是杜牧说:

“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

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

”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诤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

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

三、语言运用(17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的61篇文章,选择的主要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

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

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

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③⑥B.②④⑥

C.②③⑥D.①④⑤

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锦心绣口:

形容才思横溢,文辞优美。

正确。

②金瓯无缺:

比喻国土完整。

望文生义。

③落拓不羁:

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应为“穷困潦倒”。

④判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正确。

⑤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快要熔化。

正确。

⑥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该成语是用于人的。

]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远离了书的滋养,学生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境界不高。

B.朝鲜向张盛日和牛笑授予了语言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们为纠正外国人在实践中学习朝鲜语时出现的误用现象的方法做出的贡献。

C.多地区遭遇洪灾,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醒整个社会在天灾难测之外,是否还存在不能回避的人祸因素发人深省。

D.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铜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

A [B项,成分残缺,应在“纠正”前面加“提出”;C项,句式杂糅,去掉“发人深省”;D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说”放在“每一件青铜器”前面。

]

20.(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导学号:

61612052】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