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孔子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那么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呢?
学习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指导会写的字。
生先观察,老师强调“迎”、“尘”,师范写,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老师指导评价。
3.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情呢,自由读课文,填空(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了。
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孔子。
他们的()令后人敬佩。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孔子为什么去拜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学生读后,交流答案。
相机出示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
孔子拜师时多大了?
三十岁是大还是小?
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说明什么?
板书:
虚心好学。
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你能读出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品质吗?
指导朗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这一路上容易吗?
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答案。
相机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
(路途遥远)你能读出“远”吗?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
(板书:
不畏艰辛)从哪个词体会到“艰辛”?
(2)看地图理解:
曲阜——洛阳(屏显)
(3)看成语解释理解:
(屏显)
风餐露宿:
在风里吃饭,在露天过宿。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
兼,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4)创设情境,想像理解。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拜师求学之路上来感受艰辛(放多媒体,配刮风下雨等声音)
(5)带着这些想像,再次读这句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屏显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情朗读:
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3.孔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老师。
(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老子、孔子相见的情景。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了老子,他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关于孔子言行的句子。
(1)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学习孔子彬彬有礼的品质。
(2)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一个词语:
学无止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境,边界。
学习没有边界,即学习没有尽头。
(板书:
学无止境)孔子认为学无止境,是那么谦虚。
这句话与开头哪一句话意思相照应?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师生接读: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始终不退缩,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
孔子见到德高望重的老子先生,表现出谦虚好学,彬彬有礼,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
孔子千里迢迢去拜师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
4.你觉得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体会到的?
相机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
比较:
“迎候”和“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
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去等候,迎接。
“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
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表现出老子的美德。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不能换成“等候”。
)
引导学生体会老子谦和大度的品质,相机板书。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孔子认为学无止境,从此,孔子每天——引读第3自然段。
“老子也把自已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这句话可以概括一个词语——诲人不倦(板书)
师生对话答:
“诲人不倦”意思是——生读书上原句。
7.孔子和老子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尊重: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读)
8.此时,你想不想写下你对孔子的评价呢?
孔子啊,孔子,你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诵读孔子名言
孔子,这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人物,已经形成孔子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传统文化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孔子名言,请看书上69页。
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在诵读孔子名言中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吧!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作业:
课下搜集更多的孔子的名言。
七、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
虚心好学不畏艰辛彬彬有礼
学无止境
老子:
谦和有礼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孔子和老子了解的不多,他们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他们的思想核心以及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深远影响了解不多,所以激发他们的敬仰之情就有一些难度了。
所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孔子和老子,引导学生通过拜师的虔诚感受孔子的美德,通过老子出洛阳城迎候和他的语言描写感悟老子的美德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课文是一个了解孔子、老子的阶梯。
抓住动作、语言描写等了解他们身上潜藏的美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孔子拜师》效果分析
一、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1.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能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二、学生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1.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进一步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2.学会抓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虽然经过多次备课和试讲,但今天的这堂课仍然上的不理想。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把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放手,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怎样去?
”“这一路容易吗”,先是自己读熟课文,和小组交流,读一读悟到的情感。
重点把握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到位,而且没有更多的去关注全部学生。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孔子拜师》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
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
文章的语言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孔子拜师》评测练习
一、用“√”选正确读音
1.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zhǎnɡchánɡ)进。
2.人们也敬佩他们的品(pǐngpǐn)行(xǐnɡhánɡ)。
3.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pǔpú)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mēnmèn)。
二、形近字
闻()仆()闷()止()
简()扑()阅()址()
授()镜()迎()尘()
受()镜()柳()尖()
三、近义词
闻名()拜访()迎候()长进()
敬重()
反义词
敬重()渊博()长进()
四、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对近义词
1.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近义词:
()——()
五、补充孔子的名言:
1.温故()。
2.(),不亦悦乎?
3.(),(),是知也。
4.(),必有我师焉。
六、补充下列词语
日夜()()()餐()宿()无()留
永无()()风尘()()远近()()
七、说说你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八、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1.我想知道“纳闷”的“闷”字的读音,我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我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它的准确读音是(mēnmèn)(划“”)
2.我发现“日夜兼程”的“日夜”与“远近闻名”的“远近”都是一对的词,我还能再写一个类似的四字词语:
。
我还发现本段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它们是:
拜见—(),()—等候
3.我读第一句话,感觉孔子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这些字眼体会到的:
。
4.我用心默读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是具有品行的人;老子是具有品行的人。
我对他们充满了的感情。
5.本段中,使我最受启发的那句话是:
。
我还记得孔子的其它名言:
。
九、抄写本课词语各两遍。
《孔子拜师》课表分析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修定稿提出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和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质”是本节课中,通过读要体会到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多个环节,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让学生在读中悟,体会人物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我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以及设计想象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