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983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文档格式.docx

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

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

卢XX,男,3岁,小儿。

1993年8月6日初诊。

母述,几天来患者身微热,啼哭,口水增多,不肯饮食。

在某医院治疗两天未效,转来我院治疗。

症见,患儿无精打采,啼哭,口水增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及唇粘膜普遍红,舌边

及舌心有黄豆大溃疡,舌红,脉细数脉证合参。

辨为口疮,证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治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10 茯苓10 淮山10 丹皮6 泽泻6 麦冬8 石斛8 白芍10 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

),瘾疹,风疹等相似。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 水煎服。

治疗胆囊炎的一点体会

“邪在胆,逆在胃”。

以呕吐为主症,与脾胃虚弱不能受纳之呕吐不同。

在临床上须辨其虚实。

“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苦水属实,病位在胆,则去其邪热治愈。

若因中焦脾胃虚弱,不能承受水谷,多食后即吐或呕吐清水,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全由胃气之虚所致,待胃气恢复,升降得宜,呕吐自愈。

正如《景岳全书·

呕吐》所说:

“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

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

在临床辨证时需加详辨,不能千篇一律把脾胃虚弱之呕吐为“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

诊查要点:

<

1>

、在上腹或中上腹经常闷胀不适,有时接续纯痛,或牵引右肩背。

2>

、右上腹可有轻微压痛。

治疗方法,应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化湿热。

方用:

柴胡15 黄芩10 枳壳15 甘草5 白芍15 元胡15 郁金15 香附15 川梀子15 水煎服。

厚朴 半夏等

治疗痛经的经验

张景岳有云:

痛经“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

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医中全鉴》中说:

“经前痛为血凝滞,若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

”孙老明言:

临症时凡见胀满者气滞也,疼痛者血滞也,特别指出凡见血块者,治宜重用破血祛瘀之品。

例:

陈XX,22岁,患痛经症已5年,每于经前10天,便感觉乳胀不适,易激易躁,纳差恶心。

经前时诸症加重,经色紫红,经量多夹有血块,小腹剧痛。

口干肢冷。

曾多方诊治。

医者多从厥阴论治,或曰:

肝郁夹瘀,胞络不和,或之胃、肝气郁热,横逆犯胃。

诸法皆用,终因虑其经量多而没敢行其瘀。

患者经行有血块及血块排出后痛减之症。

痛甚则口干肢冷,经行乳胀等症。

柴胡、延胡、炒五灵脂、生薄黄,桃仁各20g,当归、香附、红花、莪术各25g,青皮、牛七、三棱各15g,肉桂10g,水煎

 经前一周服用为宜。

舍水六君煎加党参治疗小儿痰湿久咳症

舍水六君煎,党参 茯苓 熟地各15,半夏 当归各6-10g,陈皮 甘草各4-6 煎时加生姜2-3片

舍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

和阵》。

原主治脾肺虚寒,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虚或外感,或咳喘等症,现代医家多用于老人阴虚痰饮诸症,试用治小儿脾虚寒,痰湿内蕴之久咳,每获良效。

临床表现,咳嗽迁延不愈,常以夜间咳嗽为甚,或日夜均咳,痰多稀白,每因冷饮或受凉后咳嗽加剧。

患儿多为色白光白,或面黄无华,眼圈黑,自汗,盗汗或夜间多尿,大便干结,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细滑或细而乏力。

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后。

按张景岳原意:

“汗多者加人参”,所以固定方为舍水六君煎加党参。

注:

痰多者不可再行攻邪药。

慢性肾炎(水肿)治疗

西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为水肿。

病机为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虚实夹杂。

治宜健脾补肾,佐以解毒,祛瘀。

患者见眼脸,颜面,下肢浮肿。

面色暗晦,怯寒,神疲乏力,纳差,腰膝冷痛,尿量短少,舌淡黄,苔白腻,脉沉细。

益母草、黄芪各50g,炒白术、淮山、土茯苓、杞子、丹参各30g,牛矞红、桂枝各10g,金英子、川仲各15g,巴戟20g,山英肉12g,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方:

益智仁9,骨碎补、楮实、续断各12,白术15,女贞子、淮山各18,双螵蛸3,水肿甚时加防杞,木瓜,腹皮,芩皮,双白皮。

尿中有细胞时加生薄黄。

妊娠鼻衄的治疗方法

XXX,26岁,农民,1991年3月20日诊,妊娠8个月,鼻衄14天,一天出血一次有之,2-3次有之,聂多5次。

血色鲜红,稍有血块。

曾用止血敏,维生素K,安络血,中药的十火散荨治疗,服药即止,药停复作,今前来我站治疗。

左侧鼻孔出血,头晕腰疼,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辨为肺肾不足,虚火上扰,阳络受损,血溢于外。

选用急则治其标,先令病人侧卧安静,取田七粉少许撒入出血鼻孔,血止。

后以汤药治本,拟补益肺肾,清火止血。

双记藕节炭、兔丝子各20g,川断、阿胶(烽化)、连子、黄芩、甘草各10g,2剂后鼻衄未作。

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呃逆二则

例1、XXX,64岁,农民,1992年1月10日初诊呃逆速速不断而影响入眠。

面色萎芡,眼脸浮肿,舌边尖赤,苔白厚,脉弦,10俞患过急性黄疸肝炎治愈。

今患慢性胆囊炎3年,证属肝阴不足,胆经湿热浊气犯胃。

治宜柔肝缓急,清热降浊,芍药甘草汤加味。

生白芍250g,甘草50,黄芩15,半夏12,水煎分四次服,服一剂呃逆减,能寐。

2剂呃除,随访未复发。

例2、XXX,男,60岁,农民,1979年4月5日初诊,患者肝癌省某医院确诊2月,呃逆9日经地、县医院多法治疗无效。

呃逆频繁气冲胁痛,夜难入寐,面青形瘦,舌暗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阴不足,气滞犯胃,治宜柔肝缓急,理气止呃。

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12g,甘草30,竹茹6,每日一剂,水煎顿服,3剂呃逆止。

加减独活寄生汤治疗产后关节痛

独活寄生汤由:

独活、川芎、当归各10g,双寄生30,熟地黄、白芍、牛七各15,杜仲、茯苓、党参20,桂心3,秦艽12,防风、细辛、甘草各6。

全方合成有养血益气散寒祛风、强筋骨之效。

1、本病发生,内因以血气虚弱或瘀血壅滞为主。

外因为感受风邪。

故产时或产后宜注意肢体保暖。

避免受冷及接触冷水及服食寒凉冻冷之品。

血虚风寒证:

产后血少气耗,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若兼感受风冷之邪,血气失于流畅。

以致肢体痠楚,麻木,疼痛,屈伸活动不利。

临床上除关节疼痛处可伴有头晕怕冷,短气乏力。

或肢体局部浮肿,面色晦黄或晃白。

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或弦缓。

服用本方以养血益气,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效果甚佳。

加减法:

本方药味较多,一般可减去茯苓、甘草、桂心可改用桂枝,则透迏四肢乏力尤佳。

如局部有焮热肿痛者,再加入防杞15,以利水消肿。

大便塘泄者,去地黄当归秦艽,加白术15以健脾,若大便秘结者,地黄可用至20-30g,去茯苓,桂心,加枳实12-15g,小便量少者去桂心、细辛,加木通12,意米仁25g,并以黄芪30易党参。

2、血瘀气滞者,产后多瘀,瘀血未净。

留滞于经络,血气流通不畅,肢体失于濡养温运,瘀血凝聚,因而肢体关节疼痛,四末麻木,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则难于走动。

舌黯或有瘀班,瘀点。

舌下青筋暴露,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可用身痛逐瘀

汤。

方由:

川芎、五灵脂、沼药各10,桃仁、牛七各15,当归、秦艽各12,姜活,香附各9,红花、甘草各6,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强壮筋骨之效。

如四肢麻木明显者可去红花加鸡血荇30,如恶露日久不净者去红花加益母草30,偏寒者艾叶12,干姜5,兼气虚气滞者去红花、灵脂,加黄芪20,乌药15。

经期偏头痛病案(前后头痛)

张XX,32岁,已婚,农民,患者16岁开始月经来潮,25岁结婚,婚后近一年生一女,1970年秋因小产后,每逢经行期间,右侧头部如针刺锥钻样疼痛,曾作针灸治疗。

当时缓解,下次月经来时又作。

曾在某医院五官科检查无阳性体症,历时数年,十分痛苦,昨天经行偏头痛又作,右侧头部如小鸡啄食之状疼痛,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腰脊痠痛,经水量少面色淡红,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此属肝肾阴亏,木失润养,肝阳上亢所致。

山羊角、杞子各15克,牡厉30g,钩荇12,夏枯草、地龙干、姜蚕、白芍、当归各9g,菊花5g,川芎5。

五剂,药后左侧头部刺痛消失。

今日月事来潮,右侧头部绵绵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心悸头晕,腰痠痛,舌质红,苔薄,脉细弦。

以疏肝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柔肝。

台鸟、失笑散、玉竹各12,郁金、丹参、当归、白芍、七厘、北芪、川仲各9g,杞子15,后服杞菊地黄丸加味数十剂以巩固。

一年后随访,经竹正常,头痛消失。

经前后头痛而晕方(兼瘀):

菊花15、杞子15、川芎8、当归10、白芍15、薄黄10、母草10、丹参15、灵脂10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

何谓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灵枢·

水肿》篇云: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气泄不泄,衃以留止,……”。

《金匮要略》:

“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此外,文献中还有“积血,蓄血,死血,败血,闭血,滞血,老血,贼血”等论述。

滞、留、闲是指血液瘀积不行,滞碍血闭的瘀血症;

蓄血指起病较急,变化在下焦的瘀血症;

败血是指血已败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

恶、贼是形容瘀血对人休危害如恶如贼。

广义的瘀除狭义的瘀外,更泛指由于痰饮、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或情志激荨因素引起气滞血瘀的多种复杂的临床症状。

痛经是指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为多见,可采用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或温经散寒健脾补肾法治疗,选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加减。

如气滞者加台鸟、香

附、木香、枳壳、小茴、青皮等,血瘀者加元胡,赤芍等。

台鸟、丹皮、桃仁、川芎、益母草等。

偏寒湿可选用温经汤、小腹逐瘀汤加减化裁。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治验

遗尿证

XXX,男,26岁,农民,1986年10月4日就诊,患者自3岁开始患遗尿。

经多方求治效不显,每周遗尿3-4次。

因该病导致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异。

综观其近3年门诊治疗病历。

多以肺、脾、肾虚辨证论治。

患者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心烦叹气夜寐多梦,有低热,口苦口干,舌边有紫班,苔萡黄腻,脉弦细而涩。

辨为气滞血瘀,交搏膀胱洲都之宫失司。

方以血府逐汤加味。

桃仁、当归、赤芍、桑螵蛸各9克,生地、韭菜子各12克,红花、川芎、柴胡、枳壳、牛七、桔梗、升麻、甘草各6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

二诊,在服药期间未见遗尿,夜寐多梦,口苦口干好转,守前方再进十剂。

三诊,精神情志好转。

舌边紫班颜色变浅,胸闷心烦消失。

药证合拍,续服14剂,一年月未遗尿。

舌边紫班退净,3年内遗尿一直未发

慢性副鼻窦炎,中医称鼻渊

运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

症见鼻流浊涕,色白量多,伴有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

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角刺托母排浓,如涕多色黄可选用冬瓜仁、车前子、土茯苓、鱼腥草、木通等药以清热利湿排浓。

病例:

陈XX,女,30岁,1992年11月18初。

患者鼻塞流脓涕,量多头痛5年,近一月来加剧,遇风寒则症状加重,眼疼痛,睡眠欠佳,口淡口干,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宜计益肺气渗湿袪邪,通窍,处方:

黄芪,鱼腥草各12,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荑花,皂角刺,菊花各10,土茯苓20,木通15,三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鼻塞,流脓涕减轻头痛锐减,口淡不干,舌淡,苔白脉弦细,上方去鱼腥草加花粉15,续服15剂。

三诊,鼻塞轻微,少涕,无头痛,舌脉同前。

上方去荑花、土茯苓,加太子参、生意米各20g,再服7剂药后,鼻塞流浓头痛,诸症消失。

附:

慢性鼻渊缠绵难愈,多因肺气不足,治节失职,鼻窦失养,邪毒滞留于鼻窦所致。

方:

红参6,麦冬10,五味子5,玉竹15,北芪15,白术5,防风3,知母6。

3方治阴痒

证见患处騒痒,皮肢肥厚,甚则红肿湿烂,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以补益肝肾,养血熄风,配合外冼方:

草60,苦参30,地夫子15,明矾6,水煎外洗七天,每天一剂。

内服方:

当归、何首乌各12,川芎、白芍、玄参、白蒺藜、炙甘草、白藓皮、荆芥各10,水煎服。

治疗慢性外阴瘙痒症

例一,XXX,46岁,已婚,1989.10月初诊,患者6个月前自觉外阴部瘙痒,抓之糜烂,舌红,苔芡根腻,脉细滑,证属肝肾阴虚。

湿热下迫所致。

治以滋补肝肾兼清热,处方:

生地、女贞子、黑芝麻,旱连草各15g,当归、黄柏、白术、牛七、川太、车前子各10g,夏枯草、意米各12g,甘草6,水煎外洗,上药治疗8天,病势稍减。

服药60天好。

或龙胆泄肝汤,去柴胡加银花、川太、当归。

例二,舌淡、苔萡白,脉弦。

证属肝肾不足,血虚风燥,治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生地、首乌、女贞子、旱连草、芝麻各15,白芍、夏枯草12,当归、川牛七、黄柏、白术、香附9,甘草6,水煎服。

另用仙灵脾30,子草10,红花20,黄柏9,川椒、白藓皮各12,苦参、百部、白蒺藜、蛇床子、鸡血荇各15、水煎外洗,58天好。

治疗外感咳嗽

根据本地区秋冬季节外感咳嗽患者寒热错杂的特点而定本方。

证见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咯,咽痒口干,或鼻干痛。

舌淡或淡红,苔晃白,脉浮,寒热难辨为风燥证,运用:

双叶,枇叶各3-12g,苏叶、桔梗、防风各5-12g,葛根15-45g,偏于燥者可加沙参、麦冬、百合、玉竹、梨皮等药。

偏于热者可加银花,连召、前胡、杏仁、川贝等药。

偏寒者可加子苑、冬花、麻王、白前、细辛等药。

病情超过10天者可加百部、地龙等。

上药均为6天为一疗程。

按:

风湿初起必有咳嗽

风湿病初起以艮翘散、双葡钦为主方。

外感咳必需辨别是风寒或风热,是关健。

不可不知,请看有关书本。

如无寒热者可用,桔梗、杏仁、弦参、甘草、丹皮、黄柏、鱼腥草、生地

治疗不眠证

陶XX,男,23岁,未婚,农民,1983年3月初诊,病人日夜不眠已持续四个多月。

发病前,因工作繁忙,用脑过度,曾服中西药均未见效,来诊时诉头痛,有时额疼,食少,口苦,视物用心过长则视觉模糊。

舌苔萡黄,脉弦稍数。

治以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之剂。

生龙齿(先煎)、夜交荇各10克,黄连、白芷各6克,川芎、胆草、郁金、甘草、炒枣仁、炙远志、杞子各10克。

六剂,治愈。

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本病主要由于肝失条迏,气郁化火所致,口苦苔萡黄。

脉弦数,乃肝火的证。

肝火上扰清窍则头昏痛,肝火上扰心神则不眠。

自拟止咳汤

止咳汤由

(1)方:

桔梗、黄芩、鱼腥草、萡荷、前胡、双叶、杏仁、芦根、连召

(2)方:

苏叶、茯苓、内前、杏仁、鱼腥草、桔梗、甘草、荆芥、川贝、黄芩、前胡

组成,治疗风温热邪传肺的咳嗽。

证见:

发热,汗出,头痛,口干,咳痰不爽,舌苔萡黄,脉象浮数,治宜疏风兼清里热为主。

双叶宜通肺络,配杏仁桔梗理肺气,萡荷疏风,鱼腥草、黄芩清泄肺热,连召、芦根清上焦诸热,前胡除痰,芦根与桔梗还可以引药上行,故合成能清泄肺热方剂。

济生肾气丸加味治疗臌胀(肝腹水)

腹大如鼓,腹皮绷紧,青筋显露,四肢瘦削,足肿肢冷,咳嗽气急,便溏不爽,小便甚少,神倦面白,舌淡,苔萡白,脉沉细微。

药方:

热附子(先煎)、牛七、泽泻、桂枝各15g,丹皮、高丽参(另炖)各10g,茯苓、热地黄、淮山各3g,车前子20g,山萸肉12g,沉香未(冲服),琥珀未(冲服)6g,连服15天-20天。

化瘀开肺法治疗腹水症

腹水中医称“积聚”和“膨胀”,中西医视为痼疾,治疗十分棘手。

若使用利尿剂,仅能图一时之快,水去而复生。

且多次利尿,使阴津耗尽,加重病情。

有的逐水之品又有毒性,易损害肝脏。

更不宜长期应用。

师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开宣肺气。

犹如提壶揭盖。

治肝剂中加入桔梗、子苑二味,并合用葶苈子、椒目以通三焦水道。

疗效较为明显。

柴胡、桃仁、莪术、紫花、桔梗、椒目、葶苈子各10g,赤芍20,当归、丹参、生牡蛎30,川辣子12

治疗妊娠抽筋

黄芪20,双寄生15,白芍15,川木瓜15,首乌20,五加皮10,茯苓15,杞子15

————————————————————————————————

人参、黄芪、当归、川断、黄芩、川芎、白芍、热地、白术、炙甘草、砂仁、糯米,

适用于怀孕至二、三个月习惯性流产。

每隔三至五天服用一剂,服至4-5月后,能预防流产。

治疗寒湿痢

寒湿痢一般病情较缓,初起并无身热或寒热不甚,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不爽,以白腻粘冻为主,有时略带红色,并伴有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宜温中化湿。

厚朴、藿香、陈皮、半夏、双术、甘草、大枣、生姜、黄连、白芍、广木香。

注意:

酒后不能吃镇静安定、催眠镇痛、胰岛素和抗组织胺等药。

如:

巴比妥、鲁米那、水合氢醛、溴化物、安定、氯丙嗪(冬眠灵)、阿米妥、朴尔敏、非那根(异丙嗪)、安其敏、吗啡、度冷丁等。

这些药物和乙醇(酒内含的主要成份)在一起,会加速吸收程度,更易促进酒对人体的毒害,甚至造成危险。

治疗迏然性耳龙

塘虱鱼1条或2条、稻草去净秆叶半斤左右,煲水服之。

小儿腹泄症治或冬季泄泻

小儿腹泄又称消化不量,以腹泄蛋花水样或伴有呕吐为主症,发热、小便小,精神尚好。

(中医为湿泄或寒泄)

1、湿泄以胸腹痞蒲,面色黄困,肢体重滞,大便多水,肠鸣漉漉,腹不痛,其脉濡细,治宜温中分利,可用胃苓汤加减,若发热形寒者用藿香正气散。

2、寒泄以肠鸣切痛,喜按喜温,身冷不渴,小便清长,便多稀水,色白无臭或水谷不化,或如鸭溏,脉沉迟,苔色白润。

治宜温中祛寒,用里中汤、加附子。

湿泻与寒泻分别:

湿泻以肠鸣,腹不痛,困倦为主;

寒泻以肠鸣切痛,便色白色无臭为主。

运用七味白术散治小儿各型腹泄(包括热泄、寒泄、伤食泄、脾虚泄)。

主方:

党参、白术、茯苓、粉葛、广木香、藿香、甘草,热泄加黄连、大王、槟榔、银花、连召、枳壳、来服子、黄芩、木通,寒泄加炮姜、大枣、扁豆、砂仁、苡米、法下、陈皮、付子、泽泻,伤食加山楂、麦芽、谷芽、神曲、槟榔、大黄、枳实、来服子、川朴,脾虚加连子、扁豆、肉桂、白叩、黄芪、干姜、文且、猪苓、内金,以上均择味加入。

中医治疗石淋症,西称肾绞痛,脾肾两虚

主症:

以反复发作左腰腹阵发性剧痛,并向腹股沟、会阴、大腿内侧放射,尿急,舌淡胖边有齿印,苔黄,脉弦略缓。

属脾肾两虚,气滞血瘀兼下焦湿热。

治以双补,行气活血,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乌药、党参、黄芪、琥珀(白下)、牛七、冬葵子、金钱草各15g,淮山、丹参各25g,鸡内金、吐丝子各10g,好转后可酌减琥珀、牛七、葵子,加白芍25,车前子5,

持续服用两个多月。

尿道结石方:

生大黄10(白下),黑牵牛(冲服2g),槟榔、枳实、金钱草各30g,陈皮8,黄芩、生地各12,海金砂15

治疗妇女小腹左边痛

治疗妇女小腹左边痛,属盆腔炎,中医属热疝经痛,带下等,宜理气活血。

丹参15,赤芍12,香附15,川梀子15,元胡、廣木香15,青皮、沼药、乳香,有包块加桃仁、红花、三苓,莪术等

肌肉自发性跳动

平肝熄风药在治疗上的应用

何秀山云:

“血虚生风者,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振颤,肌肉瞤动(肌肉自发性跳动,不能自主),通称为肝风”。

前师有曰:

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痰湿自生,痰阻络脉,风痰互结,致使气机不畅,故肢体筋脉瞤动,肌肉抽搐不定,不能自主。

某母代诉,男,8岁,经常性的面部肌肉抽动、眨眼。

并且有喜骂人,与人打架等。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考试成绩差。

每因情绪受刺激而症状加重。

症见舌红,苔萡白,脉弦细而数,证属阴虚风动,筋脉失养。

治宜潜阳熄风,养血柔肝,以三甲复脉汤加味。

炙归板、必申、生牡蛎(先煎)、白芍、炙甘草各15,桂枝6、鸡子黄1枚,全虫3,茯苓、白荇、阿胶、石萬蒲、丹参15,煎服,20-30剂。

治疗术后粘连而发生便秘腹痛

神效汤治疗腹部切开术后粘连面发生便秘腹痛时使用可有效神。

对于桂枝汤加芍药汤等治疗无效之病例亦可使用。

苍术、香附、当归、木香、小回、元胡、益志、台鸟、山枝、砂仁、甘草、灯芯、干姜、吴?

牙痛方

牙痛验方:

元参、苍耳子各15g,水煎服,治疗肾虚,胃火之牙痛。

右归丸治命门火衰牙痛。

防杞、川椒、白芷、细辛各10g,水煎二次,使用方法:

将煎好的药汤加白酒一起混匀含潄药汤一口,约五分钟左右吐出后再含一口,连续含潄。

一般一剂即可止痛,重者两剂止痛。

拔牙后出血不止方:

郁金、白芷、细辛各等份,研为极细末。

用镊子夹盐水棉球,在药面内滚一下,然后塞到牙孔内即可。

治疗鼻渊

急慢性鼻炎治疗均应清肺泄热为主,急性发作期,必有鼻塞,眉额和眼眶下压痛。

辛夷花10,黄芩10,生枝子10,艮花15,麦冬15,鱼腥草20,知母10,生石膏20(如发热恶寒者加牛子,萡荷,除去知母、麦冬),体虚者去石膏。

治疗兰牙痛方

经验方:

1、艮花、连召、星麻、生石膏、赤芍、知母、黄柏、生地、丹皮、甘草,可加枝子、黄连或黄芩等药,疗效满意。

2、下枯草20,艮花15,连召10,赤芍10,甘草6,生地20,枝子15,牛子10

3、黄连、石膏、生地、丹皮,治疗胃火牙痛见齿根肿胀出血。

4、小柴胡汤加石?

,治牙痛。

治疗妇女小产堕胎的总结

妊娠胎伤,若腹痛不下血者宜热地(洒炒)、北芪、人参、当归、川芎、白芍、杜仲、川断、砂仁以安之,若下血腹痛者宜,川芎、当归、阿胶、艾叶、杜仲、川断、白术、黄芩安之,若母病以

致伤胎欲堕者,宜十全大补汤去茯苓、肉桂,加川断、砂仁,若因跌伤者宜,川芎、白申,合益母草服之,若房劳伤肝肾以致胎动不安者,宜逍遥散、地黄汤治之,若腹痛不下血者又可用,当归15、白芍30、云苓20、文且15、川芎15、甘草15、白术15

五苓散加味治疗自汗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