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099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doc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前言 2

一、作者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 2

二、《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3

(一)突破相貌美丽的俗套 3

(二)顽强、独立、自尊、自爱 4

(三)政治、经济、人格平等的新式爱情观 5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学生姓名:

学号:

文学院汉语言专业

指导老师:

职称:

摘要:

在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部代表作,本文将对作者女性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论述,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哦破美丽的俗套,独立、顽强、自尊、自爱以及政治、经济平等的新式爱情观来体现,通过论述使我们加深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认识,从而促进我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提高。

关键词:

女性主义思想;独立;顽强;新式爱情观

Abstract:

Thestatusofwomeninmodernsocietyingeneralhasincreased,butduetotheinfluenceoftraditionalculturalvalues,therealworldtherearestillinequalitybetweenmenandwomen.TheCharlotte•Bronte's"JaneEyre"isamasterpieceofWesternfeminism,thisarticlewillbethinkingofthecausesoffeminismandfeministJanethinkinginthediscourse,andherfeministideasmainlythroughhisOh,beautifulbreakingstereotypes,independent,stubborn,self-esteem,self-love,andpoliticalandeconomicequalitytoreflectthenewconceptoflove,throughthediscussiontodeepenourunderstandingoffeministideology.

Keywords:

Feministideas;Independence;Stubborn;NewConceptofLove

前言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主义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所谓女性主义,归结起来就是:

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它是女性观察、审视任何事物的思想与主张,是一种基于反父权制政治利益的结盟,是一种具有特殊政治目标中女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

就在19世纪英国,一位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出了一部代表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简·爱》。

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把她个人的性格、体验、感受和意志溶于这部自传体的小说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果,并开创了女性文艺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和地位的新世纪。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

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

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它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本文将主要通过论述夏洛蒂打破了相貌美丽的俗套以及简·爱的独立人格,理性、顽强与坚韧、自强,还有她的新式爱情观来表现女性主义思想。

一、作者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她所生活的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

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

社会和时代的不幸已经让这位女作家的家庭穷困潦倒,家庭的不幸更是让她陷入巨大的困境当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

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莉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

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

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思想,使她从内心生发出一股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愿望,她要靠着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她正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简·爱一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充满智慧和独立的精神。

她虽外表古板沉默,却有着一颗女性和婉敏感的心。

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从小就有一种关心他人的神圣责任感,以她娇弱的身躯承担了全家对外联络发展的重任。

自强不息、奋斗进取成为她一生的主旋律。

她的气质是浪漫和严谨的奇特结合,这就使她既热情奔放,耽于幻想,富于挑战精神;又保守稳重,约束自我,恪守传统的道德标准。

她既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温柔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是一个蔑视虚伪的上流社会,对丑恶的世态进行了犀利的讥讽的勇士。

她性格的两方面构成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这样的时代、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下,在她自身性格的支配下,她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自尊、理性,追求平等,追求独立,自强自爱,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

二、《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突破相貌美丽的俗套

在描写主人公的相貌上,她就有很大的突破,其他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多是美丽、温柔、柔弱的,是依靠男子而生活的。

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作品中的主人公苔丝蒙娜非常美丽温柔,因为丈夫对她的疑心,而被丈夫杀害,这样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子却为她丈夫的疑心而被杀害,也是因为她的柔弱,反抗力量不够强。

再如,许多作家写的童话故事,里面多是塑造美丽的女性,而这些女性在遇到困难时,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靠一个王子来拯救自己,她们最后跟王子结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美丽、温柔、善良的,最主要的是她们不能独立,她们不够坚韧、自强,她们是通过别人的救助才能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尤其是靠自己的丈夫。

丈夫对自己好,丈夫有能力,则她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一旦丈夫对自己不好,则有可能走向死亡,这就是他们笔下的女性。

而夏洛蒂却突破了女主人公相貌美丽的俗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简·爱》。

她描写了一个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却是理性,美德和智慧的化身。

她坚韧、自强,理性、独立,追求人格的平等,这就是夏洛蒂描写的女性。

同样,与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都是写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家,她们笔下的女主角不再是以前的作品中所写的“花瓶”,而是理性、美德和智慧的化身[1]。

但又有差异。

简·奥斯汀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智力发达,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但她的很多主张和观点与男性社会的主流观点并无二致,她缺少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特的情感表述能力,而且过分沉溺于通常的文学习惯和形式。

她只是表述了要获得真正的爱情与生活幸福,自尊与自爱是必须的。

另外,她的作品缺乏一种剖析生活的深刻和勇气。

而夏洛蒂与简·奥斯汀不同,她更多的出于宣泄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强烈抗议。

《简·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简·爱的性格行为也是女作家思想观点的再现。

我们通过分析简·爱这一女性,可以看出简·爱的独立、自尊、自爱、自强等,这些也正是夏洛蒂思想的再现。

她更多地否定社会上男性与女性角色的差别,就像简·爱一再对罗切斯特强调人格上的平等。

并且夏洛蒂还提出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问题,并指出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的。

在写作中,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突显女性的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美好人格。

夏洛蒂描写这样一个平民女子形象,在当时是一个新型的主人公,她代表着十九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性运动,表达了女性,尤其是出身贫寒的女性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自由表现爱憎的内心愿望,她之所以这样写也是为了捍卫女子的权利。

她这样写一个平民女子也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争取平等,人类进步的一个伟大进步。

(二)顽强、独立、自尊、自爱

法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认为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二元对立意味着男性代表正面的价值,而女性只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简爱就是不屈不挠摆脱“他者”形象的人物形象[2]。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没有娇媚动人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地位和丰厚的家产,就是着一袭华衣也成不了白天鹅,王子也不会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

她一贫如洗、其貌不扬、出身卑微。

夏洛蒂•勃朗特曾说“一个陌生人一旦看见我的脸,他就会小心翼翼不再看我在的那部分房间[3]。

”简·爱就是这样一个矮小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却像一棵从岩石中拔地而起的倔强小树,追求妇女在社会上的独立与尊严。

由于父母早逝,简·爱从小就被收养在富裕的舅舅家里,不久舅舅也离开了人世,她更加遭受虐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简·爱也曾试图讨好他们。

但事与愿违,里德太太还是无法接受她,并将她视为眼中钉。

种种这些激起了她的反抗,她从心底发出悲愤不平的声音:

“不公平啊!

不公平!

在罗沃德学校,她的这种性格也得到充分体现。

在来罗沃德之前,她认为来到罗沃德就可以摆脱以前的痛苦生活,开始崭新的人生旅程。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她依然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

她在这里依然为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而反抗,当她看到海伦受虐待却一味顺从时,她义正辞言地说:

“我要是换了你,我就讨厌她,我就向她反抗。

她要是用那个教鞭打我,我就把它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她向海伦大声疾呼:

“狠狠回击,反抗到底[4]。

后来,简·爱辞去了工作,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一名家庭教师。

当时家庭教师的职业受人鄙视。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去卑躬屈膝,依然坚持自己的独立、自尊、自爱。

在与主人罗切斯特第一次见面时,她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因为自己出身微贱而显示出奴颜媚骨。

她在性情粗暴的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毫无自卑感,她对罗切斯特说:

“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她时时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以求得到做人的权利。

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面对那令人陶醉的爱情,她没有迷失方向—当她发现自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不可能实现时,她勇敢地向罗切斯特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

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5]。

”终于,她不留恋金钱与“地位”,毅然决然地跨出了桑菲尔德庄园大门。

离开了罗切斯特,被圣约翰兄妹收留,简·爱始终保持着自尊自重。

恢复了健康后,她在一所乡村学校当了教师。

她不但自食其力,而且因为教学工作受到人们的尊敬。

另外,夏洛蒂非常顽强,喜欢文学创作,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

在当时,女性作家是受歧视的,她给著名诗人骚塞写信时,曾遭他的批判,他劝夏洛蒂不要愚蠢的只顾着想象的乐趣而忘记真正的职责,不要只顾名声而写等等,即使这样,夏洛蒂依然没有放弃写作,坚持自己的写作道路,最终走向了成功[6]。

(三)政治、经济、人格平等的新式爱情观

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

这些遭遇,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在主人公的爱情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简·爱追求政治、经济、人格平等的新式爱情观,她不像其它女子一样爱上罗切斯特的财产,她是真心爱罗切斯特的,并且她一再强调平等。

简·爱在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简·爱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个性,强烈的吸引着罗切斯特。

在平时的谈话中,罗切斯特感觉到简·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简·爱重视的是友好和平等。

同样,罗切斯特也把她放在平等地位,就像文中简爱说的那样:

“他的态度随便,我也就不再痛苦的觉的拘束,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不正直又热情的友好坦率,使我想就近他,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7]”简·爱的想法,感受正反映在她渴望于人平等坦诚交流,简爱也同样直言不讳,在富有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这就是她的爱情价值观。

简·爱宣布,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而是,心灵的自由平等的结合。

一个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生活权利而斗争。

当罗切斯特准备和简·爱结婚时,她坚决抵制了罗切斯特为她过度花哨的举动。

她认为:

“我绝不能忍受他把我打扮成像玩偶一样,我要继续做家庭教师,用这笔钱买自己的衣装,除此以外,我只要你的尊重。

”“如果我有那么一点独立财产的话,我想,说实在我会心安理得的接受[8]。

”简·爱不在乎罗切斯特能给她买多少的礼物和多少的漂亮饰品,从不要求罗切斯特给她买什么礼物。

作为罗切斯特的未婚妻,她依然保持这清醒的自我。

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

并且还要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

这就是简爱追求高素质心态和全新价值观的独立精神。

这种独立是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内心感受和表达方式的。

简·爱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的爱情。

她渴望用诚实的劳动自食其力,以保持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

然而,就在简·爱与罗切斯特即将结婚时,她得知了他妻子的存在。

这使简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她陷入了痛苦和绝望的境地,因为她受到了莫大大欺骗,自尊心受到了捉弄。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维护一个女人的尊严,最后,选择了离开。

她不愿意践踏自由的人格,爱情而做一个没有尊严的情妇。

这些都说明了她对平等的追求。

圣约翰是一个知识渊博,长相英俊的传教士,他认为简·爱可以成为他的助手,所以,他放弃他的爱情,向她求婚。

他对简·爱说:

“上帝大自然让你做我的传教士的妻子......我有权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快乐,而是为了我主的工作[9]。

”而简认为,夫妇结合应该以爱情为基础,感情必须真实,否则不应该结合。

而且婚姻必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以另一方为工具,去达到某种目的。

虽然,简·爱对他的献身与圣教的精神表示过敬佩,并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深怀情谊。

但是,简·爱依然拒绝了。

她说:

“我蔑视你的爱情观,我瞧不起你的奉献。

”这种不真实的感情,由于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严重分歧,对简这样一位有丰富的内在情感,追求平等的女性来说,是根本不能够接受的。

此时她对于罗切斯特的思念让她决定回桑菲尔德看望他,再次来到桑菲尔德。

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疯女人纵火,桑菲尔德庄园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疯女人死了,罗切斯特也由一个富有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简·爱与罗切斯特在经济上,地位上,已经取得了平等地位。

然而,简·爱却不顾一切的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她宁愿做他的胳膊和眼睛,在她看来,爱情不是以金钱,容貌,年龄来衡量的[10]。

她认为:

“只要他没有丧失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勇气就不是一个残废人。

”即使罗切斯特一贫如洗,简·爱也不认为自己做出了牺牲,在这样的条件下,简·爱获得了爱的同时也不失尊严。

这些都体现了简爱的政治、经济平等的新式爱情观。

结语

萨克雷在纪念夏洛蒂的文章《最后一幅素描》中说:

“凡是读过她的书的人,谁不钦佩这位妇女对真理的炽热的爱,她的勇敢,她的纯真,她对邪恶的义愤,她热切的同情心,她虔诚的爱和信仰,她激越的荣誉感。

一种急切的诚实是这位妇女的性格特征[11]。

”的确,《简爱》这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传统思想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作品中的简·爱敢于这样说:

“您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

告诉你吧,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您难以离开我,就想我现在难以离开您。

可上帝没有这样做,但我的灵魂能够同您的灵魂说话,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12]。

”同时她也敢于为了追求平等而敢于那样做。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

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

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13]。

”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

简·爱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一个不再只是盲从于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作品当中处处散发着女性主义的光辉,它所倡导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女性自我意识以及进步的婚姻观,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它像是一个风标,指引着千千万万的女性去追求自由、平等。

但她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纵观夏洛蒂的人生路程,可以发现自卑感是笼罩其一生的阴影,所以,她笔下的人物有时也有一种自卑感。

“穷、低微、矮小、不美”是简·爱对自己的评价,这一客观事实也是她产生自卑的根源。

在这一评价之中,既有对自身形象的哀叹,也有对家境出身的不满。

二者都对简·爱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自卑感作祟下,简·爱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世俗的评价标准。

所以,即使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也一直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没有足够的信心来维系这份感情,因为她隐隐感觉到世俗的强大力量在威胁着他们[14]。

所以,当知道阁楼上疯女人的真实身份之后,简·爱选择了自我放逐。

从心理上来说,这是一种逃避的行为,而自卑心理正是导致回避行为的主因。

她还无法摆脱的男权束缚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者,夏洛蒂塑造的简·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存在价值的限定。

但是,长期沿袭下来的男权文化和男权话语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彻底肃清。

她只是在家庭或经济领域内关注女性,而没有深入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即政治层面。

夏洛蒂仅仅局限于表现在婚姻和家庭中,女性的遭遇以及她们对男权主义的愤怒和反抗上面,却并没有揭示女性问题的实质,当然也没有指出实现女性解放的有效途径,更无法体会到女性解放只有建立在女性价值的全面实现,建立在社会压抑的解除和女性的彻底解放上。

这样,夏洛蒂一方而期盼着女性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一方而却又无法摆脱时代传统观念束缚。

就像她的作品《简爱》中主人公简爱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回归家庭。

这体现出了夏洛蒂女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她认为女人的幸福仍然是存在于家庭内部。

虽然简爱曾有过轰轰烈烈的反抗,但是最终,作家却无法为笔下的人物指明一条明确的出路,这既是作家的遗憾,也是那个时代的遗憾。

综上,论述了《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思想的独特性、局限性,通过这些论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夏洛蒂与《简爱》这部作品。

能够使女性认识到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重要性,不能依附于男子,这首先得有自己的经济地位等,这对我国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与觉醒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明明.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谈《简爱》的女性形象再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5):

83.

[2]陆扬,张艳.拉康与弗洛伊德:

无意识结构的语言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7).

[3][12][13]夏洛蒂·勃朗特,吴钧燮,译.简·爱[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50,357,91.

[4]夏洛蒂勃朗特著,黄源深译.简爱[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

[5]陈娜.叛逆与妥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简爱》[J].读与写杂志,2009,6(l2):

28.

[6]林树明.多重视野中的女性文学批评[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魏琴.试析女性主义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J].文化研究.2009,12:

249~250.

[8]朱虹.《简爱》与女性意识[J].河南大学学报,1987(5).

[9]朱刚.女性主义研究[R].南京: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2006.

[10]刘淑华.浅谈筒爱的性格:

反抗与独立[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4).

[11]朱虹.最后一幅素描[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14]赵海虹.《简爱》的失败[J].外国文学,2004,3.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