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055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docx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附件1:

施工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一、目的:

规范公司施工质量检查的实施过程,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标准,对公司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使项目施工质量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及客户的满意。

二、评分规则

(一)采用直接扣分制。

严重错误对应的分值为2分,一般错误对应的分值为0.5分。

(二)对于单个工程存在同级别多次检查的情况,评分结果取同级别所有检查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三、质量检查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标准

(“Z”表示质量、“ZJ”表示智建)

ZZJ.1综合布线(埋管)

ZZJ.1.1严重错误

ZZJ.1.1.1(主干管路)楼层之间没有设置支持安装点或间距大于2m;

ZZJ.1.1.2(主干管路)合用竖井时,与电力线缆间距过小,且没有采取可行的隔离措施;

ZZJ.1.1.3(主干管路)与电梯井和管道井使用同一竖井;

ZZJ.1.1.4(主干管路)竖井内每个楼层的上下洞孔,没有采用防火隔板和堵料密封堵塞所有空隙;

ZZJ.1.1.5(主干管路)电缆或管孔的孔洞没有采用非燃或阻燃材料封堵好;

ZZJ.1.1.6其它严重错误。

ZZJ.1.2一般错误(每设备现场为一处错误)

ZZJ.1.2.1(暗埋管)管弯曲时角度少于90度;

ZZJ.1.2.2(引入管路)与地槽连接,管口的下边缘与地槽的底面不一致,并超过2cm;

ZZJ.1.2.3(主干管路)上升管路管子不够牢固,有松动或被其它物件压迫;

ZZJ.1.2.4(主干管路)上升管路楼层之间设置的支持安装点间距大于1m;

ZZJ.1.2.5(主干管路)上升管路没有设置备用上升管;

ZZJ.1.2.6(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吊挂式,吊挂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7(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托放式,支承角钢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8(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沿墙式,管卡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9其它一般错误。

ZZJ.2综合布线(建筑群管路)

ZZJ.2.1严重错误

ZZJ.2.1.1全塑电缆芯线接续采用剥离电缆芯线绝缘层的导线直接扭绞接续方法;

ZZJ.2.1.2其它严重错误。

ZZJ.2.2一般错误

ZZJ.2.2.1(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沿墙敷设时,缆间间距小于10cm;在墙壁转角处,没有预留余兜30cm以上的长度;

ZZJ.2.2.2(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电缆挂钩间距大于50cm,靠近电杆两侧的挂钩距电杆中心距离大于30cm,挂钩钩向出现不一致;

ZZJ.2.2.3(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电缆接头距电杆的净距小于80cm;

ZZJ.2.2.4(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保护长度短于1m;

ZZJ.2.2.5(地下线缆敷设)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必须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ZZJ.2.2.6(地下线缆敷设)电缆在管孔内的位置不平直或出现扭绞;

ZZJ.2.2.7(地下线缆敷设)全塑电缆芯线接续没有采用接线子接续;

ZZJ.2.2.8其它一般错误。

ZZJ.3综合布线(布线敷设)

ZZJ.3.1严重错误

ZZJ.3.1.1(主干布线)水平装设时,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处没有固定或固定间隔大于5m;垂直装设时,在电缆的上端没有固定或固定间隔大于1.5m;

ZZJ.3.1.2(主干布线)缆线在槽道内有溢出,在缆线进出槽道的部位或转弯处没有绑扎固定;

ZZJ.3.1.3(缆线同槽时)对绞线对称电缆与电力线路最小净距不符合要求;

ZZJ.3.1.4(缆线同槽时)对绞线对称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不符合要求;

ZZJ.3.1.5(水平布线)各种预埋线槽出口处没有采用防水和防潮措施;

ZZJ.3.1.6(光缆敷设)光缆弯曲时超过最小曲率半径;

ZZJ.3.1.7(光缆敷设)连续布放塑料子管的长度超过300m,或在管道中间有接头;

ZZJ.3.1.8(光缆敷设)在光缆牵引端头和牵引索之间没有加装转环,或光缆一次的牵引长度大于1000m;

ZZJ.3.1.9(光缆敷设)光缆在管道中间的管孔内出现有接头;

ZZJ.3.1.10其它严重错误。

ZZJ.3.2一般错误

ZZJ.3.2.1(主干布线)在垂直槽道内将缆线固定绑扎在槽道内的支架上的间隔大于1.5m;

ZZJ.3.2.2(主干布线)缆线绑扎固定没有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或绑扎的间距大于1.5m;

ZZJ.3.2.3(水平布线)电缆预留长度每端小于0.3m;

ZZJ.3.2.4(水平布线)非屏蔽电缆敷设后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电缆的曲率半径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

ZZJ.3.2.5(水平布线)布放4对对绞线对称电缆时,暗管管径的截面利用率大于30%;出现段落暗敷管路内布放的缆线超过3根;

ZZJ.3.2.6电缆敷设时在缆线进天花板的入口处或出口处以及中间没有设置保护措施和支承装置;

ZZJ.3.2.7(缆线支撑保护)埋设金属线槽的根数少于两根,或线槽截面高度超过25mm;或长度超过6m,交叉或转弯时,没有设置拉线盒;

ZZJ.3.2.8光缆敷设没有单独占用管道管孔;

ZZJ.3.2.9直埋光缆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小于0.5m;

ZZJ.3.2.10其它一般错误。

ZZJ.4综合布线(电源、保护、接地)

ZZJ.4.1严重错误

ZZJ.4.1.1联合接地体时,地线的接地电阻大于1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大于4Ω;

ZZJ.4.1.2所有屏蔽层没有保持连续性;

ZZJ.4.1.3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CD)端或用户(终端设备)没有接地;

ZZJ.4.1.4每一楼层的配线柜没有连至接地体;或接地导线截面小于6mm2;

ZZJ.4.1.5金属槽道或钢管两端没有接地;

ZZJ.4.1.6其它严重错误。

ZZJ.4.2一般错误

ZZJ.4.2.1设备间、交接间没有设置单独回路供电;

ZZJ.4.2.2存在室内、室外干扰源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ZZJ.4.2.3其它一般错误。

ZZJ.5综合布线(光电缆接续终端)

ZZJ.5.1严重错误

ZZJ.5.1.1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盘没有放在骨架上,光纤的盘绕方向现出不一致;

ZZJ.5.1.2余长的光纤盘绕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小于40mm,光纤收容余长的长度小于1.2m;

ZZJ.5.1.3光纤盘留后,出现扭绞受压现象;

ZZJ.5.1.4光纤接续的两侧余长没有贴上光纤芯的标记,以便今后检测时备查;

ZZJ.5.1.5其它严重错误。

ZZJ.5.2一般错误

ZZJ.5.2.1剥除缆线的外护套后,双绞线的非扭绞长度大于13mm;

ZZJ.5.2.2没有按EIA/TIA的T568A或T568B的规定,对RJ45系列的连接硬件进行其色标和线对组成及排列顺序进行终端连接;

ZZJ.5.2.3当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电缆时,缆线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的屏蔽罩没有形成360°圆周的接触,或它们之间的接触长度小于10mm;

ZZJ.5.2.4其它一般错误。

ZZJ.6综合布线(插座)

ZZJ.6.1严重错误

ZZJ.6.1.1安装在地面上或活动地板上的地面信息插座,接线盒没有埋在地面下,没有严密防水和防尘;在不使用时,插座面板与地面不齐平;

ZZJ.6.1.2安装在墙上的信息插座,各个之间高度不一,且高出地坪小于30cm;

ZZJ.6.1.3信息插座底座安装不牢固,有松动现象;

ZZJ.6.1.4其它严重错误。

ZZJ.6.2一般错误

ZZJ.6.2.1信息插座盒体插座面与装饰面不齐平;

ZZJ.6.2.2其它一般错误。

ZZJ.7槽道安装

ZZJ.7.2一般错误

ZZJ.7.2.1合用槽道时,层间间距大于30mm,或通信电缆不在最上层;

ZZJ.7.2.2槽道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之间距离小于规范值;

ZZJ.7.2.3(槽道吊支架)水平支撑跨距大于规范值;

ZZJ.7.2.4(槽道吊支架)垂直固定点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7.2.5(槽道吊支架)以下部位没有设置支承或吊挂:

槽道本身连接处、距离接续设备0.2米处、槽道的走向改变或转变处;

ZZJ.7.2.6(槽道吊支架)吊挂槽道的吊杆直径小于6mm;

ZZJ.7.2.7(槽道吊支架)金属槽道及吊支装置没有防腐处理;

ZZJ.7.2.8(槽道吊支架)槽道内截面利用率超过50%;

ZZJ.7.2.9(槽道吊支架)电缆槽道与室内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最小净距小于0.3米;

ZZJ.7.2.10(槽道转弯角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在伸缩缝或软连接处没有采用编织铜线连接焊牢;

ZZJ.7.2.11(槽道转弯角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电缆槽道在50米内没有接地;

ZZJ.7.2.12其它一般错误。

ZZJ.8电源防雷系统

ZZJ.8.2一般错误

ZZJ.8.2.1(交流供电)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4mm;

ZZJ.8.2.2(交流供电)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柱或基础上时,没有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ZZJ.8.2.3(交流供电)成排安装的供电箱,排列不整齐;

ZZJ.8.2.4(交流供电)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小于5MΩ;

ZZJ.8.2.5(防雷安装)扁钢接地线、引下线搭接没有三面焊接;

ZZJ.8.2.6(防雷安装)圆钢接地线、引下线搭接没有两面焊接;

ZZJ.8.2.7(防雷安装)接地装置没有采用焊接,所有外露焊接点没有进行防腐处理;

ZZJ.8.2.8(防雷引下线)引下线没有镀锌或焊接处没有涂防腐漆;

ZZJ.8.2.9其它一般错误。

ZZJ.9接地系统

ZZJ.9.2一般错误

ZZJ.9.2.1(机房接地)交流工作接地(交流电的设备作二次接地)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2(机房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机柜的外壳用一根绝缘导线串起来后接地)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3(机房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时,接电电阻大于1Ω;

ZZJ.9.2.4(机房接地)多个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ZZJ.9.2.5(机房接地)接地引下线的多芯铜电缆选用截面积小于35mm2;

ZZJ.9.2.6(机房接地)机房内的非计算机系统的管、线、风道或暖气片等金属实体,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7(接地系统连接)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扩套和屏蔽层没有接地;

ZZJ.9.2.8(接地系统连接)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9(接地系统连接)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0(接地系统连接)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内机框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1(接地系统连接)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器等没有接地;

ZZJ.9.2.12(接地系统连接)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3其它一般错误。

ZZJ.10通信网络、集成系统

ZZJ.10.1严重错误

ZZJ.10.1.1(通信系统)交换机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没有接地保护线;

ZZJ.10.1.2(通信系统)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包括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的MΩ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小于1Ω;

ZZJ.10.1.3(有线电视系统)干线放大器输入、输出两端的电缆,没有留有适当的余量;室外安装的放大器连接处没有防水措施;

ZZJ.10.1.4(有线电视系统)进、出电缆没有标记;

ZZJ.10.1.5(有线电视系统)图像和伴音(包括调频广播声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不达标;

ZZJ.10.1.6(集成系统网络)不能在统一操作界面上监视所有系统的工作情况;

ZZJ.10.1.7其它严重错误。

ZZJ.10.2一般错误

ZZJ.10.2.1(有线电视系统)机房光端机上的光缆没有留约10m的余量;

ZZJ.10.2.2(有线电视系统)电缆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小于0.3m;电缆与通讯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小于0.1m;

ZZJ.10.2.3(公共广播系统)扩声设备的安装因振动而产生机械噪声;

ZZJ.10.2.4(公共广播系统)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电没有用屏蔽软线;

ZZJ.10.2.5(公共广播系统)话筒输出没有使用专用屏蔽软线;

ZZJ.10.2.6(公共广播系统)功率输出的馈电每套节目共用一根公共地线;

ZZJ.10.2.7(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分区不灵活控制,或分区的划分没有与消防分区一致;

ZZJ.10.2.8(集成系统网络)各智能化系统的联动能力(联动逻辑)偏弱;

ZZJ.10.2.9(集成系统网络)软件没有提供Internet/Intranet服务的功能;

ZZJ.10.2.10(集成系统功能接口)接口连接双方有技术协议的没有出具相关资料文件;

ZZJ.10.2.11(集成系统功能接口)集成系统中功能接口不能完全包括:

1)实时采集及各类信息,如控制信息、事件(故障)发生及报警信息;2)收信整理用户、物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用的各类信息;3)来自外部如Internet网上的各类信息;

ZZJ.10.2.12其它一般错误。

ZZJ.11设备监控系统

ZZJ.11.1严重错误

ZZJ.11.1.1(温、湿传感器安装)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ZZJ.11.1.2(温、湿传感器安装)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没有防风雨的防护罩;

ZZJ.11.1.3(温、湿传感器安装)水流开关没有安装在水平管段上;

ZZJ.11.1.4(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刚好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ZZJ.11.1.5(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没有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ZZJ.11.1.6(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安装位置没有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ZZJ.11.1.7(流量传感器)电磁流量计水平安装时没有使电极处于水平方向;

ZZJ.11.1.8(流量传感器)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安装后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不一致;

ZZJ.11.1.9(空调通风系统)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与水流方向不一致;

ZZJ.11.1.10(空调通风系统)执行机构固定不牢固,机械传动不灵活,有松动或卡涩现象;

ZZJ.11.1.11(给排水系统)暗配管没有将所有金属管与金属箱体焊接连成一体;

ZZJ.11.1.12(给排水系统)各类水泵的电气控制柜箱保护地线没有与接地母线相连,或出现串联;

ZZJ.11.1.13(热交换系统)设备柜内外配线出现缺损、断线,或配线标记不完善;或接线有松动现象,出现裸露导电部分;

ZZJ.11.1.14(热交换系统)接地不符合图纸和规范规定的要求,连接不牢固,接触不良好;

ZZJ.11.1.15(工作站)机器外壳连接地线没有与建筑物弱电地线相接;

ZZJ.11.1.16(工作站)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连接不紧密、不牢固,紧固件没有防锈层;

ZZJ.11.1.17其它严重错误。

ZZJ.11.2一般错误

ZZJ.11.2.1(工作站)设备外形不完整,内外表面漆层不完好;

ZZJ.11.2.2(工作站)主机与DDC之间的通信线,没有备用线;

ZZJ.11.2.3其它一般错误。

ZZJ.12火灾消防、安防系统

ZZJ.12.1严重错误

ZZJ.12.1.1(报警控制)控制器安装不牢固,出现倾斜;

ZZJ.12.1.2(报警控制)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没有标明编号,或与图纸不一致;

ZZJ.12.1.3(报警控制)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超过两根;

ZZJ.12.1.4(报警控制)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没有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使用了电源插头;主电源没有明显标志;

ZZJ.12.1.5(报警控制)控制器的接地不牢固,没有明显标志;

ZZJ.12.1.6(报警控制)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没有显示标志;

ZZJ.12.1.7(报警控制)控制器(柜)接线不牢固,线路绝缘电阻小于20MΩ;

ZZJ.12.1.8(电视监控系统)绝缘电阻小于20MΩ;电源线与信号线没有分槽(或管)敷设;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大于1Ω;

ZZJ.12.1.9(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没有分别引入,没有用金属管保护;

ZZJ.12.1.10(入侵报警系统)线缆回路绝缘电阻小于20MΩ;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大于1Ω;

ZZJ.12.1.11(入侵报警系统)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防区没有交叉;

ZZJ.12.1.12(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功能不能按时间,按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或撤防;

ZZJ.12.1.13(入侵报警系统)测试紧急按钮到控制器的直接响应时间大于1s,到系统微机处理器的响应时间大于3s;

ZZJ.12.1.14其它严重错误。

ZZJ.12.2一般错误

ZZJ.12.2.1(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系统)的传输线路没有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

ZZJ.12.2.2报警控制)导线没有绑扎成束,或其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没有封堵;

ZZJ.12.2.3电视监控系统)监视器没有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或没有通风散热措施,没有避光措施;

ZZJ.12.2.4(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标读卡机,验卡票机等安装有倾斜;

ZZJ.12.2.5(停车管理系统)感应线圈埋设深度距地表面小于0.2m,长度小于1.6m,宽度小于0.9m,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没有采用金属管保护;没有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距保持大于0.9m,环形线圈0.5m平面范围内出现有其他金属物;

ZZJ.12.2.6(停车管理系统)信号指示器的安装规定: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顺口没有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

ZZJ.12.2.7其它一般错误。

附件2:

工程现场服务检查实施细则

一、目的:

规范公司服务质量检查的实施过程,明确工程服务质量的评定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现公司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目标,通过持续改进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评分规则

(一)采用直接扣分制;严重错误对应的分值为2分,一般错误对应的分值为0.5分。

(二)对于单个工程存在同级别多次检查的情况,评分结果取同级别所有检查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三、工程服务检查标准(见A)

A工程现场服务质量检查标准

(“F”表示服务)

F.1服务施工准则(“SG”表示施工)

FSG.1.1严重错误

FSG.1.1.1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和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

FSG.1.1.2当收到建设单位中标通知书后,立即安排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条件复勘,并在复勘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勘查报告;

FSG.1.1.3项目经理应根据设计文件并结合现场复勘情况,将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潜在因素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确保不影响整个工程工期要求;

FSG.1.1.4当接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单项工程具备施工条件通知后,三天内组织、准备、安排施工人员、工器具,按要求填写工程开工报告、施工计划等,办理好相关手续组织工程施工;

FSG.1.1.5工程开箱验货时,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设备、材料的清点,如发现缺、坏件,及时报告监理单位并督促厂家督导填写缺、坏件报告,保持跟踪返回时间,确保不因缺、坏件影响工程工期;

FSG.1.1.6其它严重错误。

FSG.1.2一般错误

FSG.1.2.1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施工队应每晚21时前整理当天工程日报,向项目经理部汇报当天工程施工进度及次日工作安排,以便项目经理部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FSG.1.2.2始终严格遵循效率、品质、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的精神方针,将相关标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确保安全高效的作业空间,提高施工管理水准;

FSG.1.2.3根据工程进度,每周日将本周工程施工情况及下周工作安排汇总报告工程项目部,并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工程项目部整理全项目的工程施工情况后,每周一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报告工程周报,每月上报工程月报,准确及时的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FSG.1.2.4项目经理应经常主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沟通,了解建设单位工程的轻重缓急和具体安排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避免影响工程工期;

FSG.1.2.5应成立工程施工后备小组,灵活有弹性地协调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对突发任务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工期拖延,作为施工力量投入,保证按时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FSG.1.2.6其它一般错误。

F.2文明施工准则(“WM”表示文明)

FWM.2.1严重错误

FWM.2.1.1施工人员必须提前与建设和分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出具施工组织计划、开工报告、开工申请等文件,按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动火证、机房出入证等相关机房管理证件;

FWM.2.1.2应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出机房必须按要求填写进出记录;

FWM.2.1.3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征得分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同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后,离场时也应通知该工程负责人;

FWM.2.1.4每天进行施工操作前,应召开班前交底会,由班组长布置当天的施工任务、操作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FWM.2.1.5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规范化管理,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方案;

FWM.2.1.6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保证安全有效;

FWM.2.1.7其它严重错误。

FWM.2.2一般错误

FWM.2.2.1施工人员要做到文明施工,杜绝一切野蛮操作、野蛮施工的行为及粗俗的不文明行为,礼貌用语,态度诚恳;

FWM.2.2.2做到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规划安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材料、设备和机具器械等,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等;

FWM.2.2.3施工现场必须按公司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悬挂“工程指示牌”,明确标示工程名称、项目经理名称及联系电话,现场工程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工程投诉电话等;

FWM.2.2.4施工人员进入机房必须佩戴工作证及穿着统一工作服;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按总、分包单位佩戴证明身份的证卡,着装和安全帽的颜色也在有所区别,便于识别;

FWM.2.2.5当天施工完毕后,必须清理现场环境,整理好工程余料、工器具,清理用品、用具;工程完工后,对每个机架内外都必须进行洁净卫生工作;

FWM.2.2.6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不断采取新办法新措施来解决问题,针对问题应有改进措施的计划;

FWM.2.2.7文明施工行为规范要纳入员工考核范围,强化员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行为规范的相关培训;

FWM.2.2.8其它一般错误。

F.3安全施工准则(“AQ”表示安全)

FAQ.3.1严重错误

FAQ.3.1.1项目组必须设置安全负责人,主要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施工全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包括人员、设备、网络运行;

FAQ.3.1.2施工现场应设安全生产标志牌和标语,未经同意,严禁对现场的消防、供电、机房内的外部告警设备(交直流电源、电池、空调开关、监控终端的电源开关)等设备进行操作;

FAQ.3.1.3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明火;施工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