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56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doc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09号选手王广恒。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苏轼的代表作品。

该单元是以宋词鉴赏为主题,将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的词作以及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品编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的艺术风格,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文学艺术。

同时这一部分也涉及高考的文学常识、诗歌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以及写作的内容。

作为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学习并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观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本词;

2.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学习并掌握鉴赏宋词的方法;

3.了解并学习作者的从容与旷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的深刻性与复杂性。

“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不成熟。

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群体性交流与协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

但是他们富有朝气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且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咏史怀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说教学方法

1.比较诵读法

  通过学生朗诵,使其把握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差别,感受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情境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临赤壁,怀念英雄之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3.对话式教学法

下阙以问题思考为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与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课堂的思维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导入、背景介绍、比较朗诵、诗词鉴赏。

(一)谜语导入——文化熏染

通过谜语游戏,将学生引导到对本课的内容学习,不仅可以回忆苏轼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背景识记

1.新旧知识相连接,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

2.简要分析《自题金山画像》,引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3.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

(三)比较朗读——区别流派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由一位男同学朗诵本文,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

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小组合作——理解分析

1.初读课文,体会语言

2.再度课文,把握问题

3.三读课文,体会思想

以读带讲,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朗读课文,把握三个层次的问题。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

”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

(五)课堂辩论---情感体味

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

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并针对当前学生厌学、未能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六)课堂小结

最后对豪放词的特点、课文的主旨、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总结。

(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