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104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2)羽扇纶巾()

(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答案:

(1)jǐn

(2)ɡuān(3)lè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乱石穿空()故垒西边()早生华发()

雄姿英发()

答案:

冲洗杰出的或英雄的说陡峭不平的样子旧时的营垒花白的头发卓越不凡

二、课文探究导引:

1.开头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提示: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

“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

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

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词中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有什么作用?

提示: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提示: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年)年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4.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提示: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

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最后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5.后四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提示: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

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

应笑我多情。

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间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洒酒酬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

课时编号:

021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

主备人:

武传胜备课时间:

2010年12月6号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豪放词风的特点,感受词人抒写胸中块垒的豪壮情调。

2.学习本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掌握本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4.作者通过词作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作者如何把写景、咏史、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体现作者矛盾世界观的理解。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自主学习,反复研读,思考探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导入:

1、这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

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正是这一批豪杰斗智斗勇的地方,但历史的江流已将他们淹没,时隔873年后,苏轼泛舟赤壁,感慨颇多,便写下著名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品介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最能代表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词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首词。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

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

这首词是他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作。

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

二、检测预习见“导学案”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朗诵感知:

(学习诗词,需要多读,尤其是要朗读)

一读:

读准字音、句读,感知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然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读:

了解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指名朗读课文)

1、分别概括本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明确:

上阕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三读:

把我形象,体悟意境,深情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1、上阕写了什么景?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2、下阕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儒雅风流风流儒将英雄周瑜

谈笑间——自信乐观

强虏灰飞烟灭——功勋巨大

3.“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

周瑜还是苏轼?

明确:

“神游者”是周瑜。

“故国”。

课本注释说:

“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

”这里的“故国”“旧地”显然是指赤壁(当然此赤壁非彼赤壁,这只是作者的推测)。

那么,赤壁是谁的“故国”“旧地”呢?

赤壁本不属于哪一个人所有,但词里却让它归了周瑜,称之为“周郎赤壁”。

周瑜与赤壁之间的关系密切,赤壁因周瑜而闻名,周瑜也借赤壁而扬名。

由此可知,赤壁是周瑜的“故国”,而不是苏轼的“故国”。

再看“神游”。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

“神游,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

”即精神魂魄游某地,而不是亲身游某地。

苏轼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

由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句是词人苏轼的想像,大意是:

周瑜虽死而心恋故地(若死后有灵的话),精神魂魄往游东吴,游赤壁,和自己相遇,将会笑多情的“我”事业未就而华发早生。

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显示了非凡的才能(24岁为吴将,吴中称他为“周郎”;34岁指挥赤壁之战)。

而此刻词人已年近半百(47岁),被贬黄州,无所事事。

此时让周瑜“神游故国”,“笑”词人(苏轼),既饱含着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

这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

想到这,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

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用酒祭奠江月。

四读:

体会语言,鉴赏品读

1、比较下列句子与原文那个用词更好?

为什么?

n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溅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明确: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形状)

“拍”——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声音)

“卷”——波涛的巨大力量——(色彩、比喻)

2.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

不行。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还须得有儿女情长。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

五读:

融入作者的情感,感受全词的豪放气势,创造性诵读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为什么作者却选取一个出场率并不高的周瑜来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明确:

因为当时的周瑜春风得意、风流倜傥、豪放洒脱、年轻有为,而现在的自己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壮志未酬、年老无为。

作者的意图是借古代英雄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事业不成、时运不济。

周瑜:

苏轼

年轻得意仕途坎坷

儒雅风流自比命运多舛

自信乐观年老无为

事业有成

2.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

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3、他为何会有此种心情呢,我们看一看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就知道了

明确:

前期:

失意自伤低沉苦闷

中期:

随遇而安洒脱旷达

后期:

乐观豪迈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

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

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4、作者怀人,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

凭吊周瑜,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六读:

熟读成诵

四、矫正反馈:

见“巩固案”

 

板书提要

教学反思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巩固案(教师版)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镖局剽窃骠骑将军虚无飘渺B.纤维歼灭阡陌纵横绿草纤纤

C.果脯吐哺相辅相成铺张扬厉D.遏止谒见心力衰竭临渴掘井

解析:

A项依次读biāo,piāo,piào,piāo;B项依次读xiān,jiān,qiān,qiān;C项依次读fǔ,bǔ,fǔ,pū;D项依次读è,yè,jié,kě。

答案:

D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___________,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___________。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___________。

其散文成就亦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

苏轼作为一代大家,诗词、散文、书画等皆有极高的成就,应予以了解。

答案:

苏轼东坡居士“苏辛”

3.对此词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虚写。

“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

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

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解析:

开头三句大气磅礴,奔腾豪放。

虚实结合,由实而虚,从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由对自然的歌唱转到对历史英雄的赞颂。

答案:

C

4.对词中写景三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浪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浪涛之气势,更写出浪涛给人的感觉。

解析:

“卷”没有用拟人手法。

答案:

C

5.词的上阕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形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扣住“古战场”(对象)及“险要”(特点)两点。

答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词中描写周瑜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如此称颂周瑜,表明_____________。

解析:

描写周瑜的句子可从下阕里比较容易找出。

作者写周瑜是想自己也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答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作者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7.这首词上片以写景为主。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作者独自倚栏远眺,看到一双燕子在寒冷的晚云下背向而飞。

参考答案:

夏末秋初,荷叶落尽,日暮时分,秋风初起,水天相接,烟波无际。

8.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

前两句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消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心中更感孤独凄冷:

“雪满长安道”既表明了时令和地点,又渲染了一派冷寂的气氛。

后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想象朋友公度也同样会心怀思念,每天登高远望,他将会给我寄赠一枝报春的早梅。

用“一枝梅”代春色,寄托思念之情,形象具体,亲切可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9.这首诗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参考答案:

武陵人偶入桃源一事。

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

10.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词人以桃花自况,表现自己内心的高洁脱俗。

开头两句自问自答,设置悬念,又将桃花外形划出来,似梨似杏。

第三句承开头两句而来,说桃花的色,有红有白,一株双色,煞是别致,叠字简练地刻画了桃花的外部形状。

第四句则宕开一笔,描写桃花的性情,别有情味,可见此花与众不同。

以上四句由外到内,刻画了桃花形象,但并无一语道破此花究为何花,让人入其彀中。

“曾记,曾记”语言反复似提醒,似告诉,谜底似将揭开,但仍琵琶遮面,用语亲切可人。

末句则借陶文典故,言其出身。

此花原非尘世俗物,自有高洁之致。

全词咏叹桃花,从其形,从其色,从其性,从其格,咏物实是自言心性,自己不仅美丽可人,而且性情高洁。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2)羽扇纶巾()

(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乱石穿空()故垒西边()早生华发()

雄姿英发()

二、课文探究导引:

1.开头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2.词中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4.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5.后四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巩固案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镖局剽窃骠骑将军虚无飘渺B.纤维歼灭阡陌纵横绿草纤纤

C.果脯吐哺相辅相成铺张扬厉D.遏止谒见心力衰竭临渴掘井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___________,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___________。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___________。

其散文成就亦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对此词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虚写。

“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

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

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4.对词中写景三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浪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浪涛之气势,更写出浪涛给人的感觉。

5.词的上阕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形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中描写周瑜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如此称颂周瑜,表明_____________

二、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这首词上片以写景为主。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作者独自倚栏远眺,看到一双燕子在寒冷的晚云下背向而飞。

9.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

前两句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消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心中更感孤独凄冷:

“雪满长安道”既表明了时令和地点,又渲染了一派冷寂的气氛。

后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0.这首诗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11.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