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116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docx

龙源期刊网

浅析当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作者:

景玉军柳炽伟王青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年第03期

[ 摘;;;;;;;;;;要];“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概念和产业技术的创新、应用,使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既面临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局面,又面临无从着手培养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种新形势,特从理论上深入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指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思路,为该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

(2019)08-0032-02

2015 年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将高职汽车专业设置分为汽车制造类和道路运输类,其中汽车制造类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5个专业,道路运输类包括汽车运用技术与维修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专业。

但很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都较为模糊地将汽车制造类和道路运输类统一预制为汽车售后行业的技术服务等岗位。

这样笼统的人才培养设置既是汽车售后行业人才需求旺盛的客观现实需求,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不能很好适应汽车产业的无奈之举。

既憧憬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推广应用可能给高职汽车专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又深感专业发展进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感到焦虑。

对此,当前大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关于各种新形势对汽车行业和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的深入剖析还很少。

为此,本文就当前高职汽车专业面临新形势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一、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许多专家学者分析,在中国最早应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领域应该是汽车产业,未来汽车产业布局要上升到以数据和网络为核心进行产业整合和控制的层次。

同时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量超500万辆。

另外,我国政府将大力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发改委提出到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人一车一路一云”高度协同,到2035年,中国将率先建成

智能汽车强国。

上述政策、技术的激励和创新将导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势必对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一)“中国制造2025”催生“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新形势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生产过程智能机器人参与程度高,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及技术密集型。

政府为此也制定了许多计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努力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因此,高职汽车制造、装配类专业首先面临新形势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由现阶段强调学生自身制造、装配能力培养的目标转变为尽快培养学生在“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新形势下找到自身的专业、技能切合点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不断激励营运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新形势

2012 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此后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诸如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配套补贴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

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万亿,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将突破1300万辆。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如不适时对当前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可以预见若干年后无论是专业本身,还是所培养的学生都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以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保养维修为主的新形势。

(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不断创新应用的新形势

“工业4.0”不仅要整合制造环节,还要整合设计和服务,将整个产业链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化,即当前我国提出的“互联网+”,这势必使汽车除了作为产品具有生产、制造和销售、维修的属性外,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会因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其具有节点和信息源的属性,成为一数据终端,能通过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获取车本身以及车外部和其他车辆等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从而形成“人-车-路-环境”和谐统一的网络新体系,即为车联网,它使汽车具备与外界交互的能力,也使交通体系的全局优化和车辆运行的最佳状态成为可能。

车联网的产业化推广与普及将有望改变未来汽车产品的形态,带动整个产业生态格局重塑,如保险、运输物流,甚至城市的交通管理等。

而这些汽车功能、属性的延伸扩展势必是高职汽车专业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面对的新形势,但以当前高职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难以找到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切合点。

(四)低碳环保、快捷安全出行要求促进智能交通体系迫切发展的新形势

汽车使用过程中如何方便出行、低碳环保、减少拥堵和事故一直是热门话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智能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交通运输类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何从只注重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做到能兼顾促进智慧型城市建设人才培养这一新形势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汽车行业的变革,尤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带动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需求的增长,需要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新能源技术及服务的职业教育。

但就当前形势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困难,具体表现就是缺乏一套完善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新形势下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虽大,但售后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不明确

参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惯例,汽车保有量与直接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的人数比例约为30∶1,以此推算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00万辆,直接从事技术服务的人数约为17万人左右,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将相当匮乏。

但当前我国汽车新能源技术还处于由研发向应用转型的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主要还处于研发阶段,对开发设计等环节的人才需求较多,如汽车电机及控制、车载网络、电气自动化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售后行业也还不成熟完善,对可供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和岗位数量等无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无法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致使众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或仅在传统汽车维修专业基础上增加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相关课程,无法满足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汽车师资、设备与新形势要求差距大

汽车行业已不再是传统主机厂、零部件和售后参与的行业,而是通信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在大举进入的领域,从机械1.0时代、电子2.0时代,迅速进入智能化3.0时代。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在技术上不仅融入了前沿科技,而且大大拓展了技术领域,如电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型学科,相较于传统汽车势必对师资水平要求高。

但当前从事传统汽车教学的师资在电子控制、车载网络和智能控制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极为欠缺,对职业关键岗位能力和要求理解也不到位,导致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突出。

另外,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实训室要求与传统汽车实训要求差异也大,实训场地和设备需重新规划、重新购置,而且实训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无法配套新形势下的汽车实训操作设备来满足教学要求。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难度大

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技术和应用虽然发展迅速,但主要还处于研发阶段或由研发向应用过渡的阶段,而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达不到研发岗位的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对象局限性很大。

另外,既参与汽车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接纳学生数量能力又强的企业较少,被市场认可的企业则是更少;再加之地区差异,企业分布区域不够广泛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校企合作时困难重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三、结语

面对新的形势和变革,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新能源和车联网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办法来适应今后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要求,只有积极进行汽车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大量调查分析可供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方面的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和岗位数量等信息,同时加强师资在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学习,充分做好专业发展内涵建设,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把握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朱柏睿.纯电动汽车应用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7,13(6):

35-38.

[2]宋伟华.智能网联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J].重型汽车,2017(10):

33-38.

[3]许杰,龚福明.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类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

(1):

63-66.

[4]陈锡文.申双花.职业院校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

(41):

312-314.

[5]段春燕.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准入标准初探[J].时代农机,2017,44(4):

180,

182.

[6]李子云.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破解[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

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