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201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故答案为:

⑴B;

⑵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一定结合主题“酒”分析即可读出答案;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

草木阴阴。

②趁:

追逐。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

(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第一首写晚春;

第二首写早春。

(2)示例一:

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

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

示例二:

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根据“绿交加、翻萍、春去尽、桃花”等词句分析,诗歌描绘晚春景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

根据“草色遥看近却、烟柳”等词句判断是早春景色。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

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

比如选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句: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比如选择“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一句:

浓浓的树阴下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绿荫、绿水互相映衬;

小雨淅沥,翻动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摇荡着漂上了浅浅的沙滩。

故答案为:

(1)第一首写晚春;

【点评】

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是晚春景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是早春景色。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 

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

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

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⑴阴阴;

又;

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夏季。

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

这首词的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

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描写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1)夏季。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在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描写的景象。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答题时应注意,先要通读全词,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萧瑟(萧索)、荒凉;

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

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

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

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

断肠人在天涯:

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

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

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

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

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⑴①萧瑟(萧索)、荒凉;

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⑵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6.诗歌赏析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的“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深秋晚景图

(2)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1)“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副悲凉,凄凉,人生充满失意的画面上。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所以可概括为“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⑴深秋晚景图

⑵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7.古诗阅读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答案】①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所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篱下菊”,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

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

②都抒发了思乡之情。

“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

心逐南云近”,“形随北雁来”表达了江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是隋朝江总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归故乡时路过薇山亭时所作。

该诗主要通过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单独询问故乡篱笆下菊花抒发了诗人思乡欲归的急迫心情。

从表现手法分析,“遥怜故园菊”“故乡篱下菊”这两句诗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行军途中,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从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这两句诗也都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①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晴空一鹤;

秋水

(2)

【甲】诗表现了作者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乐观豪迈的心境;

【乙】诗体现了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宁静悠闲的心境。

(1)根据“晴空一鹤排云上”可知刘禹锡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是冲天而上的一鹤;

“小溪清水平如镜”可知徐玑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是秋水。

(2)《秋词》古人的悲秋,作者颂秋,秋天“一鹤凌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从而表明作者心志: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

《行秋》一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

⑴晴空一鹤;

⑵【甲】诗表现了作者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乐观豪迈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考生要对诗歌进行比较的阅读,结合诗句中的意象、理清诗人的情感。

9.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行;

早春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1)这首七言律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结构上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2)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抓住“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景物的特点描绘即可。

⑴行;

⑵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容易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描绘的情景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想象要合理,语言要优美。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

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答案】

(1)天上美丽街市图;

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