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80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原子量:

H-lC-12O-16S-32P-31Ca-40Fe-56Cl-35.5Al-27Cu–64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干冰升华B.CO2溶于水C.石油的分馏D.自制净水器净水

2.用H2O2、KClO3、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氧气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A.-6B.+4C.+6D.+7

4.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氮气B.氧气和空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氢气和空气

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D.铜线制电缆

6.下列物质中,其化学式或所属的物质类别不正确的是

名称

化学式

物质分类

A.

氯化钠

NaCl

纯净物

B.

硫酸

H2SO4

氧化物

C.

五氧化二氮

N2O5

化合物

D.

氯气

Cl2

单质

7.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8.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

470℃

80MPa

3CO2+4Na=====xR+C(金刚石),则x、R为

A.1、Na2CO3B.2、Na2CO3C.4、Na2CO3D.2、Na2O2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gOHg+O2↑B.H2O+CO2=HCO3

C.Mg+2HCl=MgCl2+H2↑D.2Fe2O3+3C=4Fe+3CO2

11.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

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其中、""表示A、B、

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

1:

3B.3:

1:

2反应前反应后

C.3:

2:

3D.3:

2:

3

12.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3O22O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①O2和O3都是单质;②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⑤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4.小宇同学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

然后向两端烧杯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铝铜合金,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该合金中铝和铜的质量比为

A.9:

19B.19:

9C.13:

1D.1:

13

15.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

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B.2∶1C.3∶4D.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25分)

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1个氢分子;2个磷原子;氧化铝;4个硝酸根离子。

(2)某化合物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3个O原子,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7.(7分)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

右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物质的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涉及的一种阴离子的名称:

(2)写出岩石圈中可能存在的任一种金属离子的符号:

(3)写出大气圈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

①2NH3:

②H2O:

③CO32-:

(5)示意图中共出现了种分子。

18.(7分)“生活即学习”、“社会即教材”,化学在衣食住行、环境能源、材料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越来越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

右图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

其中钙、铁、硒是指

芝麻酱

每100g含有:

蛋白质:

19.2g脂肪:

52.7g碳水化合物:

16.8g维生素A:

17ug铁:

50.3mg硒:

4ug

(含钙:

相当于300g豆腐;含铁:

相当于800g鸡蛋)……(提醒:

可引起部分婴儿过敏性皮炎)

(填字母序号)。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含铝粉的

防锈漆,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自我保护,表面形

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是。

(3)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

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

进行探究。

①她将上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

料是  。

(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西气东输”工程已将天然气送入丹阳,丹阳市管道煤气用户已陆续换用上天然气。

①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②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

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则进空气管的直径与原来相比应;(填“增大”或“减少”)

③1.6g甲烷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完全燃烧),生成物CO、CO2和H2O的总质量为7.6g,若要使该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还需补充g氧气。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7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若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

(3)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置序号)。

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甲烷,甲烷应从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甲烷,瓶中先装满水,甲烷应从端通入。

四、推断题:

20.(6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其中A、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且A为紫黑色,C为黑色粉末,B、E为常见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Y是一种红色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

(2)C物质在反应③中的作用;

(3)写出反应②、④、⑥的化学方程式:

②;④;⑥;

(4)我国在西汉时就有关于用铁制取Y的反应的记载,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4分)在A、B、C、D、E、F、G等物质中,通常状况下,B、C、F是无色气体,其中B是单质,F能用作气体肥料和用于灭火,E是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A+B→C②D+C→E+F③G→CaO+F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G。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五、综合题(15分)

20.I:

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

这种摩擦剂是由某种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矿石A,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其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

(1)写出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

(2)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制轻质碳酸钙粉末后,还要通过(填操作)将其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II、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本地所产矿石A的纯度,利用下图装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测定一定质量的矿石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根据密度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算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B中加入10克矿石A,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D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C管的液面上加一层油,并将分液漏斗A和试管B用长导管E连接起来。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

B

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经查,该气

体密度为ρg/L);

⑥计算气体的质量并由此求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在实验前要将矿石A全磨成粉末状,你认为他的目的是:

(2)小洁同学认为该实验的设计中最经典的是连接仪器A和仪器B的橡胶管E,你认为如果没有橡胶管E,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3)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图准备好装置,在C、D两管中装好水且液面相平,提高D管,,则气密性良好;

(4)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清判断并说明理由。

(5)实验结束时同学们才发现由于粗心,小伟将植物油加到了D管的水面上,大家一致认为由于该粗心将会导致测得的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是(填偏大或偏小)。

(6)化学老师看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后,对他们的设计方案和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他们进行启发:

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测反应前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之差来求得,于是他们又在烧杯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测定:

实验次数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矿石A的质量/g

12

12

15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120

150

100

剩余物质的质量

127.6

157.6

110.6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数记的分析和计算:

①当所取矿石A和稀盐酸的质量比时,矿石A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②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A

C

B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B

A

A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16、

(1)H2;2P;Al2O3;4NO

(2)N2O3

17、

(1)CO32-等

(2)Fe2+等(3)N2

(4)①两个氨分子②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③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5)5

18、

(1)D

(2)(略)(3)①铜或锌②在空气中灼烧(4)①甲烷②增大③0.4克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

(1)化学方程式略在集气瓶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2)化学方程式略在集气瓶口放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3)Abb

四、推断题

20、

(1)D的化学式是K2MnO4;

(2)C物质在反应③中的作用;

21.

(1)C;CaCO3

(2)2C+O22COCuO+COCu+CO2

五、综合题(

22、Ⅰ

(1)写出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_CO2____D_Ca(OH)2____

(2)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略__

(3)反应③制轻质碳酸钙粉末后,还要通过过滤(填操作)将其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漏斗

(1)使矿石A中的碳酸钙能被稀盐酸充分反应完

(2)滴加的稀盐酸会将试管B中空气排入C管中,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

(3)C、D管之间能产生稳定的液面差(4)重新实验,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

(5)偏小(6)①3:

25(或12:

100)②8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