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61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docx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7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XX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日前,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十一五”期间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加强对农业经济工作的领导。

各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到突出位置,作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良,优质高效农产品比重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增加明显;区域经济特色逐步显现,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林牧渔业在农业中比重、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均有所增加;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农产品流通市场比较活跃;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据统计:

全市20XX年作物总播种面积196.69万亩,复种指数217.82,全年粮食总产量52.20万吨,油料作物及蔬菜产量43.72万吨;生猪饲养量154.5万头,家禽饲养量1754万羽,山羊饲养量63万只,奶牛饲养量1062头;养殖水面6.53万亩,水产品产量1.64万吨;全市有林地面积32.3万亩,林木覆盖率17.2%,活立木总蓄积量60万立方米;常年白果产量4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树占地面积26.6万亩。

各项指标与2000年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XX年农民收入4093元,比2000年增760元,增加22.8%。

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这几年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农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增效显著。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

近几年来,全市在大农业内部着力提高多种经营及林业的比重。

据统计:

目前,多种经营产值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5%,比2000年增加9.3%;农民人均来自畜牧水产业收入450元左右,占来自农业收入55%左右。

种植业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面积扩大较多,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的压缩。

粮经比例达到59:

41,种植业效益年均增长8.4%。

  

(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

  各级、各地积极优化种植、林、牧、渔各业的品种结构,加快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市稻麦油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三元杂交瘦肉商品猪推广面达65%,优质率达到5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100%;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32万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2%,特种畜禽、草食畜禽、优质果品、时鲜蔬菜也得到明显的发展和提高。

  (三)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几个具有较大规模和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各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项目,全市优质稻米、优质油菜、优质小麦、无公害及草食畜禽、银杏经济林发展迅速,渐成规模。

其中双低油菜、优质小麦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近15万亩和10万亩,草食畜禽增长50%左右,其中奶牛饲养量是2000年的12倍,银杏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2万亩,扩大近8万亩。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看好,投资创办、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畜禽和特种水产养殖、林果园艺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人越来越多,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范围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

全市的优质粮油开发、特种水产、经济林果、花卉苗木、食草畜禽等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典型。

如:

市水产良种场的水产品加工;兆胜集团等银杏系列产品的开发;市农科所的外向型蔬菜订单生产;弱筋小麦订单生产;“三零”面粉、“金太阳”、“宏达”乳业、猪副产品加工;“恒鑫”肠衣等。

  (五)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

  农产品质量建设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生死存亡,近两年来逐步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重视。

市农业局在强化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市场准入等方面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创建、申报、认证、检测工作。

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9个;对8个农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

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7项、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10项,有机农业标准7个,企业标准40多个;正在建设和申报的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19个。

  (六)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持续正常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培训机构35家,20XX年上半年共培训8250人次。

全市劳动力总数51.3万人,已转移34.8万人(女性11.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7.9%。

仅市农干校近几年就举办电子操作工、电动缝纫工、家电维修、机电、农产品加工贮藏与营销等培训班共三十多期1708人,均实行了转移上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农业行政执法打假护农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严打农资违法行为,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依法执法,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目前我市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无证照经营农资的现象明显减少,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农资产品质量明显好于以往。

  二、存在的不足和主要制约因素

  

(一)地区间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

  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对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业发展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思想上的差距导致行动上的滞后。

一些地方的传统农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结构调整单纯依靠总量扩张,面积增减,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料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难以参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难以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效益较低;二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还不能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较弱;三是农产品产业化项目规模小,特色项目少,由于生产规模小,销路不畅,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增收增效的效果不显著,空间不大。

除近两年发展的大田银杏外,上千亩的高效种植项目、几百、千万元产值以上的高效养殖项目还不多见;其它高附加值项目也比较有限。

  (三)农民和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市围绕贸工农、产加销诸环节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运作灵活的社会化服务。

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查、市场引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还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完善。

如一些有合适项目的农民因缺乏启动资金而不能实施,农户贷款因无人担保尚难操作;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农产品收购过程中“优质优价”难以实施等等。

三是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中介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一方面,目前我市农业科技队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粮油和大宗多种经营的技术指导,对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所需的技术和知识相对缺乏,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一些农技事业单位、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在实业化、系列化上探索不够。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领导相对弱化,指导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缺少最直接的抓手,多数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无着落或不按时发放,有的忙于经营,致使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率也有所下降。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强化。

  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情况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还远远不相适应,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加强,也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引起更高的重视和关注。

  此外,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投入不足等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推进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重点

  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对各类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需趋势的预测,对本地优势潜力作综合分析,确定主体发展项目,逐步形成区域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带动、名优品牌和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占领和开拓市场,取得长远的市场优势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基本思路:

  按照中央、省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市农业经济升级换代步伐。

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区位优势,积极主动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把准市场需求与发挥优势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加快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经济的培育。

以绿色产业起步,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重点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着重是集中力量围绕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经济制定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优势主导产业如优质稻米、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生猪、银杏,有的优势和特色还相当明显,但是发展重点不突出,未形成明显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名优主导产品不多,而且往往是有生产优势,无商品优势或经济优势不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1、培大培强优势主导产业。

  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

今后应突出重点,大力培育我市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特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

按照“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产业区、带。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2、提高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主导产品的培育和壮大,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业,延长产业链。

着重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优势。

  第一,要培育造就市场主体,全面建设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格局不可能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难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最大效益。

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专业批发市场,拓展窗口市场,加大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开拓力度,探索各种现代营销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第二、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农民。

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要重点解决我市龙头企业偏少偏小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第三、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产加销”一体化组织。

着力形成“一个小组一个运销大户、一个村一支运销队伍、一个乡镇一个运销公司、一级政府一套市场专班、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市场”的格局。

  第四、鼓励、吸引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部门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专业基地合作,或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提倡工农、工商联手,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直接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3、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既要搞好规范、引导、服务、监督等工作,又要运用政策法规来规范订单农业,使之健康发展。

各职能部门应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群众做好政策咨询、处理合同纠纷等服务,为订单农业开辟一条快捷的行政通道。

  二是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

建设重点是市、镇两级。

要形成覆盖全国、上接农业部信息中心,下联各批发市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外通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大网络。

通过建立起高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促进我市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是全市上下采取市场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对结和市场促销活动,把本地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如银杏、生猪、稻米、优质弱筋小麦等打出去,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四是积极推进农技服务产业化。

要通过创新服务产业机制,使现有农技服务无论在服务领域、内容、方式和水平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加快实行全程服务。

通过发挥农技服务部门自身专长,与农户实行联营制、股份制,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实施绿色农业战略,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目前,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种、质量的竞争,是科技含量的竞争。

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只有通过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检测、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要确立优势专业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水平。

通过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提高品质和档次,争创名牌,扩大影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增强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要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一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人才、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

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三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普及成熟适用农业技术等示范技术。

四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改善科研条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发和推广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竞争能力。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班,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能掌握和熟练使用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四、主要措施和工作目标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

  根据国家和省今后农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与要求,首要的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江苏省既是产粮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粮食用作畜牧业和副食品工业的原料,粮食转化量大,当前粮食过剩只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必须保持粮食稳健发展。

当然,粮食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播种面积,而是注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近年来,我市粮食种植比例下降,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

但是,种植业及其品种结构调整的潜力仍很大,目前价低滞销主要是种次质劣和大路货品种,而质量高、品种优的一般还供不应求,所以要尽快提高档次和品质,增加科技含量。

今后要本着稳定稻、麦、蔬菜面积,抓好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优化调整现有作物的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名、优、特、杂粮生产,尽力扩大优质油菜、优质稻麦、优质蔬菜的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油菜及地下农产品产业。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粮油豆肥蔬菜化生产,培植和发展本地名优经济作物,以此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十一五”期间作物布局上总体建议是:

三麦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蔬菜面积稳定在20——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到2——3万亩;优质小麦扩大到30——40万亩;油菜扩大到25万亩左右;花生面积10万亩;鲜食玉米2——3万亩。

但是,根据我市各地的具体情况,既要认识到粮食生产的重要,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抓粮食生产的倾向,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品种结构

  畜牧业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70~80%。

虽然我市畜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但总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发达地区,发展层次也较低,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鼓励和支持农民积极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和畜牧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生产经营方面的灵活性,可以分散到农民各家各户进行,也可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我市部分畜牧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增加畜牧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2)深入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动物,搞好农作物秸秆过腹利用,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秸秆资源的效能。

禽类生产具有饲料报酬率高的特点,应积极发展禽类养殖,为市场提供种类多样的蛋、肉食品。

(3)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调整畜禽结构,改革饲养方式,全面推进畜牧业品种更新和技术更新。

(4)要坚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经营。

(5)加强畜禽防疫治病工作,开展重大畜禽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科学的防疫体系,有效控制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养殖户的生产风险。

  (三)挖掘水产养殖业潜力,搞好渔业生产经营。

  重点是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加大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抓好水产品包装、冷藏、运输、保鲜和销售工作,延长水体产业链;大力发展水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产业,提高水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着重围绕江水养殖、稻田养殖、鱼池混养特水、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即:

以江水暂养鲢、鳙鱼为突破口,探索一套成熟的暂养技术;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突破口,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池塘设置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斑点叉尾鮰产业化经营;以池塘混养特水为突破口,提高常规养殖效益。

着力建好沿江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通过努力,力争十一五期间畜牧水产业年均增长6%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畜牧水产业产值达15亿元,全市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上市无公害畜牧水产品占总量50%,三元商品瘦肉猪推广率达90%,占生猪总量的60%,规模生产比重达60%以上。

全市建立10个二元母猪扩繁场,以苏太母猪为主的二元母猪占栏存母猪60%以上;建立2个良种山羊繁殖场,全市波尔山羊种公羊100头以上,山羊改良率达90%;建立5个地方优质家禽种禽场,优质家禽占家禽总数90%。

全市建立30个畜牧园区即5个万头猪场、10个20万羽禽场、5个300头羊场、5个300头奶牛场、5个100亩渔塘养殖场。

申报25个无公害畜水生产基地及产品。

  (四)大力发展林业,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我市的林业生产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虽然近几年发展势头较猛,林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仅为4.2%,低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与建设林业大市的要求也不相适应,特别是作为我市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产业银杏的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开发利用还任重道远。

部分果树存在着品种老化、单产低、果品质量差等问题,所以要尽快实现经济林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目标,提高林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根据各地林业生产特点,在全市区分高沙土地区、沿靖地区、沿江地区和城郊四大区域,实施分区突破战略。

高沙土地区以银杏生产为抓手,在挖掘宜林地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林地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充分利用古银杏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沿靖地区重点抓好银杏幼林抚育和银果间套种工作,加快建设名、优、特、稀果树生产基地。

沿江地区的重点是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并做好江堤绿化、美化工作,发展江堤旅游。

城郊地区以城市林业和花卉业为突破口,巩固提高现有林业建设成果,扩大花卉生产面积,提高生产水平,做好主城区的后花园。

在搞好林业绿化的同时突破林业加工和产业化发展。

通过努力,力争“十一五”期末有林地面积:

37.6万亩;森林覆盖率:

20%;活立木总蓄积量:

93万立方米;森林采伐量:

年均952立方米。

主要产品产量:

银杏:

年均10万株;杨树:

年均100万株;白果:

年均4000吨;蚕茧:

年均287张。

加工白果2000吨,银杏叶1000吨,产值2亿元;林产品加工产值达3亿元以上;林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到8%。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