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66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基础过关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并做中国话解释呢?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

他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

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

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

许多人慕名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

金克木是他唯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

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

“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

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

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

”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

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是学界普遍推崇的。

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

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

“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

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

”金克木回答:

“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

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

何况我刚在印度待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

从此,金克木一直在大学里教书,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

(摘编自《情感读本》)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虽然只有小学毕业,没读过一天大学,但金克木先生完全凭自学精通了英语、世界语、法语和梵文,并且还到大学任教,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B.金克木只是邵可侣法文课的旁听生,但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一书却源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的讲义,这足以证明金克木在语言方面的过人天分以及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C.金克木能够到大学教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世骧和吴宓的推荐,但即使如此,他们都分别偷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说明他们也是只闻其名,对金克木的学术水平并不真正了解。

D.在印度大学中饱读佛教典籍,加上法喜老居士的倾力教授,使得金克木先生不仅精通梵文和佛典,对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也很在行,他甚至觉得到哲学系讲课更合适。

E.无论是被要求用英语讲法文,还是被安排去讲深奥的印度哲学,金克木都欣然接受,并且自信满满,他的讲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所以称他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绝非溢美之辞。

解析 金克木到大学旁听过,而且不完全靠自学。

所以A错。

陈世骧和吴宓对金克木的学术水平很了解,他们听课是由于学校给金克木安排的课和他们推荐的不一样。

所以C也不对。

D项,应是金克木在印度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

答案 BE

2.结合文本,谈谈“跻身中国最优秀教授行列”的金克木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参与《大学初级法文》教材的整理和校订。

②精通多国语言,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③饱读佛教典籍,精通梵文和佛典。

④研究并教授印度哲学。

★3.根据全文,概括金克木先生成为精通英语、世界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大师和国内某些领域中“稀缺人才”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个人的语言天赋极高。

如没有语言环境却能精通多国语言。

②对所学科目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钻劲儿,主要靠自学,肯付出巨大的努力。

如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

认真整理大学旁听时的讲义;

和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

③虚心求教。

如找私人教师教授英语,到大学旁听学法语,向法喜老居士长时间地学习梵文等。

一句话总结:

先天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以及名师点拨,造就了金克木先生的传奇。

4.金克木先生的传奇经历在今天能否复制?

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

金先生的传奇可以复制。

①金先生的成就主要是对学问有兴趣、肯付出、谦虚,这些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做到。

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有真本领,无论在什么时候,总会有用武之地的。

观点二:

金先生的传奇不可以复制。

①金先生的个人天赋极高,而且碰到的机遇又很好,这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②时代不同,人心不古,遇不到伯乐,即使有真本领,能否被发现并展示出来都不好说。

板块二 分析传主事迹,概括

传主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周有光:

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

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

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

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

他说了:

“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学,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

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

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

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

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

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

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

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

“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

来干吗?

来拼音。

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

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

联合国也要用它呢。

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

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

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

《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

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

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

这时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

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

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

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

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

周老说:

“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

”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工作。

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解析 A项,“与世无争”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说周老是“温文尔雅的斗士”。

C项,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原因是具有语言天赋、对语言的浓厚兴趣以及一个偶然机遇,而不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参见第四段。

D项,强加因果,“付出更大的努力”有误,周老对语言兴趣浓厚,而且有语言天赋。

6.从全文来看,第二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具体写周有光的事迹做铺垫;

②在内容上交代作者与周有光首次见面的时间和场合,形神兼备地描写周有光的形象特征,表达作者的敬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的哪些事迹?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留美攻读经济学,后改行从事中国文字改革,成为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

②学识渊博,通晓四国语言,参与翻译,被称为“周百科”;

③百岁过后,仍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

8.周有光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选择,找准位置。

①一次“错位”,使周老成为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像周老那样抓住机遇,定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浓厚。

像周老那样学会选择,定能打开成功之门。

平和豁达,虚怀若谷。

①遭遇诸多坎坷,周老豁达面对,不求世俗荣华,埋头钻研学问,终成一代名家。

像周老那样处世治学,必有显著成效;

②周老著作等身,却虚怀若谷,婉拒“汉语拼音之父”的美称。

像周老那样谦虚有度,人生更有魅力。

 

板块三 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开中国漫画先河

刘敏慧

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

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貌,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

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

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

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

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

“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

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

”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

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

“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

”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

“这是因为你们画得不好,丰子恺哭了。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

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

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

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他曾说: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

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

反对虚伪凶暴丑恶。

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

所以他歌颂孩子。

”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

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

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

”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

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

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

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

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

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

“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节选自《丰子恺:

文心画意 寄情予真》)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丰子恺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面深刻地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地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

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术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

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

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

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

E.本文通过记叙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情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

解析 A项,“为了更好地掌握日语”错;

B项,“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错;

D项,“这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不严密,不如将“孝道”改为“父爱”。

答案 CE

10.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案 ①勤学不辍,②为人师表,③认真严谨。

11.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教学:

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

②绘画:

用西画技巧表现中国人物。

③教子:

用“约法”方式促孩子独立思想、独立生活。

★12.在教育子女上,丰子恺主张采取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而当今社会很多人赞同“狼爸”、“鹰妈”的高压式教育,你同意哪一种?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由。

同意丰子恺的教育方式。

①有助于呵护孩子的童真。

②利于子女形成端正、高尚的人格。

③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想、独立生活。

同意“狼爸”、“鹰妈”式教育。

①童真虽可爱,却是一种幼稚,不利于孩子融入社会。

②任孩子自由发展,就是在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③孩子自制力差,需立规管束,以避免误入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