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72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

目录

摘要

(1)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1)

(一)绿色贸易壁垒内涵

(2)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2)

1.农产品出口增幅波动上升

(2)

2.出口严重受挫

(2)

3.频繁遭受退运(3)

二、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原因分析(3)

(一)内部原因(3)

1.环保意识淡薄(4)

2.农产品科技含量低(4)

3.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5)

4.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5)

(二)外部原因(5)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6)

(一)绿色壁垒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6)

(二)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7)

(三)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7)

(四)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7)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7)

四、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7)

(一)加强生态环境教育(8)

(二)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8)

(三)健全法律法规体系(8)

(四)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9)

(五)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9)

(六)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9)

(七)发展生态农业(10)

参考文献(11)

Abstract(1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参加国际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农业带来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的日益强化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快速增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本文首先通过对绿色贸易的壁垒的阐释,再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出两者的辩证关系,剖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绿色贸易壁垒内涵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亦称环境壁垒,它是指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凭借其科技优势、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由而直接或间接采取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措施。

从广义上说,它是一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

从狭义上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

它通常通过立法、环保公约、法律、法规、等技术标准来限制别国商品的进入。

从当今国际范围内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六大类[1](p23)。

建立在保护人类健康、环保、以动植物生存安全为目的,以科学、公正、公开为原则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将有利于全球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各国参加国际贸易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但从实际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在合法“外衣”的庇护下,使用更为隐蔽的手段,略带歧视性的方法来保护本国的市场。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大的农产品竞争优势,在蔬菜、水稻、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和广大的市场平台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

1.农产品出口增幅波动上升

如表1所示,2004—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达14.33%,同比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06年由于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2](p13)影响,各口岸出口产品屡遭退运,出口增幅小幅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出口增幅大幅度下降,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表1:

2004—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统计

年份

数(年)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233.9

271.8

310.3

336.2

402.2

392.1

488.8

601.3

632.9

678.3

同比增长率(%)

9.2

16,2

14.1

18.0

9.8

-2.5

24.7

23.3

4.2

7.2

占比出口总额(%)

3.9

3.6

3.2

3.0

2.8

3.3

3

3.2

3.0

3.0

2.出口严重受挫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就因为残留物超标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在不断地进行全面整改,但整改的速度跟不上绿色贸易壁垒标准提高的幅度。

以至于到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时向欧委会提交的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到2002年,由于检测出我国活性动物源氯霉素超标,而下令全面禁止进口,导致当年我国该类产品额严重下降。

尽管目前禁令已经解除,但是检测标准仍然比较苛刻。

在2011年广交会上,很多农产品参展商纷纷表示,碍于越来越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考虑放弃部分欧盟市场。

2006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由于其“暂定标准”和“一律标准”[3](p20)中的高标准致使我国当年的出口额损失了80亿美元。

此外,福建省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占比由42%下降到23%。

同年9月,浙江省蜂产品对日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75.41%和39.78%,蔬菜分别下降24.04%和16.67%,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47.04%和59.62%,2008年前10个月,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为2.7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

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使之成为正式法律。

而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也修订了若干食品及农产品新技术标准。

主要出口地区繁杂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大增。

我国农产品出口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出口严重受挫。

3.频繁遭受退运

我国出口到欧洲的蜂蜜有很多在运输途中被通知退运或者已经在超市上架销售的商品被迫下架,每年损失约70多万美元。

国内养蜂者和蜂蜜厂商对蜂蜜出口市场丧失信心,有些企业甚至停产倒闭。

广东出口的果汁、木耳、肉桂、米粉干等都曾遭其他国家退运,损失金额达64.4万美元。

我国出口的烤鳗也曾因质量不符进口国的标准而遭退运,退运比例达2%[4](p20)。

据统计,南通口岸受理退运货物申报批次由2010年的79次增加到2011年的102次,货值由545万美元增加到591万美元。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

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增加了40多个项目;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就让我国减少很多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退运,损失严重。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

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工农业造成的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

此外,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消费等环节设施和技术的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生产中污染增加,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

然而,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就目前来看,我国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只有3000多个,生产量一年约为2000多万吨,这个数字在我国农产品总量上比例太小。

2.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产品质量低、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出口多以谷物、畜产品等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创新,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较少。

再加之,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加工往往相互分离。

企业一味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而易遭受绿色壁垒的冲击。

另外,我国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落后,难以与国际接轨,受资金和技术等条件制约,农产品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农田灌溉和化肥施洒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不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达不到国际标准,也极大降低了产量。

我国制茶工业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商品,然而近年来却屡遭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我国的茶叶生产仍然停留在小作坊加工阶段,大部分企业未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过高,质量无法达到进口国质量标准[5](p31)。

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

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3.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

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无不显示出我国农产品检疫系统存在着漏洞,“苏丹红一号”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的食品中。

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摆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检验检疫系统存在着机构数量偏少、实验环境恶劣、快速检验农残有害有毒物质能力不高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等问题;此外,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安全监管机构职责混乱,既存在管理缺位现象,也存在管理重叠问题,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于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4.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

我国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农产品出口的支持政策。

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的各种标准规范不明确,才使发达国家有机可乘利用我国法律的漏洞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目前我国在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的环境条款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

且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外原因分析

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大众广泛接受,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顺应时代发展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

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此外,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控制着世界市场。

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

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产品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我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相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价格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再加上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

致使农产品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严重削弱了传统农产品的价格优势[6](p11)。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农业技术落后,仍未形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绿色生产和加工;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

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也正是各类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推行的环保标准增加了农产品出口商的交易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加入WTO后本来有望实现增长的迅速扩大,但近几年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致使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份额大量减少,根据商务部调查显示:

2005年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严重的是农产品和食品类,其中41%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

2006年农食产品是受影响的第二大行业,占我国因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直接损失总额达23.77%[7](p33),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三)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等绿色壁垒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入。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日本不允许中国的大米进入日本。

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要求达不到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这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四)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

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水稻、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严格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而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下降。

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水稻、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8](p20)。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来阻止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致使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此外,国内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的差异有时会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到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四、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加大环保和绿色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国民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鼓励公众参与各项环保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

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积极建立各种绿色组织,大力扶持绿色农业的发展,并对绿色农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倡居民实行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观念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束缚,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二)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

随着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全球有机农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目前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

从扩大出口的角度来考虑,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工作,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保、卫生安全意识,同时要简化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和规范检测项目,降低监测收费项目,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推广新技术,优化新品种,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使其能够及时应对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变化趋向。

 (三)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监督,完善检测检疫系统。

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切实实行污染者付费措施,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将重点发展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花卉、道地中药材、特色水产等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着力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尽快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有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破坏性大、污染性强的企业,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令其停产或限期整改,以此提升其绿色竞争力。

监督监测机关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切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合理提高我国农产品检验的标准,使其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在发达国家严苛的检验标准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要想突破绿色壁垒瓶颈,就要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优化出口结构。

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出口量较大,且多以农业小作坊、中小企业出口为主,出口规模较小,集约化水平低。

因此我国应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由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名优农产品出口转变,实现农业产业价值链升级,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管理,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

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把分散的小农户生产带入现代国际市场。

(五)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

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遭国外绿色壁垒阻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企业对国外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了解不够充分,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机制,致使企业缺乏出口的主动权。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组成专门机构收集研究我国出口农产品在任何国家可能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加强咨询网站的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这三大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法规、技术贸易动态等有关信息[9](p12),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引导生产,防范于未然,建立一道绿色贸易壁垒的防线,使他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障碍。

 (六)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应对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是有效措施之一。

为此,要建立行业自律规则,维持出口秩序;制定行业标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沟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协助政府解决贸易争端,这些行业协会可以定期收集国内外农产品的生产、供求、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和环保要求、贸易法规、统计数据等信息,及时整理和跟踪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及时反馈给有关企业,帮助企业熟悉进口国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同时帮助农产品企业解决因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10](p18)。

(七)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

发展生态农业是在充分的市场信息基础上改善环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及建设,提高科技水平,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同时要加大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平台上发展;提高农业品种产出、抵御灾害的能力;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得到发展,才能保证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才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总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很大,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问题,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进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胡军.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湖南农机,2011,(3).

[2]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4).

[3]孟昭香.浅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和对策[J].理论经济研究,2008,(5).

[4]李一南.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J].中国财政,2006,(9).

[5]余鹏.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6,(7).

[6]刘翠萍.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N].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06-01(9).

[7]谭蓉娟.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06,(5).

[8]于宝苹.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6-03(10).

[9]张静.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9).

[10]锁梦瑶.中国出口业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以谋求发展[J].时代金融,2013,(18).

GreenTradeBarriersonTheImpactofChina's

AgriculturalExportsandStrategies分享到

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GUFan

Abstract:

Thedevelopmentof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p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