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6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一中2018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

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

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

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2.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下图。

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  )

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D.宗法制度

3.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电脑手机B.报纸收音机

C.热狗麦当劳D.汽车电影

4.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5.李贽在《藏书》中说道: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李贽(  )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6.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

A.雅典公民崇尚自由精神

B.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C.雅典公民没有法律意识

D.雅典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7.与传统殖民帝国不同,二战后的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即金融殖民帝国,从而达到“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的目的。

这一新型帝国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是(  )

A.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8.“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运动

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10.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11.《琅玡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小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2.1903年有人指出:

“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结合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14.(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真要学美国人的做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

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

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热情和研究。

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

……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回答: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

谈谈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

(至少列举两种以上)“帝国文化兼纳的“百家”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释道”又是指哪两种思想?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4)依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1854~1921)严复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

“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会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

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

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

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

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民主化上达到高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题目中的信息“北京大学首次迎来……女子旁听生”表明女性在形式上获得了完整的教育权,有助于女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女子思想的解放和女子教育的发展,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分封制强调分邦建国,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郡县制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卷一到卷四是加强对中央的监察,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纠察、稽查、理刑、监视、巡视、巡漕等都是对中央或地方的监察,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与地理位置,即创意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流行于二十世纪的美国。

A项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时间上大致符合,但并不是美国文化的象征;C项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也大众化消费品,但并不是源于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D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创意于自欧洲,于二十世纪美国流行的大众消费品。

正确选项为D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

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

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A项表述错误,排除,李贽自身便是一位儒学家,他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D两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题干中没有能够体现雅典公民崇尚自由精神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可知柏拉图是在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批判,揭露了其弊端,故B项正确;题干中“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说明雅典存在法律,只是人们开始不将其放在心上,不能说明其没有法律意识,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对雅典的法律进行描述,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二战后美国设计的金融殖民帝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所指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项正确;A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践组织之一,C项包含A项,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属于贸易体系,而非金融体系,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同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建立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指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故选D。

9.【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即可选出D项;A项属于英国侵华战争的借口,与题干中的设问“主要目的”不符;传播宗教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排除B项;C项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晚于《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

10.【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自己的感情”,这与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相符合,故选A项。

《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1816~1848年期间法国广阔的社会图景;《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推崇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正是法家的思想,故①正确;从材料“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可以看出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方面的信息,故②正确;铭文是小篆字体,但小篆字体特点不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故③不正确;“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对秦始皇的个人功德有明显夸大之嫌,故④正确,据此答案应为D项。

1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13.【答案】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此问为开放型题目,注意史论结合,论证要严密,观点要明确。

14.【答案】

(1)有教无类;贵贱有序或克己复礼。

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书法。

“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各种思想流派;“释道”指佛教与道教(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

如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出现了大唐盛世等(如答秦汉与改革开放亦可)(4)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不同的文化应互相借鉴,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解析】问题一,私学文化指打破官府垄断的民间办学,在中国以孔子为开端,官府垄断之下,只有贵族子弟有受教育的权力,这和其有教无类思想有关,即不管什么身份,都有权接受教育。

但他又主张贵贱有序,进步和保守同在。

问题二,可联系史实举例,并联系教材得出第二小问,分析材料,释道分别指佛教和道教。

问题三,由美国学者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可知美国尊重外来文化,由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会引来唾骂说明中国排斥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是国力强盛的表现。

问题四,对文化应该兼容并包,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15.【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引领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切入视角新颖。

(1)问以历史人物的经历考查严复思想的成长背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

材料二中严复主张“治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比较。

第(3)问注意限制角度“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分析。

16.【答案】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

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解析】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相关内容。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

(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

(2)问的评述要结合第

(1)问的变化来回答。

17.【答案】

(1)变化:

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

原因:

①前因:

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②后因:

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

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

影响:

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政治倾向:

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

价值:

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克伦威尔与拿破仑,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竭力加以反对”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相应的时代背景来作答。

(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用……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和材料三中的信息“土地……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