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26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优选稿文档格式.docx

A.1903B.1908C.1913D.1924

10.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遗传C.教育D.成熟

11.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

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

12.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13.()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

A.人本主义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D.认知主义理论

14.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

中的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5.“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6.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

17.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出“鸡、鸭、鸵鸟”等,是恰当地运用了()。

A.变式B.反例C.同位概念D.以上三者兼有

18.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

19.“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

课堂纪

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

22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

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21.()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

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

22.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

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4.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2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

A.班级B.小组C.少先队D.小集团

2.在反射弧中,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效应器

33.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A.心理问题行为

B.品行性问题行为

C.性格性问题行为

D.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4.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

A.有效性B.全面性C.可靠性D.简洁性

5.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A.高效性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启发性原则

2.课程

3.后摄抑制

4.过度学习

5.自我意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为什么小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3.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法有什么要求?

4.什么是韦伯定律?

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

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

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

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

4且说:

“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

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我

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

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

“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

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

“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

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

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

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

三毛?

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

学校,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六、教育写作题(12分)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

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和观点检查自己的思维及其结

果的正确性。

思维具有批判性的人,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能根据一定的原则作出正

确的评价;

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既能坚持正确意见,又能

放弃错误的想法。

缺乏思维批判性的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

云。

2.C[解析]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有:

(1)精神分析法:

①宣泄疗法;

②领悟疗

法;

③暗示疗法。

(2)行为矫正法:

①强化、惩罚与消退法;

②系统脱敏法;

③厌恶疗法。

(3)人本主义疗法:

①当事人中心疗法;

②交朋友小组;

③支持疗法。

(4)理性情绪疗法:

①非理性信念辨析;

②认知家庭作业;

③合理情绪想象。

其中,宣泄疗法是指对家人和朋友

说出心理创伤和紧张恐惧心理,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

3.C[解析]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划分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本阶段应给学

生提供样本。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即以借助实物、模像或图表等为支柱进行智

力活动的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即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有声言语进行智力活

动的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

的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即智力活动简约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的

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4.B[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

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

5.C[解析]个体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

件反射。

6.B[解析]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

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7.A[解析]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

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是由教

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教师在教育

6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必然性、辩证性。

8.C[解析]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

的成因。

故正确答案为C。

9.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0.C[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

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11.C[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

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

12.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3.A[解析]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发展的基本概念是存在或者自我。

人本

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

14.C[解析]略

15.B[解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示范性的特点。

“师者,人之模范也”

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6.A[解析]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

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

理过程的规律。

17.A[解析]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

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鸡、鸭、驼鸟都是鸟类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恰当运用了变式。

18.B[解析]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

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这种做法对班级的正常运作会起到

不利的作用,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正确答案为B。

19.C[解析]消极型的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不积极,课堂纪律较松散,

学生心不在焉,感到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

因此,正

确答案为C。

20.C[解析]略

21.A[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2.C[解析]标准参照评价是指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

7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

23.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

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4.B[解析]杜威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

改组、改造。

25.D[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公民和军事训练,不重视人的身心协调的培养,更

重视体育而不是美学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

D属于非正式团体。

2.AD[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直

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感受器和效应器。

3.BCD[解析]问题行为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

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

不成熟行为。

4.ABC[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全面,还应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5.ABD[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三、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

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考答案]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狭义的

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参考答案]后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4.[参考答案]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参考答案]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包括三

种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重要

时期,在小学生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这一阶段也是

学生逐渐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方向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他们身上潜

8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的可能性。

2.[参考答案]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

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

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适应环境。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

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3.[参考答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

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通过演示,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

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参考答案]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量发生了变化(增多或减少),也会引

起感觉的变化。

但是,并不是刺激的所有变化都会引起感觉的变化。

只有当刺激变化到一定

量时,才能使我们感觉到差别。

能引起这种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

阈限。

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二者在数

值上成反比关系。

即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反之,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

感受性越小。

产生最小差别感觉,刺激物的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I为原刺激量,ΔI为刺激物的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常数。

这一公式就是着名的韦伯定律。

研究证明,韦伯定律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

正确的,且不同的感觉,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5.[参考答案]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

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

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

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

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地进

9行德育工作所必需的。

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没有正面教

育,疏通引导,而是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

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出最大效果。

2.[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思维方向发散出来

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

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不仅好,而且具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

六、教育写作题

[参考答案]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

教。

道德究竟可教吗?

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因为美德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

基本知识的传授;

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

榜样的树立与

环境的习染。

道德养成途径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人无

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中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学、媒体等)的影响,

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

在学校中有组织地习得的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

普通课程的学习可

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

对一般知识(非德育

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更深

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个人

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

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

道德知识偏重于教,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

立的德育过程。

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

一定作用。

总之,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

功课。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