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89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点28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盐铁论?

水旱》记载:

“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2、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

B.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

到汉武帝初1期,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4、宋人文同在《晚至村家》诗中写道:

“高原硗确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

旧裾(指衣服,代指农妇)飘风采桑去,白袷(白色夹衣,此指农夫)卷水秧稻归。

”此诗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B.古代农村经济的落后

C.田园生活的自然悠闲D.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

5、《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6、据古代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阻碍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专制思想的束缚

7、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

“是固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

“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以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

B.小农经济的困顿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C.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D.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8、《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

“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

”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9、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儒家的“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10、“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11、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了()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B.铁器已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12、据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了()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13、明朝万历年间,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这些现象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促使农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促进了佃农地位的提高

C.促使佃农所受地主的剥削大大减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4、《宋会要辑稿》载:

“(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

”这说明了(  )

A.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

B.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C.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

D.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宋代有人说:

“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

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

这一现象(  )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6、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的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17、唐初规定:

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18、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

梁惠王上》记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19、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以民为本D.以农立国

20、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

民间崇拜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请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

(2)“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请列举唐宋以来,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主要商品。

(3)明清时期,出现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的商帮。

请列举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这一政策对经济有何影响?

22、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理解:

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学术研究一致认为,在现代化之前,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小农经济较快发展的阶段,脱离农业支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但是)……高度强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

材料二徽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书最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田土买卖的契纸最多……(这些契纸又以)明清(及)以后的契纸更多。

﹣﹣周邵泉《试论明代徽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明清时期徽州田土买卖的契纸众多的背后主要是怎样一个社会群体的因素在起作用?

这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

他们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田地,是基于什么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进行思考.材料反映了铁器等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东方小农经济由于具有松散性、脆弱性,必然要求代表它们的只能是其“主宰”和高高在上的“权威”,可见此观点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明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故选C。

A、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故B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汉初,经济凋敝.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故A项正确.汉武帝初,张骞尚未通西域,因此不可能引进西域良马,故B项错误.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是魏晋南北朝,C项时间不符合,应排除.战马消耗减少,并不是马匹增加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问题,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古代农村经济落后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自然悠闲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自给自足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说明的是生产能力,故C项正确。

6、A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是固夜寝起早……民不惮劳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虽然经营效率高,但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无法与资本主义农业相比,故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有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故B选项正确;“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说法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材料“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说明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农民的辛勤劳动,未涉及土地私有制,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

从材料“秦以牛田”可知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从材料“水通粮”可知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从材料“令严政行”可知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符合题意要求。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国的人口政策。

材料反映了春秋晚期越王勾践下令对人口生育给予奖励,根据生育的男孩、女孩及多胞胎给予不同标准的奖赏,可见此阶段诸侯国鼓励人口生育,体现其重视农业和富国强兵的要求,故选D。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春秋时期争霸战争频繁,各国均要求富国强兵,儒学“仁政”思想未被采纳,故C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祭农耕藉之礼无法体现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故B项错误;皇帝笼络士子,不会以“亲耕”为手段,故D项错误。

故选C。

11、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中国古代“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造成举行婚礼多在秋冬之际,可见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故选C。

古代中国男尊女卑,农耕活动主要由男子进行,故A、D两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租佃制发展状况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明清时期租佃制发展状况和影响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分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从依附关系中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居然“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由于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并能取得实际利益,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租佃制的发展不能说明佃农地位的提高和佃农所受地主剥削大大减轻,故BC两项错误.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宋朝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土豪大姓”、“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的分析理解.依据题干“土豪大姓”、“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的大规模开发,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仍只理稻“反映出地主对的剥削仍在,看不出有没有减轻,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题干材料宋人的这种思想的主要意思是:

人(指士人)的生存和生活不可以没有田产,有了它在官场无论出仕或隐退才能自由不受拘束,可以随自己意志行事.不当官也能靠田产维持全家生活,大略保证基本生活所需,不致于为生活所迫而丧失气节.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强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考查水利工程的作用,正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并作出判断的能力.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故选D。

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

18、【答案】C

【解析】题干中“治田勤谨”反映的是农业的内容,而“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反映的家庭手工业的内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故C正确;

A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只是说了手工业这一个方面,排除.故选C.

1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这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农业,以农立国,所以答案选C。

20、【答案】D

【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虽然发生自然灾害,但民间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崇拜对农业的重视,是自然经济下对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理想与诉求的体现,故D项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1)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

(3)晋商和徽商

(4)重农抑商。

积极影响: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22、

(1)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理解:

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3、

(1)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

(2)徽商.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政治统治.在封建社会末期,抑制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较简单,熟悉教材内容即可;

(2)主要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出现了商帮,“徽州田土买卖的契纸众多”说明徽商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他们将从商业中获取的资金用于买田置地.允许土地的买卖,该时期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