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64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许多政府官员追求经济的增长,惟gdp增长论英雄,虽然经济数据很好看,但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并没有像数据那样增长,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得这种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显得没有说服力。

绿色gdp,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

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方针以及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是一条固定化,模式化的道路,是一条基于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各不相同。

要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就要根据形式的需要与时俱进,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容。

在当今环境资源挑战日益严峻、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确保我国现代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当今中国国情的重要体现。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面上的一个口号而已,需要落实到现实中。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靠某一两个人活着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就自然会实现。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但是这么多年来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不够完善,相信在新的环境保实行之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外,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领导干部身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执法队伍,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也是至关重要。

在过去,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

这些问题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彻底解决。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不仅仅要看经济数据,军事实力,人民的幸福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美好的环境正是提升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蓝天、白云、绿水,这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环境的基本印象,然而在我国许多地方,这些简单的事物却成了奢求,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也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重大的战略高度,相信在未来,蓝天、白云、绿水不会再是奢求。

第二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该加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字:

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1、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2,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

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

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1.借鉴经验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政府法制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公众三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形成政府、企业与民众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促进环境保护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进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推进政府行政的全面创新——包括干部选举制度、考核制度的创新,推行“绿色gdp”核算,根本扭转现行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遏止利益集团形成。

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规制度,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重要杠杆作用,以新的税收制度支持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2.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念

首先是要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最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上的重要体现。

它既可以保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xx恩格斯选集[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4):

284.

[2]陈家刚.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j].新华文摘,xx:

117-119.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姓名:

崔深美班级:

b1102学号:

0311110202

第三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

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

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

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

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

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

无可否认,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

在短短100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进入20世纪中叶,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

可是,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

因此,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迫切需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不乏有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建设美好社会的思想。

儒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极力主张人要节欲知足,要感恩大自然,认为人与人的和谐比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家不但主张万物都是“佛性”的体现,还主张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人类文明形式之一。

假如没有生态文明持续地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哪来我国人民丰厚的物质享受、崇高的政治信仰、高尚的精神追求呢。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他还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没有生态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谈不上社会的和谐。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是:

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又造成了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这些环环相扣的矛盾,已开始不断侵蚀着我们国家社会和谐的基础,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

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西方国家争夺选民支持的重要筹码的事实表明,生态运动已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当今世界,决定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形式和前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态问题,这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又发生了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在社会主义的苏联)、瑞士巴塞尔赞德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件、全球大气污染和非洲大灾荒,构成了“新八大公害事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要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与生态文明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1.持续开展生态教育,提高全民忧患意识。

2.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督。

(二)改变生产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努力实现从资源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改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1、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鼓励购买绿色产品。

2、追求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3、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四)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生态环境资源压力。

1、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生态承载能力。

2、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要增加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民众的生态意识。

3、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会影响到环境保护。

(五)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环境。

1、加快生态环境立法。

2、提高生态环保执法力度和公共监督水平。

(六)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1、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

2、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

3、保障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生态安全。

党和国家要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是空喊口号。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也应该真的响应国家领导人的政策,从我做起,从小时做起,大家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

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

大家很崇拜他哦。

=

5、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

6、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7、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时还有些洋幽默,很受同学欢迎。

8、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9、一开始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重点,仍然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

我认为电子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课件,它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非常大。

10、老师上课诙谐有趣,他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将复杂难于理解的过程公式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

讲课内容紧凑、丰富,并附有大量例题和练习题,十分有利于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

11、最开始,老师授课速度有些快,但是,后来学生提建议给老师,老师欣然接受并调整了授课速度。

所以,总体感觉此刻城段老师讲得很好。

12、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

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

13、李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

课堂中,他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是思维。

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了科学探索的艰辛。

14、上课时,李老师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缓和课堂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