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11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来袭。

疫情防控期间,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门要佩戴口罩B.日常家庭无需消毒

C.外出回家勤洗手D.每天开窗通风透气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锈是氧化物B.高锰酸钾是酸

C.尿素属于氮肥D.水银不是金属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稀释浓硫酸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B.洗涤剂可将衣服上的油污乳化

C.硝酸钾和磷矿粉从外观上即可区分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导电性优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可用作干燥剂

D.Al(OH)3能和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

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气球先膨胀后变小

B.反应原理为3Fe+2O2

Fe3O4

C.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时瓶底炸裂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7.ZnSO4、N4HCl、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100℃时,160gZnSO4溶液中含溶质60g

C.20℃时,0.9%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NH4Cl溶液冷却到0℃,一定有晶体析出

8.下列物质提纯所用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法

A

KNO3溶液(K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Ag(Zn)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O2(N2)

通过灼热的铜粉

D

NH4Cl溶液(Mg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B.BC.CD.D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B.

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10.取12.9g水垢样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Mg(OH)2

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

B.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

C.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

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5.6g

二、填空题

11.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1)下表为5种元素相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周期,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铝离子(

)的核电荷数(x)为_______;

③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

(2)下图为一定量的Fe、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反应中失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填粒子名称)。

②写出上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2.草酸钙(CaC2O4)可用作分离稀有金属的载体。

实验室以某工业原料(主要成分为CaO、SiO2,含少量Al2O3、MgO等)为原料制备草酸钙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滤渣A为__________(填名称)。

(3)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

(4)“沉淀Ⅰ”中,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沉淀Ⅱ”中生成CaC2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3.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1)【最新】10月,天安门城楼挂上了新国徽,使用期可达50年以上。

制作时,选用优质松木,进行了烘干、防腐、防虫、表面碳化、人工雕刻等处理。

进行“表面碳化”处理有利于木材长期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中国人实现“飞天梦”之前解决了“太空舱空气”和“太空服”两大难题。

①太空服除了要隔热、散热外,还要有通讯系统、动力系统、输送养料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

其中废气处理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将废气通过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木炭的_______。

第二步,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生成的盐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1所示:

座舱内的浑浊气体在装置Ⅰ中分离,多余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分别输送到装置Ⅱ、Ⅲ中,这一过程为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装置Ⅱ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合成氨厂和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

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某混合溶液中,可转化为无害物质,其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

①上述转化过程体现了H2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②理论上,4kgH2处理烟气后,最多可得到_______kg氮气。

四、综合应用题

14.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I探究O2的制备

(1)写出仪器E的名称:

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备O2。

组装发生装置时,需要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Ⅱ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认为:

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组成。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用其它碱的溶液代替,如_________;

(3)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3所示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

(1)取a克样品置于装置甲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氮气,关闭弹簧夹;

②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再次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足量氮气,关闭弹簧夹;

⑤再次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步骤④中缓缓通入足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依次发生以下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O2+H2O=2NaHCO3。

若小明同学将8g二氧化碳缓缓通入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

15.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用一定浓度的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对公共场所消毒。

过氧乙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化学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市售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

保存该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若以其为原料配制100kg质量分数为0.5%的稀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

(3)工业上常以冰醋酸(纯净物)、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过氧乙酸,其反应原理为:

CH3COOH+H2O2=CH3COOOH+H2O。

某同学利用该原理制备过氧乙酸溶液,步骤如下:

步骤Ⅰ:

取质量分数为5%过氧化氢溶液136g于烧杯中;

步骤Ⅱ:

向烧杯中加入冰醋酸至过氧化氢恰好完全反应(借助于某种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

计算所得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出门佩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家庭及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消毒,防止细菌与病毒滋生,故B错误;

C、外出回家要做好防护工作,要勤洗手消毒,故C正确;

D、空气的流通有助于更换室内的空气,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故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是盐,此选项错误;

C.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属于氮肥,此选项正确;

D.水银是汞的俗称,是金属,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该装置没有形成密封体系,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推动活塞时,气体压强增大,无论装置气密性如何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遭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A.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有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此选项错误;

B.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可将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磷矿粉是一种灰白色固体,从外观上即可区分,此选项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D

【详解】

A、石墨导电性优良,可用作电极,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做干燥剂,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分,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故气球先胀大,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缩小,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原理是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C、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可在试管底部放少量水,不符合题意;

D、激光手电照射可使温度达到纳米铁粉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大于7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100℃时,160gZnSO4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不能说就含溶质60g,故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所以0.9%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80℃的NH4Cl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冷却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K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Zn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溶液和NH4Cl溶液均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滤纸条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是因为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石蕊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盐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够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不降低,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纯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纯铜片硬度比黄铜片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0.D

【分析】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Mg(OH)2

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所以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

12.9g-12.0g=0.9g,设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x=2.9g,

y=2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b点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分解,碳酸钙还未开始分解,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故B正确;

C、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氧化镁和水,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

D、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m,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m=5.6g,

 

n=4.4g

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2g+5.6g=7.6g,故D错误。

故选D。

11.三Na2S13氖原子(Ne)铁原子Fe+2AgNO3=Fe(NO3)2+2Ag

【详解】

(1)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硫离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Na2S;

②铝离子(Al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2+8+3=13;则铝离子(Al3+)的核电荷数(x)为13;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则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氖原子(或Ne);

(2)①由Fe、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反应后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生成了银,反应后铁有剩余,铜没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反应中失电子的粒子是铁原子;

②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12.+3二氧化硅CaCl2、MgCl2、AlCl3(HCl)将

转化为沉淀CaCl2+Na2C2O4=CaC2O4↓+2NaCl

【详解】

(1)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显中性原则,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2)×1+x×2+((-2)×4)=0,x=+3;

(2)氧化钙、氧化铝、氧化镁等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而二氧化硅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滤渣A为二氧化硅;

(3)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盐酸过量,所以溶质为过量盐酸,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

(4)铝离子和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因此需要碱性环境,所以加入氨水调节pH,将Al3+、Mg2+转化为沉淀;

(5)加入氨水后,氯化钙不参与反应,氯化钙与草酸钠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2O4=CaC2O4↓+2NaCl。

13.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Li2CO3物理置换反应CO2+2H2

C+2H2O还原性28

【详解】

(1)表面碳化后覆盖一层碳,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可以有效保护内部木材;

(2)①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去除异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推断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因此被转化为碳酸锂,化学式为:

Li2CO3。

②气体经过分离直接得到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装置Ⅱ是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水,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

C+2H2O。

(3)①反应中氢气中氢元素为0价,水氢元素为+1价,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

②设氮气质量为x。

x=28kg

答:

最多可得到28kg氮气。

14.锥形瓶A、B、F、H

Ba(OH)2错误,步骤①中使用HCl时引入了Cl-将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丙中,确保充分吸收偏大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进入装置丙中Na2CO3、NaHCO3

【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

I探究O2的制备

(1)仪器E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常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备O2,需要固定装置,仪器为铁架台,需要加热,仪器为酒精灯,盛装药品用试管,用导管连接,故组装发生装置时,需要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A、B、F、H;反应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原理为

(一)[实验结论]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生成沉淀即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故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用其它碱的溶液代替,如Ba(OH)2。

(3)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故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步骤①中使用HCl时引入了Cl-。

(二)

(1)步骤④中缓缓通入足量氮气的目的是将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丙中,确保充分吸收。

(2)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乙,水蒸气会进入丙,故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3)装置丁是干燥管,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故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进入装置丙中。

[拓展延伸]反应的关系式为

,8g氢氧化钠恰好和4.4g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0.6g碳酸钠,10.6g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消耗二氧化碳质量是4.4g,而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剩余二氧化碳质量是3.6g,因此二氧化碳不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15.

(1)1︰2

(2)密封、低温保存;97.5(3)148g

【详解】

(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3)=1:

2,故填:

1:

2。

(2)过氧乙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化学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保存该溶液的方法是密封、低温保存;

若以其为原料配制100kg质量分数为0.5%的稀溶液,设所需过氧乙酸质量m,则100kg×0.5%=m×20%,m=2.5kg,水的质量为100kg-2.5kg=97.5kg,故填:

密封、低温保存;97.5。

(3)设CH3COOH的质量为x

消毒液的质量:

12g+136g=14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