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78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危机Word文件下载.docx

[编辑本段]

  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

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

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

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

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经济政策错误

  ★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自然灾害

  ★全球化的后果

  ★金融政策错误

  1.经济危机原理

  人类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是有人口、资源、科技水平这几个要素决定的,这几个要素从长远来看会有此消彼长的变化,但在某一时间段内却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内由人口、资源、科技水平所决定的经济总量是有限的。

打比方说一个村子有几亩地,几十人,仅能使用畜力耕种,这样无论村民怎样努力,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只能在同一个水平徘徊。

同样道理,工业社会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虽然要复杂得多,但受人口、资源、科技水平等要素的制约,创造出来的经济总量同样也是相对有限的,经济总量迟早会到达当时的顶峰。

  经济总量到达顶峰对于自给自足的所谓小农经济来说,生产多了就吃多点,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但同样的问题放在工业社会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却是件坏事。

  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生产者本身不需要自己的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拿到市场上交换,完成交换过程,经济才能正常运转,问题就出在这里,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生产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本品,另一类是消费品。

至于消费品衣食住行人人都需要,资本品是用以扩大再生产的商品,土地、厂房、机器等,资本品却不是人人都要,只有投资者觉得有钱赚,他们才会出钱购买。

  最理想的情形是,投资者一直觉得有钱赚,消费者信心爆棚,这样经济就健康成长,所有人赚钱。

但问题是理想和现实是两回事,因为前面说过经济总量是相对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扩大生产下去。

  具体表现在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的话,在经济总量到达顶峰时期你会发现地租越来越贵了,原料也同样越来越贵了,工人的工资也涨了,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利润就越来越少,几乎所有行业情况都差不多,照此情形发展下去,估计你会明智地停止投资,或者干脆关闭工厂,拿着钱炒楼炒股炒黄金等等,从投资者变成投机者,吹涨危机前的经济泡沫,所以每次经济危机前经济都会看上去空前的繁荣,但事实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下降到最低点,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济泡沫最终的结果是破灭。

  最后是没有人拿钱出来投资了,当人们的钱不用来投资时,成市场对于资本品需求就会急剧减少,造成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经济危机连锁反应,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

  自1847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生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直到二战以前,平均每隔10年左右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换言之,以当时人口、资源、科技水平条件,经济总量平均每10年左右到达一次顶峰。

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总是在最繁荣的时候,急剧下降,到了谷底,投资者又重新获得利润,经济又开始上行,周而复始,形成周期。

  2.经济危机必然存在

  只要是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都存在经济周期,都会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

一百多年来人们作过各种尝试,试图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马克思的办法是干脆抛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转为计划经济,的确可以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但计划经济事实上造成的后果比经济危机还要可怕,估计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试图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的代表人物还有凯恩斯,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不过还没有要抛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么极端,主要是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凯恩斯主义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诱导了投资,增加总需求,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作为支持,加大货币发行量是最常用的手段,我们知道经济总量到达顶峰之后是不能再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停滞不前再加上通货膨胀,“滞胀”了。

  凯恩斯主义之后是新自由主义兴起,新自由主义解决了凯恩斯主义所造成的问题,但没有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最近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可以说明新自由主义的局限,现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又重拾凯恩斯主义,大规模救市,如果成功,我们很有可能重新遭遇“滞胀”,但“滞胀”比“衰退”大概还好些。

  当然存在意外的情况发生的可能,前面说过决定经济总量是人口、资源、科技水平几个要素,其中科技水平是最主要的变量,也是决定经济总量最主要因素。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扩大经济总量,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期,改变原来的经济周期,这是最好的结果。

上一次科技革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所开拓的发展空间使经济一直发展到现在才到达顶峰。

下一次技术革命是会什么呢?

新能源?

生化技术?

谁知道。

  还有当今世界区域间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这本来说明世界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发达国家似乎更喜欢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对于初级资源的兴趣也远大于培育新兴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兴趣,加之文明的隔阂与冲突,人口与科技不能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人类社会要创造出一个平等且接近理想模型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道路还极其漫长。

人类社会还远没有具备控制经济危机的能力,所以经济危机会像冬天一样如期而至。

  3.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但共同点是:

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

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

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

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

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过去我们讲:

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但是现在应该讲:

某个特定行业,例如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资本家利用体制监管不力的漏洞或者垄断地位,拼命剥削整个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工人(他们自己的工人往往一同发财)。

造成本行业价值虚增,由社会买单。

使得全体公民相对贫困,买不起房产,股票等被他们操控的产品,造成需求衰退的连锁反应。

  现代经济危机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虚假财富过剩。

一个价值10万元的房子被炒到100万元,这90万元就是虚假财富。

制造这些虚假财富的效果和制造这么多假币一样危害社会和经济。

现在每一百元货币中至少有70元是在房地产中和股票中,二者真正价值不足7元。

换句话说,每流通的100元中就有至少60多元的假币。

如果这个假币不被认出来,就一直在流通,人们都以为自己有100元。

但当这60多元假币被认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我只有30多元,财富缩水了60多元。

经济危机就是假币被认出来的时候。

  政府预防现代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要像打击假币一样打击虚假财富进入流通。

  从本质上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劳动分配的不公平。

市场体制具有两极分化的弊端,自由竞争自由分配不但会提高生产力,也会导致劳动成果的不均衡分配。

不均衡分配,是符合规律的,而且是公平的,就像羊吃草,狼吃肉一样,有多大能力得多少钱,享受哪种质量的生活,但是当狼连草都想霸占了的时候,那经济危机就来了,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低收入者,本身能力就不足,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本与他们抗衡,资本家还不是想怎么就怎么?

狼难道还赶不走羊?

  虽然,这次经济危机是由次贷危机造成的,但是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大量的资本无法创出利润,所以,资本家鼓吹贷款,甚至贷款给那些次级贷款人来产生虚假的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导致虚假繁荣。

  所以,政府存在的根本目的应该是:

一、发展生产力,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二、保证公平,别让狼把羊的草都吃了,那样,大家都会饿死的。

  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

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

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这个期间,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或称经济周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一个周期都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不同的阶段。

战后的周期虽然发生了某些形态变化,但四个阶段的交替仍然是周期的基础。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

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

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

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又反过来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暂时强制地缓解这一矛盾。

但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

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

  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主要是由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决定的。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必然会引起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从而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群众的购买能力,扩大消费资料市场,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

同时,它又会引起新的一轮生产过剩,为下一次经济危机提供物质基础。

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把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合起来看,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本,平均大约10年左右就需要实行更新,固定资本的这个平均的生命周期,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间隔时间创造了物质基础。

  不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没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其经济危机也是不规则的。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不够发达,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还没有能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时的英国频繁出现过1788年、1793年、1797年、1803年、1810年、1815年和1819年的经济危机,但它们的出现和交替是没有规则的,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危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或地方性的。

只有当大机器工业发展到对整个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程度时,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危机才逐渐转变为波及一切主要工业部门、震撼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危机,就是最早一次这样的危机。

  固定资本的更新固然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对危机间隔时间的长短有重大影响,但也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了。

上述论断,对于1825年以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有效的。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决定周期长短的因素,除了固定资本的更新以外,还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在当代,不能只用固定资本更新这样一个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当代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

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至于战后究竟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严格说来,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

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

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

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

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

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

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

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重大发展。

由于2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不稳固性,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致命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

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

危机给各国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灾难,激起了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使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高涨。

资本主义国家内罢工运动、群众示威和农民运动重新高涨起来。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

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法西斯组织相继出现。

各国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在经济和政治上普遍加强了国家干预和专横统治,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

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美、法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1936年秋分别签证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

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30年代的大危机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发人深省,给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它告诉人们,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

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要清醒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三,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从根本上摒弃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和转嫁手段,在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显重要。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

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但在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

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

所以一般仍称之为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机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

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

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

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