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00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电工程系

通信地址(邮编)

成都市郫县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

611730)

教学与技术专长

数控技术

负责人更换原因

不更换

工作简历

(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984年~1998年四川建筑机械厂担任产品设计、工艺编制,技术革新等工作,技术负责人;

1998年至今成都工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担任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

2000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职务,2007年12月评聘为教授职务;

1994年11月~1994年12月到日本村田机械犬山工厂,培训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修理;

1999年~2001年与重庆大学、重庆长安集团科研合作,参与重庆市科委课题“CIMS模式下产品创新系统研究”;

2002年~2003年东南大学访问学者,参与江苏省十五重点攻关项目“CK1420系列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

2008年~至今成都创施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兼职技术顾问;

2008年~至今成都邦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兼职技术顾问;

2008年~2009年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参与了由瑞典林业工业资助的研究项目:

树皮锅炉的设计和结构优化,过程控制;

2010年~至今成都久和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兼职技术顾问;

2012年~至今开江县科技顾问团专家。

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承担本课程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项);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成果)(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三年承担本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学生总人数

时间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1

专业课

6

160

2009年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2

4

148

2010年

146

2011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2周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届数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6+4

5

800

课程设计

2周/学年

专业实习

实习

1周/学年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12周/学年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成果

“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负责人)

教育部

2010年09月

“高职高专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工业和信息产业部

2010年09月

“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共享型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

省教育厅项目

2012年04月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精品开放课程

2011年11月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教材建设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1

“高职高专以科研促教学四题”

《中国成人教育》

2012年04期

2

“瑞典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教学的借鉴与实践”

《科学时代》

2010年20期

3

“数控技术:

培养的岂止是蓝领”

《高校招生》

2007年7期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三等奖

校教育学术交流征文

2010年12月

技术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

项目名称

本人所起作用

“机用平口钳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研究”

开江县科技项目

2012年06月

负责人

“小型低倍聚光光伏系统技术及设备”

成都创施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05月

“新型塔机传动机构研制”

成都久和传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的在线监控系统”

2009年11月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技术论文:

署名次序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直接数字控制机床远程故障诊断及监控系统”

《机械科学与技术》

独撰

2008年3期

“用图像控制模块实现物流运输装置的远程控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7年3期

“DNC控制方式的数控机床状态监控系统设计”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7年9期

“基于图像和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自导小车系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第一作者

2007年17期

“故障诊断及远程服务系统在数控系统中的集成”

《机械工程师》

“图像处理技术在系统运动分析和控制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化》

获得的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第三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四川省教育厅

2009年09月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09月

郫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郫县

2009年04月

获得的专利:

专利名称

“智能化临床输液配药机安瓿瓶夹持装置”

国家专利局

2011年01月

“智能化临床输液配药机安瓿瓶敲击机构”

2011年03月

“智能化临床输液配药机”

2011年05月

“手自一体自动双水洁具”

2007年11月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含兼职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

领域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签字

机械

工程

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

曹凤

1963.4

主讲教师

郭成操

1972.7

副教授

机电一体化技能证书

制造

杨显宏

1971.3

机械工程

王付军

1981.8

讲师

数控铣高级工

董军辉

1976.4

刘平

1955.4

高级工程师

教师资格证

实训教师

唐庆

1966.7

数控加工考评员

罗彬

1976.9

二级技师

潘玉松

1986.8

助教

计算机高级调试员

陈昌华

1952.2

高级技师

外聘兼职

技术骨干,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赵军

1969.12

宁江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代军

1974.6

数控加工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工艺组组长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资格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优秀教育技术骨干配置、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双师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

课程专职教师通过实践经验、认证、培训等途径全部都具有了双师资格和企业背景,双师比例为100%。

兼职教师3人来自企业技术领导和技术骨干,负责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与课程设计等教学工作,所有专兼职教师在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方面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0:

3。

(2)知识结构、学缘结构

课程组成员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8名,其专业有机械工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数控加工、计算机技术等多种专业,学缘结构比较广泛。

(3)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组成员基本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职业资格,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

(4)年龄结构

课程负责人年龄48岁,教学队伍新老结合,年龄结构合理,队伍建设注意知识更新和队伍更新,吸收和引进青年教师,并建立了青年教师指导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

(5)优秀教育技术骨干配置、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优秀教育技术骨干配置:

李华志教授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14年,调入学校后14年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和优势,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获得“第三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曹凤教授,具有22年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和管理以及两次赴美国、加拿大学习研究的经历,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陈昌华高级技师为全国劳模和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学历进修

根据本专业发展规划,要求每名教师明确自己的职称学历发展计划。

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1963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能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因此,教学团队每名年青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学历进修计划。

2)国内外重点院校的访问学者

课程教学团队中有多位教师已完成国外、国内访问学者的学习。

继续鼓励骨干教师以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内外高校进修。

教学团队成员都制定有自己的访问学者计划,每年有1-2名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企业进修学习。

3)科研方向的确定

根据本专业发展规划,要求每名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对教师科研目标和经费提出明确的要求。

团队教师也积极申报和参加纵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团队成员100%主持和参加了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超过了学校科研管理规定中对各职务教师的科研积分的要求。

4)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训练

重视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尽可能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团队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

团队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内职业教育及学术交流会,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把握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

教学团队每学期安排对兼职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以强化外聘兼职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他们在教学及管理中的工作规范,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坚持“传、帮、带”指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和学术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进行相应职业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建设,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等实际生产活动。

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培训。

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能力。

教师实行双岗双责双流动(在实习工厂,按企业的责任考核;

在学校按教师责任制考核)的培养方式,每年到企业兼任岗位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使教师参与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100%。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2010年“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2)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数控技术专业综合改革”。

(3)2010年工业和信息产业部教改项目“高职高专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探索”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5)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共享型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12年“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高教学会二等奖。

(7)“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2009年获川渝高校实验室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8)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高职组),荣获四川省二等奖。

(9)2010年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项目“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10)2012年“打造协同创新型高职高专数控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对机械类、近机类、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所需能力的培养起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门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编制工艺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决实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注重就业需求、岗位知识和技能,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落脚点。

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依托机械制造行业,校企全程合作,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重点,针对在数控加工工艺的典型工作任务,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

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教学团队针对“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零件为载体,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课程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对于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单元都以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来进行,每个学习单元设计了难、中、易三个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并提供若干真实零件的加工任务,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

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若干个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等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数控加工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走访机械加工企业,深入数控岗位进行岗位职能与工作过程调查,从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出发,明确课程专业能力:

设计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

方法能力:

能完成决定和计划、能独立学习。

社会能力目标:

具备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用工作中的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方法、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来表达。

工作对象:

在加工中要操作的机床,要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等。

工具:

指机床、刀具、编程手册等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工具。

方法:

指完成任务的表现方式,如工艺编制方法、程序编制方法等。

工作组织:

指工作过程中采取的工作方式,本领域主要采用培养工作责任心、交流能力等的小组分工协作方式。

工作要求:

主要指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符合机械加工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体现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要求;

符合操作安全规范、工作现场符合质量体系标准;

符合成本节约要求等。

学习情境设置思路:

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情境设置设计。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作为一个学习领域,教学中采取基于工作系统化的情境教学,学习情境的学习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从最初的教师“手把手”的教,到后来的学生大胆实践,最后熟能生巧,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的“手脑并用”,最后达到“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目标。

(3)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

通过多年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实践训练体系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内涵是较为丰富的。

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建设实践的深入,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的研究。

主要开展了“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建设,数控专业建设为载体的工业和信息产业部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高专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育厅数控技术专业综合改革。

针对大企业和外资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中小企业需要技术型人才的现状,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方向;

选择了适用的教学模式;

构建了创新教育体系等。

(4)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从2005年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一直进行持续建设和更新完善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网上学习教学内容、网上自测系统、实验指导、作业习题、课程设计、考试系统、实操培训、电子教材、考试题库、自学辅导资料、PPT课件、学术文献、案例更新、全程上课录像等。

现正按照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进行转型升级。

4.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等:

(1)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夹具、工艺规程设计、数控车削和车削中心的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和铣削中心的加工工艺、其他数控加工方法简介。

通过大量实例的讲述,重点突出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思路和关键问题,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基本掌握编制工艺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加工工艺为主线,有关内容以服务于主线作为取舍的原则。

讲述的内容注重就业需求,岗位知识和技能,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落脚点。

该课程可适用于高职高专、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近机类、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习,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以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

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单元设计。

对于适合于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按照零件的表面特征,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将课程分为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被嵌入到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逐步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职业技能。

2)按工作过程系统设计教学组织,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本课程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技能,教学组织按工作过程系统设计,即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在每一个步骤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通过“做中教”,“做中学”,融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

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模式,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内容。

3)课程考核采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考核采用结果与过程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成绩与能力评价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学生分数,而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对复杂机械零部件进行扩展创新提出工艺编制的新思路。

所以在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使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均围绕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岗位关键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资格考证大纲的要求,采用模块化结构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针对具体项目设定课程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方法,对每个模块分成若干工作任务进行教学。

综合课程目标、训练项目两方面设计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教学针对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零件加工所涉及的工艺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