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48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docx

江苏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九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考向一 线线角与线面角

1.(2017·南京期初)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中,侧棱PD⊥底面ABCD,PD=DC,点E是线段P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P与BE所成角的大小;

(2)若点F在线段PB上,使得二面角F-DE-B的正弦值为,求的值.

(第1题)

2.(2017·苏北四市摸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C=∠BAD=90°,AD=AP=4,AB=BC=2,M为P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P,BM所成角的余弦值;

(2)点N在线段AD上,且AN=λ,若直线MN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λ的值.

(第2题)

3.(2017·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四边形ABCD为菱形,A1A=AB=2,∠ABC=,E,F分别是BC,A1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EF,AD所成角的余弦值;

(2)点M在线段A1D上,=λ,若CM∥平面AEF,求实数λ的值.

(第3题)

4.(2017·南通一模)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C1D1的中点,Q为棱BB1上的点,且BQ=λBB1(λ≠0).

(1)若λ=,求AP与AQ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直线AA1与平面APQ所成的角为45°,求实数λ的值.

(第4题)

考向二 二面角问题

5.(2017·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调)如图,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AB=2,点M,N分别在PA,BD上,且==.

(1)求异面直线MN与PC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N-PC-B的余弦值.

(第5题)

6.(2017·南通三模)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SD⊥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DC=∠DAB=90°,SD=AD=AB=2,DC=1.

(1)求二面角S-BC-A的余弦值;

(2)设P是棱BC上一点,E是SA的中点,若PE与平面SA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CP的长.

(第6题)

7.(2017·盐城三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平面PAD⊥底面ABCD,且△PA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C=,点M在PC上,且PA∥平面BDM.

(1)求直线PC与平面BDM所成角的正弦值;

(2)求平面BDM与平面PA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第7题)

8.(2018·南京期初)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AD,AD∥BC,AP=AB=AD=1.

(1)若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求BC的长;

(2)求二面角B-PD-A的余弦值.

(第8题)

9.(2018·苏北四市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1,AA1=2,E,F,G分别是AA1,AC和A1C1的中点.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

(1)求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F-BC1-C的余弦值.

(第9题)

考向三 综合问题

10.(2017·无锡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D∥BC,∠BAD=∠CBA=90°,PA=AB=BC=1,AD=2,E,F,G分别为BC,PD,PC的中点.

(1)求EF与DG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M为EF上一点,N为DG上一点,是否存在MN,使得MN⊥平面PBC?

若存在,求出点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0题)

11.(2018·苏州一模)如图,已知矩形ABCD所在平面垂直于直角梯形ABPE所在平面,其交线为AB,且AB=BP=2,AD=AE=1,AE⊥AB,且AE∥BP.

(1)求平面PCD与平面ABPE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2)试问:

线段PD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直线BN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若存在,试确定点N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1题)

12.(2018·南通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已知△ABD,△BCD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E为BD中点,且AE⊥平面BCD,F为线段AB上一动点,记=λ.

(1)当λ=时,求异面直线DF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当CF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时,求实数λ的值.

(第12题)

 

专题十九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所以DA,DC,DP两两垂直,故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因为PD=DC,所以DA=DC=DP,不妨设DA=DC=DP=2,

则D(0,0,0),A(2,0,0),C(0,2,0),P(0,0,2),B(2,2,0).

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E(0,1,1).

所以=(-2,0,2),=(-2,-1,1),

所以cos<,>===,

从而<,>=.

因此异面直线AP与BE所成角的大小为.

(2)由

(1)可知,=(0,1,1),=(2,2,0),=(2,2,-2).

设=λ,则=(2λ,2λ,-2λ),

从而=+=(2λ,2λ,2-2λ).

设m=(x1,y1,z1)为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取z1=λ,则y1=-λ,x1=2λ-1.

所以m=(2λ-1,-λ,λ)为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

设n=(x2,y2,z2)为平面DEB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取x2=1,则y2=-1,z2=1,

所以n=(1,-1,1)为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二面角F-DE-B的正弦值为,所以二面角F-DE-B的余弦的绝对值为,即|cos|=,

所以=,即=,

化简得4λ2=1,因为点F在线段PB上,所以0≤λ≤1,

所以λ=,即=.

(第1题)

2.

(1)因为PA⊥平面ABCD,且AB,AD⊂平面ABCD,

所以PA⊥AB,PA⊥AD,

因为∠BAD=90°,所以PA,AB,AD两两互相垂直.

如图,分别以AB,AD,AP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由AD=2AB=2BC=4,PA=4,可得A(0,0,0),B(2,0,0),C(2,2,0),D(0,4,0),P(0,0,4).

因为M为PC的中点,所以M(1,1,2),

所以=(-1,1,2),=(0,0,4),

所以cos<,>===,

所以异面直线AP,BM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因为AN=λ,所以N(0,λ,0)(0≤λ≤4),

则=(-1,λ-1,-2),=(0,2,0),=(2,0,-4).

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

则即令x=2,解得y=0,z=1,

所以m=(2,0,1)是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直线MN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所以|cos<,m>|===,

解得λ=1∈[0,4],所以λ的值为1.

(第2题)

3.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为直四棱柱,所以A1A⊥平面ABCD.

又AE⊂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1A⊥AE,A1A⊥AD.

在菱形ABCD中,∠AB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E是BC中点,所以BC⊥AE.

因为BC∥AD,所以AE⊥AD.

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C(,1,0),D(0,2,0),A1(0,0,2),E(,0,0),所以F.

(1)=(0,2,0),=,所以·=1.

从而cos<,>==.

故异面直线EF,A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设M(x,y,z),由于点M在线段A1D上,且=λ,

则=λ,即(x,y,z-2)=λ(0,2,-2).

则M(0,2λ,2-2λ),所以=(-,2λ-1,2-2λ).

设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n=(x0,y0,z0).

因为=(,0,0),=,

由n·=0,n·=0,得x0=0,y0+z0=0.

取y0=2,则z0=-1,

则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n=(0,2,-1).

由于CM∥平面AEF,则n·=0,

即2(2λ-1)-(2-2λ)=0,解得λ=.

(第3题)

(第4题)

4.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1)因为=(1,2,2),=(2,0,1),所以cos<,>===.

所以AP与AQ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由题意可知,=(0,0,2),=(2,0,2λ).

设平面APQ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z=-2,则x=2λ,y=2-λ.

所以n=(2λ,2-λ,-2).

又因为直线AA1与平面APQ所成角为45°,

所以|cos|===,

可得5λ2-4λ=0,又因为λ≠0,所以λ=.

5.

(1)设AC,BD交于点O,在正四棱锥P-ABCD中,OP⊥平面ABCD.又PA=AB=2,所以OP=.以O为坐标原点,,方向分别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1,-1,0),B(1,1,0),C(-1,1,0),D(-1,-1,0),P(0,0,).

故=+=+=,==,

所以=,=(-1,1,-),

所以cos<,>==,

所以MN与PC所成角的大小为.

(第5题)

(2)又=(-1,1,-),=(2,0,0),=.

设m=(x,y,z)是平面PCB的一个法向量,

则m·=0,m·=0,

可得令x=0,y=,z=1,即m=(0,,1).

设n=(x1,y1,z1)是平面PCN的一个法向量,

则n·=0,n·=0,

可得令x1=2,y1=4,z1=,即n=(2,4,).

所以cos===,

则二面角N-PC-B的余弦值为.

6.

(1)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0,0,0),B(2,2,0),C(0,1,0),S(0,0,2),A(2,0,0),

所以=(2,2,-2),=(0,1,-2),=(0,0,2).

设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z),

由n1·=0,n1·=0,

得2x+2y-2z=0且y-2z=0.

取z=1,得x=-1,y=2,

所以n1=(-1,2,1)是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SD⊥平面ABC,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n2=(0,0,1).

设二面角S-BC-A的大小为θ,

所以|cosθ|===.

由图可知二面角S-BC-A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S-BC-A的余弦值为.

(2)由

(1)知E(1,0,1),则=(2,1,0),=(1,-1,1).

设=λ(0≤λ≤1),则=λ(2,1,0)=(2λ,λ,0),

所以=-=(1-2λ,-1-λ,1).

易知CD⊥平面SAD,所以=(0,1,0)是平面SAD的一个法向量.

设PE与平面SAD所成的角为α,

所以sinα=|cos<,>|==,

即=,解得λ=或λ=(舍去).

所以=,||=,

所以线段CP的长为.

(第6题)

7.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PAD为正三角形,作AD边上的高PO.

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AD,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PO⊥平面ABCD.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同理可证CD⊥平面PAD,则CD⊥PD.又PC=,PD=2,故CD=3.

以AD中点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OP所在直线为z轴,AD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A(1,0,0),B(1,3,0),C(-1,3,0),D(-1,0,0).

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N.因为PA∥平面MBD,平面APC∩平面MBD=MN,

所以MN∥PA,又N是AC的中点,

所以M是PC的中点,则M.

设平面BDM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因为=(-2,-3,0),=,

由n·=0,n·=0,得

令x=1,解得y=-,z=,所以取n=.

(第7题)

(1)因为=(-1,3,-),设PC与平面BDM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

所以直线PC与平面BD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易知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0,-3,0),设平面BDM与平面PAD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φ.

则cosφ==,

所以平面BDM与平面PA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8.

(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因为AP=AB=AD=1,

所以A(0,0,0),B(1,0,0),D(0,1,0),P(0,0,1).

设C(1,y,0),则=(1,0,-1),=(-1,1-y,0).

因为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所以|cos<,>|==,

即=,解得y=2或y=0(舍去),

所以C(1,2,0),所以BC的长为2.

(第8题)

(2)设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z),

因为=(1,0,-1),=(0,1,-1),

则即

令x=1,则y=1,z=1,所以n1=(1,1,1).

因为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n2=(1,0,0),

所以cos==,

所以由图可知二面角B-PD-A的余弦值为.

9.

(1)因为AB=1,AA1=2,则F(0,0,0),A,C,B,E,C1,

所以=(-1,0,0),=.

记直线AC和BE所成的角为α,

则cosα=|cos<,>|==,

所以直线AC和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设平面BFC1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

因为=,=,

所以

取x1=4,得m=(4,0,1).

设平面BCC1的一个法向量为n=(x2,y2,z2),

因为=,=(0,0,2),

所以

取x2=,得n=(,-1,0).

所以cos==.

根据图形可知二面角F-BC1-C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F-BC1-C的余弦值为.

10.

(1)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B(1,0,0),C(1,1,0),D(0,2,0),P(0,0,1),

因为E,F,G分别为BC,PD,PC的中点,

所以E,F,G.

所以=,=.

设异面直线EF与DG所成的角为θ,

则cosθ==.

所以EF与D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10题)

(2)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因为=(0,1,0),=(1,0,-1).

所以取x=1,得n=(1,0,1).

因为M为EF上一点,N为DG上一点,

若存在MN,使得MN⊥平面PBC,则∥n.

设M(x1,y1,z1),N(x2,y2,z2),则 ①

因为点M,N分别是线段EF与DG上的点,

所以=λ,=t,

因为=,=(x2,y2-2,z2),

所以且 ②

把②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M,N.

11.

(1)因为平面ABCD⊥平面ABPE,平面ABCD∩平面ABPE=AB,BP⊥AB,所以BP⊥平面ABCD.

又因为AB⊥BC,所以直线BA,BP,BC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以BA,BP,BC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则P(0,2,0),B(0,0,0),D(2,0,1),E(2,1,0),C(0,0,1),则=(2,-2,1),=(2,0,0).

因为BC⊥平面ABPE,

所以=(0,0,1)为平面ABPE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y=1,则z=2,故n=(0,1,2).

设平面PCD与平面ABPE所成的二面角为θ,

则cosθ===,

显然0<θ<,所以平面PCD与平面ABPE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设线段PD上存在一点N,使得直线BN与平面PCD所成角α的正弦值等于.

设=λ=(2λ,-2λ,λ)(0≤λ≤1),

所以=+=(2λ,2-2λ,λ).

(1)知,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0,1,2),

所以cos<,n>===,

即9λ2-8λ-1=0,解得λ=1或λ=-(舍去).

故当点N与点D重合时,直线BN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第11题)

12.连接CE,以EB,EC,EA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则A(0,0,),B(1,0,0),C(0,,0),D(-1,0,0).

因为F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且=λ,

则=λ=λ(-1,0,)=(-λ,0,λ),所以F(1-λ,0,λ).

(1)当λ=时,F,=,=(1,-,0),

所以cos<,>==.

(2)由

(1)知,=(1-λ,-,λ),

设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因为=(1,0,),=(1,,0),

由n⊥,n⊥,得

化简得取n=(,-1,-1).

设CF与平面ACD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cos<,n>|==.

解得λ=或λ=2(舍去),所以λ=.

(第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