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65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docx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1、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

图3.2-4示

4、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3、试验的过程。

4、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2、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3、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4、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

有关概念:

 

物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

用f表示

2倍焦距:

用2f表示

注意事项:

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

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

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3、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

课本P63示

总结: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图3.4-3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

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

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

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完成课本练习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5、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

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

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

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

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

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

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完成课本练习。

7、我还想知道……?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8、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9、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

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教师:

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课本70页试验:

图4.4-1示

结论:

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

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

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4.1-2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

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

怎样使用?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

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

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0、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11、课本后练习

二、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12、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13、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

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

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

A、38℃;B、37℃C、36℃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

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6

3)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35

4)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

5)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

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温度/℃温度/℃

(海波)(蜡)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

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Ø

固体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Ø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Ø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Ø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4、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15、课本后练习。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6、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7、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

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

温度是______的。

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

A、液态;B、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

里去了?

学生猜想:

〔……〕

进行新课:

1、探究:

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

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问题:

衣服干了是否沸腾现象?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

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现象:

课本81页的想想做做。

4、液化:

举例说明: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8、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19、课本后练习。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

20、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1、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

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进行新课:

1、试验:

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

(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Ø雪的形成

Ø卫生球变小

Ø

灯壁变黑固体

3、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气体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第二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难点:

3、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4、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

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

谁最快最好!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问题:

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由有什么疑问?

教师:

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

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

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

秘的电的世界吧!

进行新课:

1、电流与电路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录像(电子运动)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

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

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

(2)、电路: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

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2、电路图:

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

就是电路图。

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学生动手:

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教师更正、规范如下:

3、电源和用电器:

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

持……录像(电源)

(1)、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

如电池、发电机

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

……录像(用电器)

(2)、用电器:

消耗电能的装置。

如电灯、风扇把电能

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讨论:

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绝缘体有哪些?

结论:

观看录像(导体),总结结论。

5、电流的方向:

观看录像(电流的方向),得到结论:

电流方向:

正极→用电器→负极

简介电灯、二极管的电流方向。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