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3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docx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慢性病与急性传染病的比较:

二、

三、慢性病的特征:

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的疾病可视为慢性病:

1.患病时间长期;

2.病后留下功能障碍;

3.疾病的原因常引起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4.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置;

5.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

四、我国的慢性病: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里异常和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

我国慢性病居前五的疾病:

高血压心脏病胃炎类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

五、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时间分布

1.地区分布

2.人群分布

3.病种构成

4.慢病自然史:

无危险阶段危险因素出现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体征出现劳动力丧失

5.危险因素

六、慢性病的社会危害:

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七、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个人——良好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的培养与建立讲究精神心理卫生适当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居住环境加强食品卫生。

社区——危险因素收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生活方式健康促进社会动员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污染噪声污染

2.二级预防:

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早发现早诊断:

普查筛检。

早治疗:

专科医生诊治控制病情。

早隔离早报告:

防止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蔓延建立慢性病的报告制度

3.三级预防:

在疾病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防止伤残:

积极治疗力争残而不废防止再次残疾康复:

心理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咨询

八、慢性病筛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病例

2.及时发现处于高危因素的人群或个体

3.早期发现病原携带者

4.研究疾病的自然史、验证假说或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九、慢性病筛查主要内容:

个人健康史体格检查:

血压体重和身高皮肤检查乳腺检查睾丸检查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

一十、慢性病筛查的原则:

1.拟筛检的疾病应是危害当地人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拟采用的筛检方法和技术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易为群众接受

3.有较高的筛检效益和临床使用价值

4.拟筛检出的疾病病史明确、具有较长的可识别的潜伏期

一十一、周期性健康检查:

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的个体化的健康检查。

内容:

40-64岁年龄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病、肺癌、脑血管病、乳腺癌、肠癌、阻塞性肺部疾病,重点检查与此相关项目;

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病、脑血管病、阻塞性肺病、流感肺炎、肺癌、肠癌等。

健康检查的慢性病和不良行为:

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结肠直肠癌肝癌肺结核糖尿病吸烟体力活动不足

一十二、慢性病筛查异常结果的处理:

提供生物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资讯和支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进一步的筛查列入随访对已确诊的病人要按照医嘱进行随访分发与筛查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资料根据需要和可能对一些有共性的异常结果实施临床预防项目

一十三、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

1.支持或解释:

支持的对象主要是病人,但也包括长期照顾病人的家属

2.告诫或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对慢性病的诊断和处理设计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

3.处方在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工作中,全科医生除了开处方外,更多的是做好病人用药的参谋,特别是一些长期应用而不能擅停的药物

4.转诊这对全科医生和病人都起到支持和保证作用

5.随访由医生提出,病人认可的连续性观察

6.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

7.预防

8.慢性病检测

1.社会病的特点:

公共性产生根源复杂性严重危害性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或公共卫生问题

1.试述自杀的一般预防措施

自杀包括:

自杀死亡自杀准备自杀计划自杀意念

(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系统。

(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如认为想自杀的人不会向别人暴露自己的自杀企图,向别人谈起自杀不过是想威胁别人;认为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的行动;认为有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人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特别是不需要使用精神药物;认为危机的度过意味着自杀危险的消失;认为自杀未遂者并没有真正的死亡愿望,事实上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死亡愿望非常强烈,只是自杀方法不足以致死或者被及时救起。

(3)减少自杀的机会加强武器管理,特别是枪支管理;加强有毒物质的管理;加强对危险场所的防护和管理。

(4)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5)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6)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

2.简述吸毒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宏观政策方面的考虑

(1)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

(2)把预防青少年吸毒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

(3)实行综合治理的禁毒战略

(4)坚持依法禁毒。

(5)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

(6)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

吸毒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普通公众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口号、招贴画等。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有关毒品和毒品危害的课堂教育。

二级预防为针对易感人群主要是高危人群的预防,。

这种预防活动重在促进预防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抵制毒品的能力。

三级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毒品需求,是针对已经吸毒的人群而进行的,包括为吸毒者提供脱毒(戒毒治疗)、康复、重返社会、善后照顾等一系列的服务,以期减少吸毒人数,降低吸毒者对毒品的需求,预防吸毒的各种并发症。

3.试述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一,要积极努力形成健康的性观念,提倡健康的性行为。

第二,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各种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推介正规的治疗机构为性病患者服务。

第三,要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

第四,对性病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

一、社区的五大要素:

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是: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命质量;创建健康社区;促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综合服务

全科医学的特点:

人格化服务连续性服务综合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

3.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4.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5.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6.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

7.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

五、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保护和促进健康为出发点应具备六位一体: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一体式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述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六、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

一般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门诊出诊(上门)服务急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长期照顾临终关怀电话网络咨询服务转诊服务医疗器械租赁服务与便民服务契约制服务

七、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要点:

(1)从解决“短缺”开始,到规模失控;

(2)指导思想上的偏差;(3)基层卫生单位的特有功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4)基层卫生人员知识陈旧,距离全科医生的要求差距大;(5)居民健康意识低,自我保健投入少。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

 

69.风险的特征:

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不确定性④损失性

70.疾病风险的特殊性表现为:

①严重性②复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71.保险的四个核心要点

①经济补偿是保险的本质特征

②补偿基础的合理预测和合同关系

③补偿费用来自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所组成的保险基金

④补偿的结果是风险的转移和损失的共同分担

72.医疗保险系统常有的副作用

①逆向选择②道德损害③诱导性消费④风险选择

73.医疗保险基金筹集

(1)基本原则

①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②多方分担原则③基本医疗保障原则

(2)基金来源

①政府财政资助②用人单位(雇主)缴纳③个人(家庭)缴纳④基金投资收益

(3)筹集模式

①现收现付模式②完全积累模式③部分积累模式

74.医疗保险费用支付

(1)支付类型

①按照支付主体分类:

需方支付和供方支付

②按照支付时间分类:

预付和后付

③按照支付对象分类:

向需方和供方

(2)医疗保险需方支付

①扣除方式②共付方式③限额方式④混合方式

(3)医疗保险供方支付

①按服务项目付费

②按人头付费

③按病种付费

④总额预付

⑤定额付费

⑥一体化方式

75.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模式

(1)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三大体系: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补偿

五大支柱: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保险、护理保险

优:

①明确了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责任,强化自我保健意识;②强调社会互助共济,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体现社会公平;③在法定的大范围人群中实现疾病风险分担,提供有力的剪辑保障;④政府在医疗保险中担当中介及仲裁的角色,能较好地协调保险各方的利益,管理成本较低

缺:

①无法解决“代际转移”的问题;②医患双方费用意识淡薄,导致医疗费用过快增长;③对预防保健重视不够;④不同社会医疗保险组织之间存在显著的缴费和补偿水平的差异

(2)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优:

①政府财政是卫生经费的主要来源,能筹集到大量稳定资金,社会共济能力强;②保险覆盖全体公民,医疗服务基本免费,社会公平性高;③政府直接调控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能力强;④全科医生服务按人头付费,有利于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

缺:

①卫生服务提供者缺乏经济动力,服务效率低下;②卫生费用筹资渠道单一,国家财政负担较重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优点:

实行多贡献多受益体现效率原则;医疗保险体系多元化,对需求反应灵敏;主要由市场调节,减轻政府组织与经营的负担

缺陷:

社会公平性差卫生资源大量消耗和医疗费用飞速上涨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优点:

个人纵向积累,较好解决医疗费用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政府负担较轻

.缺点:

公平程度差;互助共济、共同分担风险的实现程度较低。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

(1)对于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只有充分的认识人群健康状况和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才能找出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

(2)对于卫生决策和管理者,有助于制定改善社会卫生的措施,动员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人群的健康。

(3)对于外部资助者、干预措施的实施者,可用来针对性的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干预措施。

也可以有效的评价某一个局部地区的社会卫生的需要和需求,评估卫生系统的绩效,促进卫生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

包括两大方面:

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2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

③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

④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收集资料的工作

⑤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56.社会卫生专科评价资料的来源

(1)文献资料

①生命统计资料

②人口普查资料

③卫生服务常规登记

④疾病登记

⑤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

(2)调查和监测的资料

57.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①单一型指标

②复合型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2)健康因素影响指标

人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卫生保健指标

58.卫生政策

总政策:

路线和策略

基本政策:

政策和方针

具体政策:

策略、计划和措施

卫生政策:

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与策略、政策、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既包括卫生领域内的测试,也包括卫生相关领域的措施,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

59.卫生政策的特点

①利益与价值倾向

②目标取向

③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

④功能多样性

⑤过程及阶段性

60.卫生政策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

②调控功能

③分配功能

61.影响政策问题构建的因素

①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

②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③政策的倡导者

④自然灾害

⑤政治时机

⑥新的政治角色进入

⑦社会文化的影响

⑧重要人物的影响

62.政策(符合客观实际、有解决的可能性、符合政治事件发展的规律)方案的制定过程

①确定政策目标(具体明确;有效协调;与手段统一)

②设计政策方案

3备选方案的选定

原则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能最少地消耗各种政策资源;

能对多种风险具有最大的应变性;

能在政策实施中产生最小的负面效应

2方案的论证

4方案的合法采纳

政策的实施:

执行(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调整(政策的实施不能长期依靠法律的强制性,需要靠目标群体的逐渐认同和内化)

63.卫生政策分析方法——利益相关集团分析的步骤

①确定利益相关集团

②估计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以及政策目标对其利益的可能影响

③评价利益相关集团动用资源的能力

④判断各个利益相关集团的立场

64.全球社会卫生策略

全球社会卫生目标“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初级卫生保健”

其主要内容是

①重申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来获得最大可能的健康

②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和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包括两个方面:

①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中心

②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总体目标:

①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事提高生活质量

②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

3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重大行动:

①与贫困作斗争,不仅仅死为贫困人口提供他们赖以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机制让他们能够通过自救改变生存的环境。

采取卫生干预措施,打破平困和不健康的恶性循环

②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包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需哦需要的环境。

通过社会行动促进健康,通过媒体形象倡导健康

③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

卫生部门要敏感地意识到各个部门的动机,以便与之协调,实现在促进人类健康目标的一致性

④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65.初级卫生保障的基本原则

①合理布局②社区参与③预防为主④适宜技术⑤综合途径

66.初级卫生保障实施策略

(1)基本任务

①促进健康:

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

②预防:

在发病前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③治疗:

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展,早期发现,朝气真的,及时治疗

④康复:

病人症状和体征已经出现,防止并发症和残疾,加强康复

(2)基本要素

①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②基本的环境卫生

③妇幼保健,包括计划生育

④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⑤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⑥目前主要卫生问题及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⑦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

⑧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67.我国社会卫生状况

①人群健康状况(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存在明显地区差异;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变化,呈现新特点)

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状况;卫生服务状况;行为与生活方式)

③21世纪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人们要求不同;人口老龄化;农村;防病治病;城镇化;西部大开发;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加入WTO的影响)

68.我国社会卫生策略

目标: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

①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②加强疾病防治与预防保健

③加强中医药和医学科研工作

4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预防保健费用低、效果好,是卫生工作低投入、高效益的关键所在。

(3)中西医并重。

与世界上很多地区对传统医学加以压制的对策相反,中国一直强调中西医并重。

中医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卫生服务,对当地的居民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依靠科技与教育。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突出重点,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医学基础性研究等方面,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新突破,使我国卫生领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动员全社会参与。

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大创举。

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可以概括为:

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和社会监督。

动员全社会的参与,还包括动员社会和社区资源。

(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是卫生工作的最终目标。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健康的劳动者是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卫生工作必须以维护劳动者的健康为宗旨。

 

43.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关注的问题是①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即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②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根本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重点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供给,卫生服务利用三者间的关系。

44.我国卫生服务的进展

①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

②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的进一步拓展

③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

④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研究分类:

①卫生系统研究;②卫生工作研究(工作开发研究,目标评价研究);③防治效果评价;④行为医学研究

45.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①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②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③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应;知识和技术)

④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⑤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⑥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46.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

①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

②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

③分门别类地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

(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

(3)实验性研究

(4)数学模型方法

(5)系统分析法

(6)综合评价法

(7)投入产出分析法

(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47.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1)卫生服务要求

反应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决定的。

①公众对政府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希望、要求和建议等;②可以在专门组织的健康询问调查中收集居民的卫生服务要求

(2)卫生服务需要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一句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和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3)卫生服务需求

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①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②没有需要的需求

(4)卫生服务利用

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结果。

(5)三者之间的联系

①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

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但实际上,一方面,人们可能由于前述的种种主管或客观的原因,不能或没能使需要转化为需求而未去寻求卫生服务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资源有限、配置不合理,以及存在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无论是有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还是没有需要的需求,都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实际满足与否及其满足程度取决于卫生服务的供给量。

②当供大于求时,去求将会得到满足;但供大于求往往会导致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足,如人员、床位、仪器设备等的闲置造成的利用效率低下。

③当求大于供时,需求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就会出现等待就诊、等待住院以及得不到规范服务的现象。

④为了改善广大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能力和公平性,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同时,通过采取建立事业的健康保障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开源节流,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杜绝不良的就医和行医行为、开展公众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等措施和方法,使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能更多地转化为需求,才能在卫生资源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

48.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指标

①疾病频率(度)指标(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②治病严重程度指标(两周卧床率,两周活动受限率,两周休工休学率,两周患病天数,失能率,残障率)

49.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指标

①门诊服务利用(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②住院服务利用(住院率,人均住院率,未住院率)

③预防保健服务利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

50.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①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与利用量

②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③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影响因素:

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②社会经济因素

③文化教育

④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⑤医疗保健制度

⑥气候地理条件

⑦行为心理

⑧婚姻与家庭

51.卫生服务资源

(1)卫生人力资源

①数量②结构(年龄,专业,职称)③分布

(2)卫生人力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