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397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docx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选择题

1.三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细胞的种类可能有(  )

A.2种

B.4种

C.2种或4种

D.2种或4种或8种

2.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的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分子数(无阴影)和染色体数(阴影)在1、2、3、4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

假如没有发生变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A.1B.2

C.3D.4

3.(2016年江西南昌调研)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4个四分体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4.(2015年河南安阳检测)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5.下面是关于果蝇细胞分裂的三个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e~f段

B.图乙染色单体为0,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C.图丙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

D.图甲中,c~e段细胞易发生基因突变

6.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如果处于这四种分裂期的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应是卵巢,图乙表示的细胞名称是极体

C.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在图甲中如果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2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b基因的染色体是5和6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

7.(2015年河北石家庄模拟)观察四分体时期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

A.生发层B.幼嫩的柱头

C.幼嫩的花药D.成熟的花药

8.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9.(2016届山西临汾三模)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0.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各时期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C

(1)图A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B所示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图C的________段。

(3)图D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D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

(4)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基因型为AB的配子时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D

 

12.狗的皮毛颜色有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为黑色狗(AaBb)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示意图,图中1位点为A,2位点为a,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细胞可推断,该狗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常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____条。

(2)若基因型为AaBb的雌狗,产生了一个AaB的卵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褐色狗与一只红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黑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__________。

(4)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图2所示,该过程表明: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让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则:

①如果F1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F1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2015年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研究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2.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

D.伴性遗传不一定有交叉遗传现象

3.(2016年黑龙江宝山区一模)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     B     C     D

4.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5.(2015年浙江卷)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6.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7.(2016年河南郑州一模)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设相关基因为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可判断暗红色基因为显性基因

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交的F1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1∶1

8.(2014年山东卷)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9.(2015年江苏徐州模拟)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bbB.BbC.XbYD.XBY

10.如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图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或者DdXeY

C.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16

D.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3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辽宁沈阳一模)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

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图1图2

请分析回答:

(1)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

从变异类型分析,此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Ⅳ三体的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____________条(写出全部可能性)。

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_____种配子,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

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①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项目

无眼

野生型

F1

0

85

F2

79

245

据此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可利用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让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Ⅰ.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Ⅱ.若子代全为__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12.(2015年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题图中的________片段上。

(2)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①如果子代全表现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片段上;

②如果子代雌性全表现为不抗病,雄性全表现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片段上;

③如果子代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片段上。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C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为2种(AB、ab或Ab、aB),故三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为2种或4种。

2.B 解析: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期的核内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

3.C

4.A 解析:

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到达每一极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是来自双亲的染色体(“1黑1白”),而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且两组非同源染色体正好是来自双亲,所以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正确,D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其亲本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与丙细胞的相同,所以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C错误。

5.C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甲中的de段;图乙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即图甲中的bc段。

6.B 解析:

图中的四个细胞是同一动物体的细胞,由此可以判断图甲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因为图丙是不均等分裂,所以如果这个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该器官应是卵巢,图乙是均等分裂,说明图乙是极体,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图甲中的1和5、2和6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相同的子染色体,所以基因是相同的。

7.C 解析:

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幼嫩的柱头进行的也是有丝分裂;成熟的花药里面的细胞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只有幼嫩的花药,才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便于观察四分体时期。

8.D 解析:

根据题意,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

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故D正确。

9.B 解析:

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则存在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16条(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错误;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生殖细胞,也可能是极体,D错误。

10.C 解析: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因不包含同源染色体,因此甲图中左边的染色体不是X染色体;若乙、丙都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则BC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HJ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图乙中的CD段形成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的曲段形成原因是细胞质凹陷形成子细胞,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11.

(1)4 

(2)f~g

(3)1 1/2 如下图所示:

(4)如下图所示:

解析:

(1)图A所示细胞内每种形态的染色体为4条,因而有4个染色体组。

(2)图C曲线中c~e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e~f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f~g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B所示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丝点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对应图C曲线中的f~g段。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遗传物质复制前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y1),随着DNA复制的完成,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y2),该比例持续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又变为1,可据此画出曲线。

(4)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则形成基因型为AB配子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其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染色体组成应为①和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移向细胞质较多一极的染色体含有的基因为AB,据此可画出细胞分裂图像。

12.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12

(2)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3)1/8 (4)酶的合成

(5)①F1中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中部分雌雄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1.C 解析: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B

3.D 解析:

A项细胞中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性染色体组成是XY,该细胞可表示父亲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故A存在;B项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根据染色体上所携带基因情况,该细胞可表示夫妻双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故B存在;C项细胞的X染色体上既有B基因,又有b基因,可表示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C存在;D项细胞是男性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与父亲的基因型不同,故D不存在。

4.C 解析:

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正常男性为XY型,所以男性主要与Y染色体有关,而基因型为XX和XXY的果蝇都发育成雌性,说明其性别与两条X染色体有关。

5.D 解析:

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因此,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

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所以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4种表现型,C错误。

由于Ⅲ7患甲病,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基因型为XaXaY,其父亲为XAY,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正确。

6.C 解析:

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母亲为携带者(XBXb),父亲色盲(XbY),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XbXb,XbY。

子代共4个孩子,正常的一定是男孩;携带者一定是女孩,色盲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

所以他们的性别是两男两女或三女一男。

7.D 解析:

F1的基因型为XAXa、XAY,其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AY)∶2(XAXA、XAXa)∶1(XaY),故D错误。

8.D 解析:

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概率相等。

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1/2XA1、1/4XA2、1/4XA3。

Ⅲ2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产生的配子为1/4XA1、5/8XA2、1/8XA3,故Ⅳ1为XA1XA1的概率是1/8。

9.D 解析:

本题首先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Ⅱ3号女性患病,其父亲Ⅰ1号和儿子Ⅲ1均患病,故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C正确;然后依次代入A、B项也符合题意;若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2母亲正常其儿子Ⅱ1也应正常,故该病不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D错。

10.B 解析:

由Ⅱ5和Ⅱ6生育Ⅲ10患病女儿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Ⅱ8的基因型为DdXEXe,则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16,Ⅲ13的乙病基因最初分别来自Ⅰ2和Ⅰ3。

11.

(1)脱氧核苷酸(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bYb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3)①野生型 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和无眼的比例为3∶1)

②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野生型

12.

(1)Ⅱ2

(2)XDYD、XDYd、XdYD、XDY

(3)①Ⅰ ②Ⅰ ③Ⅰ或Ⅱ1

解析:

(1)因为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所以,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上。

(2)由于不知道大麻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到底是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的Ⅱ1区段上,所以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是XDYD、XDYd、XdYD、XDY。

(3)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Ⅱ1片段上,则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XDY,后代应是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Ⅰ片段上,则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①XdXd×XDYD,②XdXd×XdYD,③XdXd×XDYd,后代情况分别是①子代全表现为抗病;②子代雌性全表现为不抗病,雄性全表现为抗病;③子代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