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94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降水量

0.1-9.9

10.0-24.9

25.0-49.0

50.0-99.9

100.0-249.9

≥250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

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是指:

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

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

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

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

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

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

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

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

胶水、洗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

食用油、水银、汽油等。

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洗洁精等),搅拌后会发现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

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盘子放了洗洁精之后容易洗的原因。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4、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5、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

压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

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时(压力减小),可以看到气泡增多。

往里推时(压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气泡减少。

16、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汽水中的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1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8、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后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9、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0、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搅拌)、(加热)、(切碎)、(加入更多的水)。

21、把固体物质(切碎、放入热水中,并且搅拌),这样物质溶解的速度是(最快)的。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2、【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的准备】量筒、烧杯、天平、小匙、

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

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

③、一次只加一份食盐,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除去最后一次不能溶解的那份,计算出共溶解了多少克。

【研究结果】在20℃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够溶解(36克)食盐。

23、一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24、一杯饱和盐水,杯底还有没溶解完的盐,(继续加水),杯底的盐还会继续(溶解)。

25、我们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溶解在水中的(固体物质)。

26、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这个方法叫“日晒法”。

28、【加热蒸发实验】

29、【酒精灯的构造】

30、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因此我们通常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31、酒精灯操作注意事项:

①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②熄火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③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④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签名)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

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签名)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皮筋拉得紧,发出的声音高;

皮筋拉得松,发出的声音低。

(签名)

3-3.拨动琴弦时,粗的琴弦比细的振动慢,琴弦越细,声音越高;

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3-3.往开水瓶里倒水,空气越来越少,振动也越来越快,声音也就越来越高;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5.声音可以在固体(木头、铁轨、线、听诊器等)、液体(水)、气体(空气)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为了让声音传播得更远,可以在发声的物体上加一个喇叭口一样的东西。

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声音的本领:

固体>

液体>

气体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3-5.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

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3-7.降低噪声的措施:

采用吸声隔音材料;

地面布置地毯;

在门窗上吸声隔音效果好的窗帘;

在机器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安装垫片;

安装两层的玻璃窗。

 

(资料:

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签名)

实验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材料:

鼓、泡沫塑料粒、尺子、橡皮筋、音叉等。

过程和方法:

1、将泡沫塑料颗粒或米粒放在鼓皮上,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进行观察:

用手轻轻触摸发声的鼓皮。

2、把钢尺放置在桌面,将尺的三分之二伸出桌沿,并用手按住钢尺靠桌沿边的剩余部分,拨动钢尺,进行观察。

3、找一个空盒子,把橡皮筋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皮筋,进行观察。

4、用槌轻轻敲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看到橡胶粒在鼓面不停地跳动,手感到鼓皮在振动。

2、发声时尺子在上下振动。

3、皮筋来回振动。

4、发声时的音叉会使水槽中的水向四周溅起来。

实验结论: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整理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3.人的呼吸器官有: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4-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和养料,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达到输送更多氧气和养料的目的。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我有8个)、犬齿(我有4个)、臼齿(我有20个)。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大肠

小肠

食道

口腔

犬齿

门齿

臼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