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83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docx

杨村小学科研课题成果申报

剑阁县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研究”

成果报告

剑阁县杨村小学:

王兴文罗梦江陈丽宇梁冬生舒邦伟

我校承担的县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研究》于2010年12月申报、立项(剑教研〔2010〕21号)并开题,随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年来,课题组探索有效阅读方法的教学理论,以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重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发展为宗旨,分三阶段进行了有序实践和探索,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12月顺利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是教育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小学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居里夫人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关注阅读,注重阅读,对阅读中隐含的悬疑就会刨根问底,追根求源。

在他们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文学的探索兴趣,建构了好奇阅读、设疑阅读、领悟阅读的心理。

在这一心理活动中,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如同身临其境,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

既采摘了文本中的精髓,又超越了文本,实现了自我认知价值的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中小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国家未来栋梁的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对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视已经早就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

如何获取呢?

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

阅读指导分为课内、课外两方面。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

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因此学生学习积累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

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

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目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百花齐放,成果丰富的阶段。

特别是对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小学生阅读指导的途径、方法的研究也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也较过去更为强烈,。

但总体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问题表现在: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

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

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

2.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

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综合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课题研究是我校课程研究的需要

1.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任何学习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知识,更需要具备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阅读。

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具备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交流。

俗话说:

“授之以鱼可以食一日,授之以捕鱼一技可以食一生。

”因此,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需要我们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总结。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虽然随着教育的改革,知识的更新,文化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知识、文化都十分重视,尤其是对孩子的成长特别关注。

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期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打下一个好的阅读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输于别人。

但是,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关注孩子更多的是吃饱穿暖,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很少、特别是课外阅读的辅导,更是少之又少。

我校始建于1955年,位居剑阁东南边陲,五十余年来,学校在风雨沧桑中几经更迭,在艰难中励精图治,稳步发展。

2009年,学校“5.12”地震后重建于龙鞍山,在全新且优越的环境中再次昂首奋进。

学校师生600余人,共13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30人,学科严重不配套,教师任务繁重,班额较大,教学管理过程不规范,教学评价单一化,教师的观念尚未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普遍存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未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方法也没有较大改进,学生阅读的效果也不高。

2.课外阅读存在问题。

(1)观念落后。

虽然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有的甚至优越于城镇,但农村人的心态、观念仍较落后,许多农村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

教师“一心只教圣贤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实,这些都是应试教育衍生出来怪胎。

由于应试的局面,学生未能获得大量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

(2)课外读物少。

我们有的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课外读物,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小洋房装饰得富丽堂皇,但孩子却没有一个书房,没有一个书柜;家庭购买的书,除了大量的《每日一练》、《AB卷》之外,只是几本关于写作技巧、写作指导方面的书——家里那些现代化的设施形同虚设,没有一点“书香”之气。

学校的图书利用率不高,大批的好书束之高阁,躺在书库里睡大觉,部分学生手头却是空空如也。

(3)阅读无氛围。

农村里,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己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作业之余,学生便以看电视、玩游戏来打发时间,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其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指导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更谈不上花时间去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课外书成了老师口头上的奢侈品,而教师对学生有否阅读的监控也缺少有效的办法,放任自流的现象相当严重。

(三)研究的特点

本课题的特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乐于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一)关键词的界定

“有效阅读”是指有效果的阅读。

即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的阅读效果的阅读,是卓有成效的阅读。

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效”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达到“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

课外有效阅读方法就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达到“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的方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研究,唤醒农村小学生阅读意识,培养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有效阅读习惯以及有效阅读方法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读书生活状态,着眼未来,探索课外阅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3.探索出课外有效阅读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引领和指导的研究,树立学校教师的“大阅读”意识和提高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生活的指导能力,实现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2.探索出农村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的方法。

三、研究成果

(一)成果内容

1.认识成果。

(1)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理论,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

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关键期理论,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得多。

(2)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

“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他还认为:

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2.操作成果。

(1)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课外阅读存在的原因。

为了具体而真实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等,掌握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可行资料。

我校课题组认真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分年级、分学科,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A.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很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

可见,由于应试教育,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

B.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调查表明:

2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0%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

其中3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老师的要求。

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

C.适应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然而,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20%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4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

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学生课外读物匮乏。

D.学生对阅读方法掌握不够。

我们常说:

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

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

(2)探索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策略。

A.创设书香校园氛围。

a.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通过书香班级评比,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

每学期,结合读书节评选出书香班级。

评选的同时进一步细化书香班级建设要求:

要注重实效,做到实处,不要光注重形式美观,不注重实用,要确实让学生在班级读书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b.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通过图书角的建设,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师生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带来了自己最爱看的图书,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同阅读的良好风气。

c.开展红领巾广播站活动。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延伸,是学生运用知识,学会迁移的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开展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勤练口、笔的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广播站活动。

通过对班级一些优秀学生的辅导,加强了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习惯,不断积累。

同时影响身边其他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鼓励学生每周坚持写日记,这些都是孩子心灵放飞,心花绽放的见证。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逢周四,红领巾广播站就会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看的书籍或他们的习作。

B.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a.合理定位课外有效阅读中的师生角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课改下的今天,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情境中平等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教师应致力于组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

b.明确课外有效阅读中学生的自我定位。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阅读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

”这一思想,正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它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的全过程。

其实这也是新课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C.积极开展生本教育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

托尔斯泰指出:

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能把人的生命力调动起来,一个人对一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兴趣就会高涨,就会积极思考,认真观察,想象力就会丰富,记忆力就会增强。

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做法:

a.提高认识,孕育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浓厚的兴趣是意志的趋向,是求知的动力。

科学家谈家桢说:

“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也很可能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入口”由此得出,阅读课外书也不例外。

首先以老师自己学习的体会、名人读书的事例,向学生讲述较强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阅读兴趣,是使阅读成为其乐无穷的道理。

再向他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和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阅读课外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添生活的乐趣。

b.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教师利用每天午自习的时间,为学生诵读一些时事新闻、有趣的故事、经典的诗文、精彩的语段,用以刺激学生阅读欲望;还利用班队课,积极开展朗读比赛和故事大王演讲赛,大大丰富了学生阅读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

课例一:

班级:

5.1教师:

陈丽宇

活动目的:

通过一则新闻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网络情境中,引入课外阅读学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一个QQ空间的留言,让学生自由回复)

二、学生观看网络回帖

三、自由思考、各抒己见

四、选择你喜欢的新闻话题

(1)写一个摘抄的语句段落,提供给学生阅读,自由跟贴。

(2)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其他学生跟读,评论。

(3)写一个话题,让其他学生跟贴发表观点。

(4)写出小故事的开头,让其他学生自由跟贴。

点评:

现在小学生喜欢上网,针对学生这一兴趣,让学生从QQ空间中自由回复,从中培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3)加强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

A.读写结合法。

勤于动笔,是搞好学习的好方法。

徐特立老先生有一条关于读书的宝贵经验: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所说的“笔墨”包括摘录和写作。

摘录适合于阅读小段文字,我们学校每周安排一次阅读课,学生进入阅览室,面对众多的报刊、杂志,他们通常东翻翻西翻翻,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因此要求学生们备一个摘抄本,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或优美的句子、段落抄下来,并不定期抽查,进行评价,资源共享。

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写日记和观后感、读后感等。

教师要求学生一周写两次日记,并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或电影,写出日记和观后感,并全班交流。

课例二:

《胖乎乎的小手》

班级:

2.3教师:

罗晓岚

活动目标:

通过阅读这个文章,使小学生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为孩子最先猜出谜底。

“两棵小树十个*,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自由读文章,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勾出来。

学生分享、交流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说你对这个文章的感悟,体会文章的情感。

四、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写一小段话。

点评:

通过一个小故事,培养了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并让孩子们懂要尊敬长辈。

B.筛选阅读法。

这种方法在学生的具体阅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拿到一本杂志或书籍并不是要逐字逐句地去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筛选,只选取其中最精辟的内容加以精读,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知识与写作技巧。

就是阅读名家名篇也要有所鉴别,有所取舍,而不能囫囵吞枣,照单全收。

例如一部《史记》有一百三十多篇,无须篇篇都读,但对其中最为精彩的《项羽本记》尤其是“鸿门宴”等要细细品味。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省时又省力,又能吸取营养,但要注意筛选后不能只看选中的读物,而对其他读物一点也不看,与被选中的读物有联系的或互补的也应读一些,做到有目的的翻翻即可。

课例三:

Weatherandseasons

班级:

5.1教师:

陈丽宇

活动目的: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筛选,选出与生活中紧密相连的内容。

活动过程:

Step1:

Greetings.出示一年四季的图片以及天气

Step2:

Lookatthesepicturesandsayweather.

Step3:

选择天气或者季节,进行对话练习。

点评:

让学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他们阅读的情感。

C.空白阅读法。

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指出:

“作品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我们在阅读时,因为和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所以交流就不构成反馈,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关注作者的创作空白,将作家“笔所未到,意有所思”之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读出意味来。

运用“空白”阅读法要在抓住“不空白”之处,体会出作者在空白之处表达的意思,先要弄懂“不空白”之处的内容,因为这是读出“空白”之处含义的基础。

课例四:

穷人续写

班级:

6.2教师:

罗梦江

活动目的:

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体会人物复杂心理。

活动过程:

一、学生回忆故事内容,找出故事中“空白”的地方。

二、提出续写要求。

1.弄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理,想象要合理。

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变。

三、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四、当堂练习续写。

五、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全班集体交流点评。

点评:

故事的主线还是要靠学生去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章的内容,特别是“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4)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A.多途径开辟图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活动。

学校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解决“有书读”的问题

a.动员家长为孩子买书读。

b.同学之间互相借书读。

c.由老师或学生向学校图书室借书读。

B.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让孩子读好书。

由于小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对众多类型、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很难做出恰当的合适的选择。

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在选择孩子读书方面的认识也很有限。

因此,教师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为孩子提供读书的范围和书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误食”、“偏食”。

我校教师编制“推荐阅读书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推荐读物。

b.结合课文学习推荐书目。

c.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推荐读物。

d.推荐优秀少儿报刊。

C.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丰富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a.构建行之有效的阅读网络,结合相应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b.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c.师生共读形成氛围。

我校号召教师与教育名著对话,与教育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

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每周的星期四为课外阅读日,下午第三节课学生都自由阅读课外书籍。

每年的四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新颖的读书活动:

一至三年级讲故事比赛,三至六年级优秀诗文朗诵比赛,三至六年级手抄报比赛,一至六年级读书知识竞赛,三至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在一个月里,许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色,脱颖而出。

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了家长、教师、学生读书方法的进一步交流。

d.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

习作园地展示、手抄报评展、“课外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e.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

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二)成果形式

1.形成了课题研究的主要文本。

撰写《农村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各一份。

2.撰写了相关论文多篇。

3.初步探索出小学生课外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策略。

4.自学笔记、教案、论文若干篇。

5.调查资料、摘抄本、剪贴本、黑板报照片等。

四、研究效果

(一)学生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研究前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仅占25%。

目前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占56%。

研究前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只有26.25%,偶尔阅读的占65%,8.75%的学生从不阅读,41.75%的学生家里没有藏书。

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这各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学校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达到了80%,喜欢阅读的学生达65%,有97%的学生认为阅读课外书籍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现在杨村小学校学生家庭藏书量从过去的1——5本,发展到20——30本,五年级孩子的阅读量也从过去的60.5万字提升到98.5万字。

(二)教师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深入钻研,准确把握目标,正确处理,科学设计,加强阅读课上学法的指导。

教师能积极主动学习,精心设计阅读课等,。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罗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